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興趣班也會成爲孩子心理負擔

興趣班也會成爲孩子心理負擔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興趣班也會成爲孩子心理負擔
  對孩子從小進行近乎灌輸式的興趣教育,就真的能讓孩子成爲人中龍鳳嗎?恰恰相反,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如果以剝奪他們玩耍的時間進行興趣教育,不但不能培養他們的興趣,反而促生他們厭惡的心理,什麼美術、音樂、書法、舞蹈只會成爲他們心中的魔鬼。這樣的做法是典型的揠苗助長,要知道貝多芬、達芬奇絕對不是興趣班培養出來的。  案例:小君怡3歲前,父母從不逼她做任何事,她很快樂。可3歲上幼兒園後,父母發現很多孩子會講故事、會說26個英文字母,甚至會說簡單的英語短句,20以內的加減法也算得很快,而這一切君怡全不會,最多會從1數到20。從此君怡開始接受父母安排的魔鬼式強化訓練,長期週末上興趣班,今年暑假更是一口氣給她報了12個興趣班。從放假第一天起,小君怡天天在各個班之間連軸轉,開學後的週末也要上興趣班。十一前期,君怡受不了這樣的“厚愛”,用手、頭撞牆,手上還被撞出血,父母心疼得厲害,同時也想不通,只是想發掘女兒的最大特長,爲她好,她怎麼會這樣厭惡上興趣班?  在許多中國家長的眼中,傳統的義務教育已經滿足不了讓子女成爲人中龍鳳的需要,於是除了孩子們正常上學的時間,其餘時間全部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所謂的“興趣班”。而家長們永遠也不會停下來想一想,這一切對孩子的“厚愛”,僅僅是家長們的意志,孩子們是否需要,又是否消受得起呢?上一輩的人心中總有着許多未實現的夢想,因爲那時的條件限制,家裏兄弟姊妹多,又大多經濟能力有限。如今趕上了好時代,手頭有錢了,又過了實現這些夢想的年紀,父母便認爲自己的孩子也應該是這樣,於是不惜重金助孩子們實現夢想,將孩子送進五花八門的興趣班時,彷彿已經看到了一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橫空出世。  需不需要讓孩子上興趣班?  要學也要一個個來  很多時候,當我們把自己認爲好的東西一味地給孩子,當孩子心智還沒發育成熟的同時,累壞了身體,傷了精神;換來的卻是孩子心理出現嚴重反抗、自殘。這是我們父母所要的嗎?培養孩子有很多方法,給孩子報興趣班,這個很普遍,但是我們要在孩子有興趣的前提下去培養。利用日常的環境刺激來認識某項技能的用處,透過日常跟孩子的交談和遊戲來認識孩子的興趣,從而去爲孩子選擇興趣班;要學,也要一個一個的來,一個開始,一個結束,這樣孩子才能真正體驗開始和結束的過程,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享受過程是第一目的  網友:我家果果上了很多興趣班。小班時,她自己選擇了畫畫、手工和舞蹈。中班時,增加了跆拳道和輪滑。中班第二學期,又報名參加了音樂和少兒舞蹈的興趣班,這兩堂課是週日上。現在她五歲八個月了,在上幼兒園大班,幼兒園放學後上四個興趣班,週一是跆拳道,週二是輪滑,週四是珠心算,週五是手工。在校外也上四個興趣班,週日上午10點開始少兒舞蹈,下午圍棋、陶藝、兒童美術。在隔壁小區週二週五各上半個小時的鋼琴課(平時還經常要去練一個小時左右的鋼琴)。  我從來沒有強迫她,完全遵從她的意願。我很支持她上興趣班,因爲,至少,在她下午4點放學和5點我去接她的那段間隙裏,她可以不用眼巴巴地等我而覺得孤單。  果果很好學也很好強。而我只希望她能享受其中的過程。  我始終認爲,孩子上不上興趣班,其實是看孩子個人需要。如果真有家長覺得有必要讓孩子參加的興趣班,也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激發起孩子的興趣纔可以。比如果果,想上國際象棋,理由是班上很多小朋友都在學。我就向她推薦圍棋,並且跟她說明:“如果去學國際象棋,爸媽都不懂,在家裏沒有人跟你對着下,對錯也不能及時糾正,但是如果學的是圍棋,那麼平時在家可以和會下圍棋的果爸進行對局,還可以請教爸爸。”果果最後選擇了圍棋,現在還迷上了圍棋。  有沒什麼方式可以代替上興趣班?  環境和生活教育是最好的“興趣班”  環境和生活教育是最好的“興趣班”。只要我們平時多給孩子創造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的確是可以代替上興趣班。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多看、多想、多接觸有助於激發孩子積極的探索慾望,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有很大幫助。當然,更希望家長明白的是,給孩子上興趣班是爲了培養孩子對某種興趣的延續性,不是爲了成爲某種技能的高手。  多帶孩子出去玩耍吧  多帶孩子出去玩耍吧。家長之間可以相約帶孩子去看電影或者兒童劇,讓他們瞭解電影瞭解兒童劇,近距離去接觸卡通人物;也可以帶他們去公園賞花草,接近大自然同時去認識生態萬物。也可以去博物館認識更多的平時生活中不常見的物品,瞭解一些事物的發展過程。