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別讓你的“愛”成爲孩子的負擔!

別讓你的“愛”成爲孩子的負擔!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但是家長要記住,別讓你的“愛”成爲孩子人生揮之不去的陰影,別讓孩子活在父母控制的陰影下。

活在父母控制和替代之下的孩子,怎麼做都是錯——"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燙手!""不要碰那個,小心傷到!""這不需要你操心,你管好學習就行了!"

"聽我的,別自己瞎弄!""我跟你說了你爲什麼不聽?""都說了不讓你這樣幹!"……

父母說出這些話,看似是“爲了孩子好”,但這種忽略孩子個體感受與想法,只想替代或干涉的做法,對孩子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如果你認爲小時候習慣性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長大後會自己改變,那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非常非常難!

比如,即便現在的我已經結婚生子,每次我從超市回來,我媽也必定會問:“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

如果我不回答,母親大人便會翻購物袋查小票價格。查完之後,她會說:“這個那麼貴,爲什麼要買啊?那個沒什麼用,真是浪費錢!”

然後,我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和審美,重新評估我的人生,並最終得出:“嗯,我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這樣的想法。

在我媽控制與洗腦之下,她讓我相信:“我這麼懶,這麼蠢,婆婆又這麼不待見我,我一無是處,我照顧不好我自己的孩子!”

在父母控制之下長大的孩子,即便是有了自己的小孩,也是軟弱無力的,就像從未長大,沒有自信能夠養育好他。照顧孩子的任務自然而然地,又被長輩攬到身上。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我想帶他離開我的父母,我媽便說:“你現在翅膀硬了,用不着我了,你走了再也別回來!我老了,沒用啦!”

可如果繼續留下,我媽又會說,“自從給你帶孩子,我多辛苦!這麼大年紀了,還享不到一天福。”

無論我怎麼做,在媽媽那裏都是錯,都無法讓她滿意,我非常痛苦。

別讓你的“愛”成爲孩子的負擔!

如果說我是在我媽的控制之下長大,那麼,我弟弟就更加可憐了。

媽媽41歲生下弟弟,作爲家裏的唯一的男丁,弟弟從小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種種細節不再描述,且說一下弟弟的現狀。

弟弟現在已經25歲了,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飯、睡覺、打遊戲。每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媽,我吃什麼?”

他完全不工作(也不想)、不出門(除了去網吧),不社交(除了打遊戲的隊友)。

他就像是一隻被圈養在家的寵物,喪失了一切生存的基本技能。

我甚至無法想象,等父母老了動不了甚至離去的那一天,我弟弟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會很客觀的說一句:弟弟這輩子已經毀得差不多了。

我曾經想,也許只要他活着,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父母大概覺得:我們會一直養你。

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呢?

自從有了孩子,我常常會回頭看自己的成長之路。

像所有的父母一樣,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免不了地爲他牽腸掛肚。擔心他餓了、累了、病了、摔了,擔心沒有自己陪伴在身邊,他是不是能被這世界溫柔相待。

有位心理老師說過:

過度擔心自己的孩子,就等於是在咒他死。”

這點並不誇張。

我的弟弟,被嬌生慣養,25歲不找工作、啃老、宅家,因爲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已經被家人包辦好了。

他們就像溫水裏煮着的青蛙,漸漸喪失了生命機能,漸漸的被這樣的生活消磨盡生命,最後慢慢的死去。

別讓你的“愛”成爲孩子的負擔! 第2張

控制慾強的媽媽,大多來自沒有安全感的原生家庭。

她們年幼時或缺衣少食或經歷骨肉分離、生活動盪。長大後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掌控,讓自己的世界不再崩塌。

她們想把自己沒得到的,通通都給孩子,對孩子的控制是因爲她們自己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所以,她們寧願孩子天天在家打遊戲,荒廢終生,也不願意他們去外面的世界經歷風雨。

但,媽媽畢竟不能代替孩子活一生。孩子,也有自己的生命和獨立的意志,他們需要爲自己的人生負責。

有一句小詩是這樣的: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可高;

若爲自由顧,兩者皆可拋。

前人用生命和鮮血告訴我們:自由不僅僅是信仰,更是人性的需要。

如果一個孩子,連基本的自由和尊重都沒有,他的一生,也只能悲慘收場。

我對孩子也有控制慾。

他不收玩具,我會生氣;他不按時睡覺,我會生氣;他不聽話,我也會生氣。

但我寧願他跟我爭辯,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解釋,也不要他盲目順從。

因爲我知道,我不能控制他,保護他一輩子,所以一開始就不能千依百順地寵着他。

因爲我知道,如果我現在將他保護得面面俱到,將來他在社會上,就會頭破血流。

他需要自己去歷練和經歷,他得讓自己不斷經受磨練,才能夠收到寶貴經驗,這個嘗試和體驗的過程,一樣都不能少。

有一位心理學大咖曾經說過:

要讓一個孩子忠於家庭,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搞成精神分裂。”

在我們的心理諮詢工作中,也的確有接觸過這樣的個案。

當一個孩子整天活在父母的擔心下,爲了緩解父母的焦慮,他只能選擇吃精神類藥物度日。

藥是他在吃的,治的卻是自己父母的過度擔心與焦慮,並以此表達對家庭的愛與忠誠。

控制的反面是自由與尊重,願我們的孩子在成長中,都能獲得應有的自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