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如何解決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期?美國資深幼教分享有效的方法!

如何解決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期?美國資深幼教分享有效的方法!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解決入園分離焦慮的問題,因爲下個月孩子就要入園了,很多爸媽表示自己的擔心:“小不點兒從沒離開過家,他能順利適應新環境嗎?”“以前都是我們哄着午睡的,入園以後他能自己乖乖睡覺嗎?”言語中盡顯擔憂,下面看看美國資深幼教教你最有效的方法!

“入園”是個令不少父母頭疼的話題,之前孩子每天都有家人照料,這次要徹底脫離家人的懷抱一整天,有不少孩子開始不適應:

有的從起牀就開始哭,哭哭啼啼一路,到幼兒園繼續撕心裂肺、難捨難分;

有的雖然上了幾個月的幼兒園,卻還沒有對老師和同學建立起信任感,不敢和他們說話、做遊戲......

父母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離幼兒園開學越來越近,父母究竟能做些什麼才能讓孩子平穩過渡?

今天想從兩個方面來聊這個話題:

一、“分離焦慮”出現的普遍年齡和原因;

爲什麼孩子出現的”症狀“和書裏講的不一樣?

“分離焦慮”其實說明了孩子心理髮展的進步

該如何緩解你的焦慮?

開學前,剛開學,以及上學中,情況不同方法不同,讓我們來分三步走

一“分離焦慮”的年齡及原因

大部分的父母應該都聽說過這個詞,今天我來給大家再做一些解釋。“分離焦慮”確實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如果按照美國的數據,一個孩子大概在9個月的時候出現分離焦慮,12個月的時候出現峯值,到了2歲左右應該就自然消失了。

有一位媽媽曾經就拿着這個數據來問我,如果按照這個推斷,我孩子上幼兒園都快3歲了不應該出現“分離焦慮”啊?爲什麼他還會哭得那麼嚴重呢?

我來解釋一下“現實”和“書本”裏的不同:

①國內“母子分離”較晚

美國的“幼兒園”孩子可入學年齡是6周。我上班的Bright Horizons就真的出現過剛過6周,媽媽就把孩子送來的。因此,媽媽很早就和孩子有過“分離”經歷,這就不難解釋爲什麼孩子“焦慮”的年齡也會出現得比較早。

而在中國,大部分孩子3歲之前都是家裏人帶着,真正意義上和家人徹底“分開”的經歷並不多,因此孩子“分離焦慮”的年齡也勢必會比美國晚。

②“分離焦慮”源於孩子不理解“客體永存性”

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是第一個提出“客體永存性”觀點的人,他發現孩子並不是一出生就理解一個東西可以“客觀存在”。

比如你給一個1歲多的孩子一個小球,他會非常開心地玩。可是你突然拿一塊布遮住球,這孩子就開始大哭。

如何解決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期?美國資深幼教分享有效的方法!

在他的視角里,如果一件東西“看不見”就代表“消失了”。同樣的,如果孩子與你分開,他就看不見你了,他會害怕你再也不出現了,因此就會大哭大鬧。

不過我們換一個角度講看,“分離焦慮”也是孩子“警覺”的表現。如果孩子在離開你的時候一點反應都沒有,反而需要父母反思,之前的互動關係是否出現了問題?

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現在我們搞明白原因了,那麼父母究竟能做一些什麼呢?

①開學前,“躲貓貓”和“遊戲療法”,讓孩子理解“分離和重聚”。

其實孩子焦慮最主要原因是他擔心“爸爸媽媽不來接我了,把我扔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了。”那麼趁孩子還沒去幼兒園,父母就應該要讓孩子充分相信,爸爸媽媽就算暫時“看不見”,之後肯定還會出現的。那究竟怎麼做呢?

▲方法一:玩躲貓貓

如何解決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期?美國資深幼教分享有效的方法! 第2張

這個我們大多數人都玩過,你可以讓孩子躲起來,然後你去找他。並且你可以適當人爲控制把時間變長一些,在找的過程中不停地說,“我一定會找到你的!不管你躲在哪裏,媽媽都會找到你!”找到之後,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這個過程是讓孩子熟悉“分離”,並且讓他相信,就算看不到媽媽,媽媽還是會與他“重聚”的。

▲方法二:用毛絨玩具和孩子演“幼兒園的故事”

如何解決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期?美國資深幼教分享有效的方法! 第3張

專業的說法叫做“Play Therapy” (遊戲療法),主要是通過“過家家”的方式讓孩子熟悉分離之後可能產生的“感受”。

比如媽媽可以拿着一個孩子最喜歡的毛絨玩具,告訴孩子,“今天小熊寶寶要離開媽媽去幼兒園了,你覺得小熊寶寶是高興?害怕?還是有些擔心呢?”

根據孩子的選擇你可以接着往下編故事。

比如你可以說,“小熊寶寶有一些害怕,小熊媽看到小熊有些害怕,馬上給他一個暖暖的擁抱,並且告訴小熊,沒關係,媽媽第一天上學的時候也很緊張。上學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媽媽放學的時候會來接你的!”

之後的內容你可以隨意地補充,比如預設一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可能出現的場景:中午吃飯,睡覺等等,讓孩子也提前知道幼兒園的一天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關鍵是父母不要忘記“重聚”的過程。媽媽可以說,“放學了!小熊媽媽早早就等在學校的門口,小熊寶寶看到小熊媽媽一下就跑了過去。你猜猜小熊寶寶這時候是開心還是難過呀?小熊寶寶會和媽媽說些什麼?”

