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入園哭鬧是分離焦慮嗎?該怎麼解決?

孩子入園哭鬧是分離焦慮嗎?該怎麼解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問:孩子今年剛上幼兒園,一週了,不願意去,一天比一天哭的厲害,還說學校不好玩,上課聽不懂……問老師說上午鬧情緒,吃飯也不好,但是午睡還可以,下午也不錯。晚上接的時候除了一直說我不要上幼兒園之外,一切都挺好的。請問該怎麼解決?是我沒做到位嗎?

這位家長的陳述讓我想到一個在媽媽羣裏很火的詞語:分離焦慮。這個詞其實是心理學術語,但被許多父母隨意的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這種混淆造成了我們對孩子問題的不清晰和誤讀。因此我們需要先來界定一下它的意思:

孩子入園哭鬧是分離焦慮嗎?該怎麼解決?

什麼是分離焦慮?

在發展心理學中首先出現分離焦慮這個概念,指六個月左右的嬰兒對陌生人所產生的一種焦慮恐懼情緒,也稱爲“陌生人焦慮”,就是我們常說的“認生”。在這個時期的嬰兒正在和媽媽產生強烈的依戀關係,不想離開媽媽的懷抱,不讓陌生人抱,甚至看到陌生人就哭……隨着他年齡的增長和認知功能的提高,這種情況在十八個月左右會慢慢消失。

分離焦慮出現的另外一個地方就是變態心理學(希望家長不要誤解變態兩個字,這裏僅指非常態),一般發生在兒童期尤其是學齡前階段,是指當孩子與父母分離時特別痛苦,難以承受的種種表現。如果要診斷爲分離焦慮需要滿足以下三方面的指標:

1:哭鬧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以上,無法停止;2:過程中會想不好的事情,如覺得媽媽不要自己了,覺得老師會迫害自己甚至自己會死等等,產生了非常極端的負面思維。3:影響到孩子的社會功能:如不能聽老師的指令做事情,不和小朋友玩兒,無法正常吃飯睡覺等一系列現象。

在所有哭鬧的孩子中,真正產生分離焦慮的孩子其實只佔10%-20%左右。但許多孩子卻被我們家長貼上了分離焦慮的標籤,家長就先焦慮了起來,對孩子問這問那,呵護有加,孩子也就自然變得嬌氣和焦慮了。

孩子入園哭鬧如果不是分離焦慮,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稱之爲適應不良,簡單的說就是對陌生環境所產生的不適應情緒或行爲,屬於孩子發展中出現的正常現象。

以上單指兒童,在此需要和成人的適應不良做一個區分:成人在生活和工作的突然變化後不能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或人際關係,出現擔心、恐懼、抑鬱等情緒,或失眠、厭食的軀體症狀,並且難以調整,持續3個月到半年的話,專業上我們會稱作“適應障礙”。成人的社會化已經成熟,社會功能也相對較高,所以適應問題不像兒童看起來那麼明顯,但也會有一部分人出現這些問題,需要專業的幫助。

那麼,大家可以看到,其實變換新環境對成人來說也不是一件馬上就能接受的事情,我們又憑什麼要求一個孩子可以在你規定的時間內馬上適應幼兒園呢?而且,每個孩子的發展具有個體差異,他們不會在同一時間內集體適應,總會有一些孩子沒幾天就喜歡上了幼兒園,歡天喜地的催着媽媽把自己送過去;而還有一些孩子總是每天哭,回家後說着幼兒園的種種不是不想上學。

家長要做的就是接受孩子暫時不能適應幼兒園的事實,不亂給孩子貼標籤,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拿TA和別的小朋友比較。從正規渠道瞭解育兒知識,做到有恃無恐,不焦慮,更不把擔心和焦慮傳染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