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藝術培養 >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您覺得從家庭中受益最大的是什麼?”“基因。”隨之而來的是一串開朗的笑聲。這位俏皮、浪漫,在舞臺上華光四射的鋼琴家,就是茅爲蕙女士。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茅爲蕙是著名旅美鋼琴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茅爲蕙鋼琴藝術中心創始人。中國橋樑專家茅以升的孫女。父親是小提琴家,母親是鋼琴老師。
她3歲時學拉小提琴,後來改學鋼琴。1983年,茅爲蕙從100多位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的孩子裏脫穎而出,成爲10位幸運者之一。16歲的茅爲蕙赴美留學。茅爲蕙在不斷獲得國際比賽大獎的同時,每年在歐美及亞洲地區舉辦近60場音樂會,和衆多世界一流的著名樂團合作。
今天,她與《父母必讀》的一段有關孩子學琴的對話開始了,這段對話很讓人享受。

採寫 | 久清 編輯 | 劉國平 製作 | 田小田
01
無論有沒有才能,學音樂就不會是一種浪費。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2張

父母必讀:作爲鋼琴家,他可能需要某種素養和天分。作爲家長,我們都想幫助孩子堅持下去,但是我們怎樣才能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天分呢?

茅爲蕙:我覺得99%初學的琴童家長,都不知道自己孩子有沒有才能,這些孩子中大部分也未必是音樂方面的神童。孩子可能耳朵很好,但是手很軟,孩子可能記憶力很好,結果音不準。有的孩子各方面都具備,但是擁有內向的性格,家裏彈得都很好,出去演奏卻不行,這樣還是做不了音樂家。但我一直認爲不管怎麼樣,讓孩子學音樂,無論鋼琴也好,小提琴也好,對孩子一生都是有很多好處的。不管這個孩子以後做什麼,企業家,醫生還是律師,做任何一行,他小時候在音樂世界裏,哪怕只是轉了一大圈又出來了,音樂對他以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讓孩子學琴,就算他五音不全,在音樂上一點才能也沒有,也不會是浪費時間。

父母必讀:具體表現在哪裏呢?

茅爲蕙:如果學過鋼琴,你看到別人彈鋼琴就會有不一樣的情感。你聽別人彈鋼琴,多少能夠說出幾句比較專業的評論語言。而且,一個人的氣質會不一樣,想象力也不一樣,他的耳朵在聽音樂的時候,會比沒有學過音樂的人更敏感,因爲這份敏感,他更可能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傷感,享受到別人享受不到的愉快。他會知道交響樂和協奏曲的區別,知道肖邦和貝多芬不一樣,能用比較專業的眼光來享受。歐美孩子的父母,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都會演奏某一種樂器,因爲公共學校的音樂教育比中國源遠流長得多。當以後,這一代琴童有了孩子,他們將會是非常專業的琴童家長。練過琴的人,對他自己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感覺,在平時做事的時候,都會有不知不覺的好處。

02

逼孩子練琴,也不是不可以。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3張

父母必讀:朗朗在提到自己的練琴史的時候,曾經提過小時候是被“逼”的。聽說在練琴這件事上,您也是被“逼”出來的。請問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孩子呢?是不是必須要給他一些助力,他才能堅持住? 

茅爲蕙:如果光從字眼上,“逼”字好像特別強勢,有一種強迫的意味在裏面。但其實就是用各種辦法去勸,去引導。家長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處於非常強勢的位置,無形中的太強勢,會阻礙孩子的自由發展。說到學一門本領,不管是學舞蹈,學體育,學戲曲,還是學音樂,最瀟灑的時候就是演奏的時候,那個時候是非常享受的。然而“練”這個字,一定帶着枯燥、辛苦的意思。練習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每一個人,包括現在這些已經在從事鋼琴演奏的人,包括那些希望以後能從事鋼琴演奏的孩子們,大家都有小時候,那個時候都是偷懶的,喜歡玩的。我們小時候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無非就是在弄堂裏跳跳繩,現在的世界五花八門,從網絡到iPad,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比練琴有意思。所以,對於大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怎樣讓練琴這個過程,變得更有樂趣一點。我們有意識地引導他,“逼”他練琴,但是在我們的“逼迫”下,孩子也可能覺得練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茅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4張

Mao Weihui爲蕙-著名旅美鋼琴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茅爲蕙鋼琴藝術中心創始人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5張

父母必讀:具體可以怎麼“逼”呢?

茅爲蕙:無論是鋼琴老師還是家長,當面對四五歲的孩子的時候,要充滿了陽光、笑容地陪他練琴。媽媽可以跟着一起學,陪着唱、陪着跳,給孩子講故事……進行一種聲情並茂的陪練。這是我認爲的“逼”的態度。但是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家長的陪練就是坐在那裏,讓孩子“彈一遍”,“再彈一遍”,“手指站好”。永遠是一個審視的,甚至是怪罪的態度:“爲什麼手又沒有站好?”可能一着急聲音又高上去了。

父母必讀:您小時候有怎樣的經歷?

