首頁 > 營養食譜 > 美食資訊 > 食品這十年:從“好吃嗎”到“安全嗎”

食品這十年:從“好吃嗎”到“安全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飲食的安全,近些年已經有了很多的警示出現,對於十年風雨路,您在這十年中對食品的認知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回味一切吧。

十年前,你在吃什麼呢?又對吃抱有怎樣的美好期許呢?一朋友說,十年前,她最愛吃自助餐,無論是食物種類還是數量基本上都是可想象範圍內的無限供應。也許,自助餐啓蒙了我們對食物在溫飽之外的更多想象和要求。但,那時候的想象更多是停留在“好吃”上,即食物本身的味蕾記憶。

食品這十年:從“好吃嗎”到“安全嗎”

即便十年後我依然對麻辣燙等“垃圾”食品情有獨鍾,但今天我們對食物的要求和想象卻比十年前複雜許多:打開新聞,三聚氰胺、地溝油、塑化劑……各種食物、添加劑“有毒”、“致癌”的說法每天都在刺激着大衆的神經。

作爲健康領域的傳媒從業者,我們總忙於跟讀者、親朋解釋什麼是安全食品,什麼是不合格食品,“食物相剋沒有科學依據”,“過量攝入纔會有潛在危險”,“微波爐加熱不會讓營養損失97%”、“麪條可燃並非食品安全問題”、“維生素D不是靈丹妙藥”、“牛奶致癌沒科學依據”……事實上,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的飲食與健康是好事,但將許多食物中單一成分無限放大,渲染成靈丹妙藥或生死存亡的關鍵,炮製或傳播了許多以偏概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奇談怪論”,讓需要大量科研數據、縝密推理、小心求證的食品營養和食品安全學,變成了一種茶餘飯後信口開河的談資,而滿天飛的一些所謂“營養師”、“專家”信口開河也將其推波助瀾成爲一種非專業、經驗性和觀念性的話題;而追求聳人聽聞的傳播效果的部分媒體,除了客觀上的專業知識缺乏外,更有主觀上的將各種飲食“禁忌”當作吸引眼球的法寶,甚至在轉載時也改頭換面,上一個與原文完全不符的“負面標題”。

因爲知識結構的欠缺等等因素造成的無知,同時又在紛繁複雜現實中渴求真相,光着膀子舉着旗子慷慨陳詞的人往往能收穫一呼百應,“是不是每勺食物都可疑?”、“是不是聲稱無毒的都是有毒的?”、“是不是聲稱有機的都是‘有計’的?”的發問者本身往往更歡迎簡單粗暴的“是”的回答,憤怒得容易而且廉價。

在德國的二噁英毒飼料事件、美國沙門氏菌污染雞蛋、火雞肉事件,日本從牛肝中檢出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事件後,也許人們可以從對食物的恐慌中冷靜下來推斷,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保證食品安全的零風險,但對食品安全問題採取“零容忍”態度,是我們應該做到的。除去不誠信因素造成的食品問題外,這需要監管部門、專家和每個個體自己的“勤政”。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