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美食資訊 > 選購年貨時,食品營養標籤應該怎麼看

選購年貨時,食品營養標籤應該怎麼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3春節就要到了,大家在選購年貨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今年的年貨中的預包裝食品全都有了營養標籤呢?那麼這些食品的營養標籤應該怎麼看,怎麼樣才能避免商家的“貓膩”呢?親們在選購年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下面就讓專家來爲大家解讀!

 新聞事件

上週,本報發了一條消息《今年所有的年貨禮盒首次新增營養標籤》。報道中說:記者發現,今年“年貨”的亮點是新增了“營養標籤”。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說,《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今年起正式實施,年貨中的預包裝食品全部有了營養標籤,方便消費者查看含糖量、含脂肪量、含鹽量等信息,科學選購。

選購年貨時,食品營養標籤應該怎麼看

  專家解讀

在我國,或許是被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所洗腦,多數消費者選購產品時只是看品牌。然而,每個牌子都有極多的產品系列,而每個產品的檔次和配料都不同,營養價值和適合人羣也不同。僅僅知道牌子,對於選購適合自己的食品幫助不大。隨着食品法規的不斷完善,學會看標籤選食品,特別是細看營養標籤,纔是保障自己權利的不二法門。

那麼,食品標籤應當如何讀呢?雖然項目很多,重點無非以下7個方面,不妨按以下項目逐一細看。

  看食品類別

  明白到底是什麼

標籤上會標明食品的類別,類別的名稱必須是國家許可的規範名稱,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質。

例如,你看到一盒飲料上註明“咖啡乳”,那它究竟是一種飲料還是一種牛奶產品?如果標籤上的“食品類別”項目註明“調味牛奶”,就是在牛奶當中加了點咖啡和糖,而不是水裏面加了糖、增稠劑、咖啡和少量牛奶。如果是後者,那麼在食品類別上就屬於“乳飲料”,而不屬於牛奶了。

同樣,你看到一液體瓶子上畫着漂亮的水果,它屬於果汁還是飲料?也要看看產品類別。如果是“果汁”,那就是說完全沒有加水。如果是“果汁飲料/ 飲品”,那就是說,加的水要比純果汁更多。所謂飲料,就是以加水爲主的液體食品,無論看起來像果汁還是像牛奶,都是在大量水裏加了一點天然配料,還可以加入糖、香精、磷酸鹽、增稠劑、乳化劑等等,讓口味和質地更加誘人。

總之,無論產品名字起得如何花裏胡哨,只要細看食品類別,就能明白真相。

  看配料表

  含量大的原料排在前

食品的營養品質,取決於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規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後一位。

例如,某麥片產品的配料表上寫着“米粉,蔗糖,麥芽糊精,燕麥,核桃……”說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而燕麥和核桃都很少。這樣的產品,營養價值可想而知。如果產品的配料表上寫着“燕麥,米粉,蔗糖,麥芽糊精,核桃……”其營養品質應當會好得多。

又如,購買一瓶看起來像牛奶的果味奶,不妨看看其中的配料表。配料表中內容越複雜,這個產品離牛奶就越遠。其中你不認識的配料越多,說明非天然的成分越多。飲料產品上通常會註明“原果汁含量>10%”或者“牛奶含量>30%”等字樣,這就是在講,其中有多大比例是來自天然原料,其他部分是用沒有營養的配料和水調配而成的。

  看食品添加劑

  排名不分先後

目前,我國對食品添加成分的標註越來越嚴格。按國家標準,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都須在配料表中註明,即便消費者不認識也沒關係。通常我們會看到“食品添加劑:”或“食品添加劑()”的字樣,而冒號後面或括號裏面的內容,就是食品添加劑了。因爲添加劑的使用量都非常小,低於1%,所以它們“排名不分先後”。

按規定,食品添加劑不能簡單用“色素”、“甜味劑”等模糊的名稱,而必須註明其具體名稱。這樣,消費者可以從配料表的“食品添加劑”一詞後面看到一些自己平日看不懂的名稱,比如“檸檬黃”、“胭脂紅”,和顏色有關的是色素;“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和甜味有關的是甜味劑……看得多了,也會慢慢對常用食品添加劑熟悉起來。

  看營養成分表

  小心別被誤導

對很多食物來說,營養素是人們最想要的。而對於以口感取勝的食物來說,也要小心其中的熱量、脂肪、鈉含量等指標。按我國食品標籤相關法規,2013年1月1日以後出廠的每一種產品都必須註明5個基本營養數據,包括食品中所含的能量(俗稱熱量、卡路里)、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和鈉含量,以及這些含量佔一日營養供應參考值(NRV)的比例。

