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如何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如何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想必寶爸寶媽們都會發現,寶寶很粘人,捨不得你們離開。其實這是寶寶的一種分離焦慮。那麼如何緩解寶寶分離焦慮?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很多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覺得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就不安全。這是一種情緒上的障礙,如果不及時改正,會對寶寶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很大影響。那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又該怎麼對待寶寶的分離焦慮呢?

什麼是分離焦慮

對於學齡前的寶寶來說,分離焦慮有兩個高發期:一個從7月齡左右開始,持續到一歲半;另一個高發期是3歲入幼兒園時。

寶寶到7個月左右,會經常關注媽媽的動態,一旦媽媽從他的視線裏消失,就會表現出不安和哭鬧,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嬰兒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情感反應。心理學研究證明,分離焦慮一般出現在1歲之前,在14-20個月時達到項峯,然後在整個嬰兒期和學前期,其強度逐漸減弱。

各月齡寶寶分離焦慮表現

0-3個月

剛出生的小寶寶還是“懵懵懂懂”的,因爲所有人、事、物,對他而言都是陌生的,還沒有很具體的“親人”的概念,也不會對某個人產生依戀,所以只要他們感覺身體舒適,就不會產生分離焦慮。

4-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能夠區分熟人和生人了,對熟悉的人會表現出愉快的情緒,而對陌生的面孔則有所抗拒。當與熟人分離時,寶寶往往有哭鬧、叫喊等表現,但程度較輕,當他與其他人熟悉一小段時間,很快就能夠適應。

12-18個月

這個時期寶寶的分離焦慮會達到高峯,會很抗拒媽媽的離開。一旦發現媽媽要走,就會哭天喊地、鼻涕眼淚、撒潑打滾,使出渾身解數讓媽媽別走。

這一系列的現象,就稱爲“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也稱爲離別焦慮。

應對分離焦慮的正確方式

面對寶寶的“分離焦慮”,媽媽處理的方式很重要,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和寶寶的依戀關係,而母子依戀關係建立得不好的寶寶,處理分離情緒就會出現困難,甚至還會影響成年後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

1、每天要有高質量陪伴寶寶的時間

媽媽和寶寶親密的皮膚接觸,堅持母乳餵養,給寶寶講講故事,唱唱兒歌,這些都是很好的建立依戀關係的方式。寶寶每一次哭鬧,媽媽都要及時的迴應。

2、製造輕鬆的家庭氛圍

儘量讓家裏處於一個輕鬆的氛圍,不要把不開心的事兒帶回家,因爲媽媽不開心的情緒會給寶寶帶來緊張感。長期處於緊張的氛圍,很容易導致寶寶產生焦慮感。所以,爸爸媽媽們,在進家門之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媽媽有事情要出門時,記得給寶寶平靜地道別後,身體放鬆的出門,給寶寶一點微笑,讓寶寶感到分開並不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不要對寶寶撒謊,也不要不辭而別,悄悄溜走。

3、準備一個“過渡物品”

如果寶寶的分離焦慮情緒很嚴重的話,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小毯子或一個毛絨娃娃,作爲一個陪伴寶寶的“依戀物”,這些寶寶喜歡的小物品可以降低他對分離的焦慮。

4、信任自己的家人

不止寶寶有分離焦慮,其實媽媽也有。長期照顧寶寶的生活起居,一旦要出門就會擔心寶寶有沒有吃飽,有沒有睡好,與寶寶依戀媽媽的心理相同,媽媽也十分依戀寶寶,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媽媽,因爲體內激素的原因,對於寶寶的依戀更甚。這個時候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給寶寶和家人足夠的信任很重要。

5、多玩兒“躲貓貓”的遊戲

躲貓貓遊戲是全世界父母給寶寶最早的啓蒙遊戲之一,它在訓練寶寶的視覺、聽覺、注意力、記憶力、運動和語言等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但遊戲最大的意義在於,寶寶會逐漸明白媽媽的“消失”只是暫時性的,看不見並不代表“消失”更不代表“永別”,寶寶與媽媽之間的情感聯繫不會消失,這個遊戲能幫助寶寶建立自我認識,提升內心的安全感,爲未來的“分離”做好準備。

哪些處理方式不可取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媽媽要儘可能減少必須離開寶寶的次數,如果必須離開,要用寶寶能夠聽得懂的話告訴他,媽媽要離開一小會兒,但很快就會回來。

但是千萬不要採取如下做法:

不理睬寶寶的哭聲,狠心的走開;

硬掰開寶寶的手,然後離開;

把寶寶單獨隔離到另一個地方,不讓他看見,然後趁機走開;

趁寶寶玩得高興的時候,偷偷地走開。

安全感和愛,是我們生命的底色。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爲,安全感是寶寶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而安全感的建立和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作爲主要撫養人的媽媽,一定要能夠及時迴應寶寶的需求。當然不一定所有的需求都滿足,但一定要及時迴應寶寶,也就是肯不肯都需要給寶寶一個答覆。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