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飲食常識 > 當歸和什麼搭配最佳

當歸和什麼搭配最佳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歸味甘而重,有良好的潤腸通便、活血補血功效,特別適合適合面色發黃、蒼白、失眠等症狀的血虛人士,下面來了解一按下當歸和什麼搭配最好。

當歸的最佳配伍應用

1、用於心肝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等。當歸甘溫質潤,爲補血要藥。常配熟地、白芍等同用,如四物湯。若氣血兩虛者,常與黃耆、人蔘等同用,如當歸補血湯、人蔘養營湯等。

2、用於血虛或血虛而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症。當歸既能補血、活血,又能調經,爲婦科要藥。如上述諸證,因於氣滯血瘀者,常配香附、桃仁、紅花;因於寒凝者,常配肉桂、艾葉,因偏血熱者,則常配赤芍、丹皮等。

3、用於血虛,血滯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損傷,風溼痹阻的疼痛證。當歸補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故可隨證配伍應用。如治血滯兼寒的頭痛,常配川芎、白芷等;氣血瘀滯的胸痛、脅痛,常配鬱金、香附等;治虛寒腹痛,常配桂枝、白芍等;治血痢腹痛,常配黃芩、黃連、木香等;治癥瘕積聚,常配叄稜、莪朮等;治跌打損傷,常配乳香、沒藥等;治風溼痹痛、肢體麻木,常配羌活、桂枝、秦艽等。現代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亦取得一定療效。

4、用於癰疽瘡瘍。當歸既能活血消腫止痛,又能補血生肌,故亦爲外科所常用。用於瘡瘍初期,常配銀花、連翹、炮山甲等,以消腫止痛;用於痛疽潰後,氣血虧虛,常配人蔘、黃耆、熟地黃等,以補血生肌。

5、用於血虛腸燥便祕。能養血潤腸通便。常配火麻仁、肉蓯蓉等同用。

6、此外,還能治久咳氣喘。加《魯般經後錄》,觀音救苦散,以之配人蔘、粟殼、甘草等,謂「治嗽如神」。近代亦有單用5%當歸注射液注入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者。

當歸和什麼搭配最佳

當歸的常見食療方

1、當歸生薑羊肉湯

【組方】 當歸6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 將羊肉洗淨、切塊,當歸、生薑布包,放沙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燉約兩小時,待熟後調入食鹽、味精適量服食,每日1劑。

【功用】 益氣養血,溫中補虛。適用於病後、產後氣血虧損,腹痛,腰痛,低熱,多汗及閉經、痛經等。

2、歸芪酒

【組方】 當歸、黃芪各150克,大棗100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 將當歸、黃芪潤透、切片,與大棗同置絹袋內,投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個月後飲用,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7日爲1個療程,於經前3~5日開始服用,連續3個月經週期。

【功用】 益氣活血。適用於氣血虧虛而致的痛經。

3、歸參鱔魚強筋湯

【組方】 當歸10克,黨蔘、牛蹄筋各15克,鱔魚1條,調味品適量。

【製法】 將鱔魚去內臟,切段,牛筋泡軟,切段,餘藥布包,同煮至鱔魚肉熟後,去藥包,調入豬大油、蔥花、醬油、食鹽、味精適量服食,每日1劑。

【功用】 補益氣血,強筋壯骨。適用於氣血虧虛所致的肢軟乏力,面色無華,筋骨萎軟等。

4、當芪熊掌湯

【組方】 熊掌1副,當歸、黃芪各10克,大棗10枚,調味品適量。(不過吃熊掌已經是違法的事了,看看就好了!)

【製法】 將熊掌洗淨,去毛樁,大棗去核,當歸、黃芪布包,加水同煮至熊掌爛熟後,去藥渣,調入豬脂,食鹽適量服食,每週2劑。

【功用】 益氣養血。適用於氣血不足所致的頭目昏花,腰膝痠軟,心悸失眠等。

當歸和什麼搭配最佳 第2張

5、當歸豬脛骨湯

【組方】 當歸20克,豬脛骨50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 將當歸布包,豬脛骨打碎,加清水適量,文火燉約2~3小時,去渣取汁,加味精,食鹽適量服食,每日1劑。

【功用】 補肝腎,強筋骨。適用於肝腎虧虛所致的筋骨萎軟,乏力等。

6、歸芎羊心湯

【組方】 當歸10克,川芎5克,羊心1個,生薑3片,調味品適量。

【製法】 將羊心剖開洗淨,餘藥布包,加水同燉至羊心熟後,去藥渣,調入食鹽,味精適量服食,每日1劑。

【功用】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心悸不寧者。

7、歸參燉豬心

【組方】 當歸10克,黨蔘30克,生薑3片,豬心1個,調味品適量。

【製法】 將當歸、黨蔘布包,豬心去脂洗淨,加清水適量,同燉至豬心爛熟後,去藥包,加食鹽,味精適量服食,2日1劑。

【功能】 溫心助陽,活血通絡。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胸痛徹背,背痛徹心,胸悶氣短,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者。

8、歸參鱔魚湯

【組方】 當歸、黨蔘各15克,黃鱔50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 將鱔魚去頭骨雜尾,切絲;歸參布包,同放鍋中,加蔥、姜、料酒、食醋及清水適量,武火燒沸後,轉文火燉1小時,去藥袋,調入食鹽,味精適量服食,每日1劑。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