營養成分表是食品標籤中最難看懂的部分,需要有一定的營養知識基礎,它對普通消費者非常有用。這裏簡單說兩個用營養成分表選購食品的訣竅。

例如,我們購買一種豆漿粉產品,是爲了獲得其中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那通常蛋白質含量越高的產品,表示其中從大豆來的成分越多,健康作用也就更強。因此,一個100克中含有20克蛋白質的產品,通常會優於一個100克中含有15克蛋白質的產品。

又如,購買餅乾和蛋糕之類的食品時,如果我們要控制體重,就要小心看看其中含有多少能量,多少脂肪。如果一個食品脂肪含量特別高,比如100克中含有35克脂肪,它的能量一定也會特別高。看一下“佔NRV%”這一欄,其中能量這一行的數值越高,說明在吃同樣數量的食品時,這種食品更容易讓人長胖。

假設A產品100克所含的能量佔NRV的比例是15%,B產品是20%,那麼吃同樣的數量時,顯然B產品更容易讓人長胖。

不過,有些商家知道自己產品的營養成分表數據難看,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僞裝”成看起來不那麼扎眼的數據,這就是營養成分表的常見“貓膩”之一。

在購買飲料時,爲了避免商家玩貓膩,還要仔細看一下營養成分表是按每100毫升的量來計算,還是按照一瓶(500毫升左右)或自己隨便定的數量(比如240毫升)來計算的。有時候,由於其中所含能量(糖)太高,商家就選擇用100毫升中所含的數值來做營養成分表,猛一看,會以爲其中能量較低糖較少,容易誤導消費者。

另一典型案例是薯片,它往往會按“一份”來標註營養素數據,而一份到底是30克,還是45克或55克,那就隨心所欲了。比如說,消費者看一下盒裝薯片的營養成分表,會覺得其中脂肪和鈉並不高,細看才發現原來這是30克的數量,如果換算成100克的話,數量可是相當驚人啊!一盒105克的薯片,並沒有分成小包,卻硬要算成是3.5份,是不是有點誤導嫌疑啊!

  看產品重量

  淨含量或固形物含量

有些產品看起來可能便宜,但如果按淨含量來算,很可能反而比其他同類產品貴。

例如,一種麪包產品的價格可能令你心動,產品的淨含量寫着120克,而另一種寫着160克,兩者體積也差不多大。但是實際上,前者可能只是發酵後更爲蓬鬆,但從營養總量來說,顯然後者更爲合算。

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保質期指可以保證產品出廠時具備的應有品質,過期品質有所下降,但很可能仍然能夠安全食用;保存期或最後食用期限則表示過了這個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在保質期之內,應當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雖然沒有過期意味着食物仍具有安全性和口感,但畢竟隨着時間的延長,其中的營養成分或保健成分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例如某種酸奶的保質期是14天,但實際上即便在冰箱中儲藏,其中的乳酸菌活菌數量都在不斷降低。所以,爲了獲得其中的健康益處,最好能夠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酸奶。

同時,保質條件也極爲重要。比如一種瓶裝牛奶或一包豆製品,包裝上標明在4至6攝氏度下能儲藏5天,若在室溫下存放,很可能一天之後就壞掉了。消費者必須注意食品包裝上對儲藏條件的說明。

  看認證標誌和產地信息

很多食品的包裝上有各種質量認證標誌,比如有機食品標誌、綠色食品標誌、無公害食品標誌、原產地標誌、ISO認證標誌、QS標誌等。

QS標誌是所有食品市場準入標誌,沒有它的食品就不能在超市銷售。有機、綠色和無公害標誌代表着產品的安全品質符合相關標準,特別是在農藥殘留方面有一定優勢,但這不代表營養品質更好。原產地標誌代表產品出自最佳產地,能達到這個產地所出產的知名農產品的應有品質。ISO認證標誌代表着企業的管理質量,表明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較強,有利於預防生產事故和不合格產品的出現,但與營養價值沒有關係。

消費者可以在網上查詢各種認證標誌的圖形和具體意義。一般來說,在其他指標相同的情況下,最好能夠優先選擇有認證的產品。

細看以上信息之後,產品的優劣就一目瞭然,廣告宣傳也不再能夠輕易“忽悠”你購買那些對廠家來說利潤最大的產品了。如果每個消費者都成爲選購食品的行家裏手,那麼不僅年貨能選得稱心如意,也會爲提升我國的食品整體品質推波助瀾。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