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飲食常識 > 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化痰止咳、養胃、通便、療頭痛頭暈、發汗解表。

適宜人羣:適宜患有惡寒重、發熱、無汗、頭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脈浮緊的風寒表證的人羣。 適宜多痰,痰粘稠,咳嗽等症狀。 適宜高血糖,糖尿病患者。

1、蘇子葉還可以發汗解表:以發散風寒爲主,適用於惡寒重,發熱,無汗,頭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脈浮緊的風寒表證。

2、養胃:暖胃,治療胃寒症。

3、化痰止咳: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溼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於局部炎症治癒,並能解除局部癢感,從而阻斷咳嗽反射。能稀釋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的黏稠度,使之易咳出,有利於止咳和祛痰

4、纖維素可以促進腸壁的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乾燥。可以潤滑腸道,刺激排便。保持腸內糞便溼潤,以利通便。

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蘇子葉藥用選方

1、蘇子葉治金瘡出血:嫩蘇子葉、桑葉,同搗貼之。 (《永類鈐方》)

2、蘇子葉治咳逆短氣:蘇子葉莖葉(銼)一兩,人蔘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再。(《聖濟總錄》蘇子葉湯)

3、蘇子葉解食魚、鱉中毒:蘇子葉60克,煎濃汁當茶飲,或加薑汁十滴調服。

4、蘇子葉近世要藥也。其味辛,入氣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則行氣安安胎;同藿香、烏藥,則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則發汗解肌;同芎、當歸,則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則散溼解暑,治霍亂腳氣;同桔梗、枳殼,則利膈寬腸;同杏仁、萊菔子,則消痰定喘。《綱目》

5、蘇子葉治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蘇子葉子(炒)三兩,蘿蔔子(炒)三兩。爲末,每服二錢,桑根白皮煎湯服,日二次。(《聖濟總錄》)

6、蘇子葉治傷寒胸中痞滿,心腹氣滯,不思飲食:蘇子葉莖(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大腹皮(銼)、旋覆花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半兩。上六味,細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聖濟總錄》蘇橘湯)

7、蘇子葉芳香氣烈。 外開皮毛, 泄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爲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鬱結而利氣滯。今人恆以莖、葉、子三者分主各症。蓋此物產地不同,形狀亦別,多葉者其莖亦細,而莖幹大者,則葉又少,故分析辨治,尤爲精切。葉本輕揚,則風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閉,宣通肌表,泄風化邪,最爲敏捷。莖則質堅,雖亦中空,而近根處偉大豐厚,巨看徑寸,則開泄裏氣用之,解結止痛,降逆定喘,開胃醒脾,固與開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則滑利直下,降氣消痰,止嗽潤肺,又是別有意味。此今人選藥之密,已與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謂非藥物學之進境者。《本草正義》

8、蘇子葉治風熱感冒:蘇子葉、荊芥各15克,大青葉、四季青、鴨跖草各30克,加清水500毫升,濃煎,每日3--4次。

9、蘇子葉用於感冒風寒:蘇子葉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生薑同用;如表症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

10、蘇子葉順氣、滑大便:蘇子葉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 (《濟生方》蘇子葉麻仁粥)

11、蘇子葉爲發生之物。辛溫能散,氣薄能通,味薄發泄,專解肌發表,療傷風傷寒,及瘧疾初起,外感霍亂,溼熱腳氣,凡屬表症,放邪氣出路之要藥也。丹溪治春分後溼熱病,頭痛身熱,脊強目痛,鼻幹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風,發汗解肌,其病如掃。取其辛香,以治抑鬱之氣,停滯胸膈,八分心氣飲,開心胸鬱熱神妙。如寒滯腹痛,火滯痢疾,溼滯泄瀉,少佐二、三分,從內略爲疏表解肌最爲妥當。參蘇飲治虛人感冒風寒,方中一補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義,減去人蔘,或服之不應,或邪未散而正氣先虛。《藥品化義》

12、蘇子葉治氣喘咳嗽,食痞兼痰:蘇子葉子、白芥子、蘿蔔子。上三味,各洗淨,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爲君,餘次之,每劑不過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過。若大便素實者,臨服加熟蜜少許,若冬寒,加生薑三片。(《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13、蘇子葉治食蟹中毒:蘇子葉煮汁飲之。(《金匱要略》)

14、蘇子葉治蛇虺傷人:蘇子葉搗汁飲之。(《千金方》)

15、蘇子葉治溼疹:蘇子葉30克,水煎濃汁泡洗患處;蘇葉15克,冰片3克,共研細末,用香油調勻塗患處。

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第2張

蘇子葉用藥禁忌

1、病屬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蘇子葉,以病宜斂宜補故也。火升作嘔者亦不宜用蘇子葉。《本草經疏》

2、溫病及氣弱表虛者忌服蘇子葉。

3、蘇子葉久服泄人真氣。《本草通玄》

蘇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第3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