有時間和孩子一起去看看大型展會,比如這個週末帶上孩子去動漫交易會,讓他們與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親密接觸”一番,就是很不錯的選擇。  和孩子一起尋找“生活答案”  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生活活動是綜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具有促進孩子多方面發展的價值。比如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節假日去科技館、美術展覽館等地方參觀。在參觀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提很多問題,知道答案的話家長就及時解答,不知道答案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在每一次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孩子都在學習———他們學會了提問,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周而復始,拓寬了孩子的知識面,學到的知識也比興趣班多得多。  如果一定要上興趣班,請記住這些建議  如果孩子心血來潮,可先試探他的決心  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不能盲目跟風。如果覺得孩子的想法有點心血來潮,家長可用試探的方法,把學本領要吃苦的道理和孩子說,看他能否堅持,如果他還是很堅定地要學,就讓他學。畢竟“我要學”要比“要我學”好多了。另外,還可和孩子的老師商量,找準孩子的興趣點、發展點來選擇興趣班,總之要做到尊重意願,滿足需要,培養興趣。  家長莫跟風  “暑假裏你家孩子準備讀什麼呀?”“總歸是幼兒英文、舞蹈班什麼的,小朋友都在讀!”暑假期間親友聚會,對孩子的“充電計劃”成了不少年輕父母間的“時尚話題”。  不少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有一種從衆或是盲目攀比心態:別的小朋友都去上興趣班,不讓自己孩子上,就等於孤立他了。其實這種想法對孩子不好,每個孩子的特點和個性都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同一種興趣班,不要盲目跟風。  避學科,重素質  家長中還存在一種誤區,認爲送孩子去學習,是爲以後上學做準備,就想着送孩子去學習學科類的東西,好讓孩子多識字,會算術會英語。其實,如果孩子感興趣願意學,當然好,若不願意,或學得吃力,他會認爲學知識是件很苦的事,產生厭學情緒,這反而對以後上學不利。  因此,選擇興趣班時,家長應儘量避免那些偏重學科技能訓練的課程,比如珠心算;應多考慮形式輕鬆、寓教於樂的素質教育課程。比如親子課程、幼兒體格鍛鍊、開發思維的課程。  親子交流增進感情  一些家長送孩子上培訓班,是因爲工作太忙,幼兒園又放假,想找幾個興趣班看管孩子:“反正支付了學費,就當把教子任務丟給了老師。”  其實,利用假期家長可以跟孩子多接觸培養感情,也可以利用親子交流來給孩子以教育,提高孩子的能力。例如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訓練孩子說整句話。  又比如,“媽媽,我要喝水。”聽到孩子這樣喊,不妨狠心別理他,以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既可以說“請幫我倒杯水”,也可通過向他人尋求幫助鍛鍊溝通能力。  呱呱教如是說:  “讀書———考試———讀書”的中國式教育,已經過多地壓制了孩子們的天性,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而在童年時期的灌輸興趣,比之中國式教育的負面影響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扼殺想象力、創造力的教育是對孩子最爲殘忍的教育,也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教育。教育部門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素質教育的推行就是對這種情況進行校正,希望將更多的時間還給孩子們。可悲的是,這些還給孩子們的時間,被父母變本加厲地利用起來培養孩子的興趣。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對此無法過多地責怪這些父母,因爲在他們心中,這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是父母無私的愛,只是這份“厚愛”卻不是孩子們能夠消受的,也不是他們願意要的。愛孩子無可厚非,只是在給予他們愛的時候,先要知道孩子們在每一個時期最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