完整展示過一遍故事之後,你就可以等待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了,讓孩子自己玩,你假裝是聽衆。

中間每一次情節都不一定需要一樣,關鍵是要讓孩子理解在幼兒園一天可能出現哪些事情,心情是什麼樣子的,以及最終與媽媽一定會“重聚”就可以了。

開學前能做到這些就很不錯了,但是有一件事情你要知道,就算你準備再充分,孩子開始幾天肯定是會哭鬧的,你心情也肯定不太好。那麼,等開會以後,你又能做些什麼呢?

②剛開學,父母需要做一件事:“安全感”授權

這是我自己發明的詞。孩子在與媽媽分開之前,和媽媽有最強的“依戀關係”。如果平時你是全職帶孩子的,那麼孩子與你分開時,一定會有不小的情緒波動。這時候媽媽對於這個新環境的態度,以及老師的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

只有當孩子最信任的媽媽把“安全感”授權給幼兒園環境或者老師,孩子纔會慢慢愛上這裏。

▲父母可以幫孩子找“熟悉感”

第一天送孩子去幼兒園,一般都會跟老師做些溝通,如果你的態度是輕鬆自信的,就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暗示:媽媽和老師關係不錯,這個成人也許可以信任。

光做到這點還不夠,你還可幫孩子對新環境產生“熟悉感”。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說,“剛剛李老師說那個構建區有很多軟積木,你去看看是不是和家裏的很像?你在家最喜歡玩這個了。媽媽覺得你一定會愛上這裏的。”有兩樣東西很容易找到和家裏重樣的,第一個是玩具第二個就是繪本。當你找到之後,就大方地和孩子說出來,表示出你對於這個環境還有老師的信任。

▲再見的方式“獨特”而不“拖沓”

因爲經歷過很多孩子與媽媽告別的場景,我先說兩種特別不太可取的告別方式,這樣做會讓孩子對老師和環境都失去信任:

誤 區 一

? 直接把孩子塞給老師,不做任何交流。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對媽媽,老師還有環境都有強烈的“不信任感”。

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老師有一些溝通,至少語言上要讓孩子感受到這個地方是OK的,不是一個不安全的地方,這裏的人我也是可以相信的。即使在你再見之後,孩子還是哇哇大哭,但是至少他會慢慢對這個地方產生信任感。

誤 區 二

? 一直陪着孩子,久久不離去。就算離去,也躲在門口悄悄看,只要一聽到孩子哭聲就又衝出來抱孩子。

這樣做,孩子對媽媽倒是不會失去信任,但是會讓他對環境,和環境裏的其他人失去信心。

如果孩子一哭,媽媽就出現,孩子會對媽媽是否真的會“離開”抱有僥倖心理,並且孩子會反覆嘗試用哭泣召回媽媽。孩子的注意力也完全集中在如何吸引媽媽出現上,而不會慢慢地過渡到自己的活動中去。這對孩子的情緒過渡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解決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期?美國資深幼教分享有效的方法! 第4張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究竟父母該怎麼做?

如果你想讓孩子相信幼兒園是一個安全的地方,首先你得表現出來你的態度。你可以想一個獨特的告別方式。

比如我看到過一個美國爸爸會讓孩子在自己身上吹一口仙氣,然後自己轉着圈離開教室。孩子會被逗得咯咯直笑。我還見過一個媽媽會親吻一下孩子的手背,並且自己在孩子手裏畫上一顆愛心,讓孩子在她手裏也畫上一顆,然後告訴孩子,“這樣我們就在彼此心裏了!”

無論是什麼方式,離開還是需要一定的“儀式感”的。並且堅定地告訴孩子,放學會由誰來準時接他。

說完這些信息之後,父母就可以大方地離開了。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哭鬧,追出來,你可以重複告訴他“媽媽放學就會來接你的!”或者告訴孩子,“你可以抱一抱我,媽媽放學就會來接你。就像我們家裏玩遊戲的時候那樣,小熊寶寶抱完媽媽心裏就好受一點了,放學的時候你也像小熊一樣給媽媽講講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怎麼樣?“

抱完孩子你可以多提醒,“班裏有好多咱家沒有的小汽車呢,快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吧,再見!”在那之後,無論發生什麼,都請離開教室。雖然你的心裏肯定還是充滿了擔心的,你可以過1個小時再給老師打電話問詢孩子的情況。

根據我的經驗,只要是父母送孩子的時候表現出非常信任老師和幼兒園的,一般15分鐘之後,孩子就會自己玩開了。

也許有父母會說,這些我都做了呀,可是我們家孩子剛開學還是很焦慮;還有些父母擔心,上幼兒園的3年裏,孩子還會經歷很多情緒波動,比如換老師了,升班了。有沒有什麼更加通用可行,解決焦慮的辦法?

③上幼兒園期間,“社交故事”是幫助孩子適應變化的“萬精油”

“Social Story ”(社會故事)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辦法,這個方法最早是在1994年由美國專門研究自閉症孩子的專家Carol Gray提出的,目前已經使用了超過20個年頭了。我個人覺得這方法不只是對自閉症孩子有效,對於普通孩子適應新環境中的變化也特別有效。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