茅爲蕙:因爲我爸爸年齡比較大,非常寵愛我。所以,雖然確實有一把尺在鋼琴上,但這把尺從來沒有打過我,而是把鋼琴打得很厲害。爸爸一發火:“我要打你了……”就把尺往傢俱上扔,但是始終對我這個小女兒下不了手。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非常調皮,你讓我練我偏不練,有的相對就比較乖,你讓我練我就練吧。我就是比較乖,容易被逼的那一種。如果媽媽讓我今天練兩個鐘頭,我肯定答應,但是她出去以後,我肯定就練一個鐘頭,甚至半個鐘頭就不練了,等她回來,我一定說自己練過了。其實如果媽媽在,我這兩個小時也能練得非常好。所以你問要不要逼,我覺得需要,但是最好的狀態是父母在逼,但不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逼的。03

學琴的最初階段,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6張

父母必讀: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您贊成家長要去陪練?茅爲蕙:我不僅僅是贊同,我認爲陪練是必須的,沒有一個4歲的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練琴的過程。初學時,媽媽一定要陪孩子上課、練琴。媽媽可能也不懂,但可以一起學。比如小孩子經常彈的“小蜜蜂跟大蒼蠅結婚”,這個時候媽媽的任務就是帶着孩子去感受,那是一個怎樣的婚禮?小蜜蜂新郎、大蒼蠅新娘是什麼樣的?這是新郎在說話,這是新娘在說話……當然,懷着一顆童心,用這種語言跟孩子交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尤其還需要每天堅持。但是,這是我覺得父母需要做的事情。陪練的老師一天十幾個學生,不可能跟每個學生都這麼唱,這麼跳,這麼有想象力。只有父母纔有這樣一份無私的愛,有這樣的決心和信心。茅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7張

Mao Weihui爲蕙-著名旅美鋼琴家-中國橋樑專家茅以升的孫女 父親是小提琴家母親是鋼琴老師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8張

父母必讀:陪練需要陪到孩子多大?

茅爲蕙:英文的網站一般說6~7歲開始學琴,中國的老師建議是4歲。我自己是從4歲開始的,所以我比較主觀地贊成4歲。我覺得4~8歲,是孩子鍛鍊手指技能非常好的時間。練琴,需要習慣,4~6歲,最容易養成這個習慣。一開始,需要父母陪在身邊,手把手來教,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並不是簡單地說“站好”,而要用自己的手示範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姿勢。不要說太多的話,那些“太扁了”,“太緊了”,“肩膀放鬆”,“手臂放開”的表述孩子未必聽得懂,所以如果媽媽能示範那是最好的。陪孩子練琴,媽媽應該逐漸往後退,到七八歲、八九歲,媽媽就幾乎可以不用坐在鋼琴邊上了。可以坐在比較遠的地方,比如在同一間房間做自己的事,然後漸漸離開這間房間,但還是在一個屋檐下……媽媽需要一天一天慢慢退。很多媽媽問我,孩子要不要陪?第一要有長期打算,不能陪一天,五天不陪,又陪一天,八天不陪,當決定讓孩子學琴的時候,就要做好充分陪的準備。其次,要和老師商量,什麼時候可以慢慢地退,這些都是有實際作用的。

父母必讀:孩子每天都要練琴嗎?每天需要練習多久?

茅爲蕙:4~6歲的時候,家長不要在程度上要求太高,孩子練琴的時間,也不要太長。初學的時候,我覺得每天能夠保證半個鐘頭就可以了。但是我建議這半個小時是有規律的,不能今天在這個時候抽半個小時,明天在那個時候抽半個小時。我爺爺以前每天有一個時間表,8點半乾什麼,到了9點,如果沒有做完,那麼一定要做9點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最不好的情況就是有時間就練,沒有時間就不練。那麼我可以保證,孩子肯定就不練了。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每天幾乎需要雷打不動地固定出一個練琴的時間。比如每天晚上吃完晚飯,7點到7點半,這是我們的練琴時間,它是被保護的。在這個時間裏可以彈15分鐘,休息5分鐘,再彈10分鐘。這當中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撒嬌、發嗲的時間。不渴也要喝口水,不想上廁所,也要去跑一趟……這個機會我們要給。到了八九歲的時候,每天需要有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練琴時間,我還是贊成分兩段來練琴。比如早上練一個小時,吃完晚飯再練一個小時,讓他有一個重新集中精力的時間,接着是一段機能非常活躍的時間,然後再讓他休息一下。

04

3個階段換3位老師是合適的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9張

父母必讀:老師的人格魅力在教學上確實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一位家長說,孩子學琴幾年,很喜歡那個老師,但是進步比較小,不考級也不表演,孩子很開心,但是他本人覺得會不會有點浪費時間呢?

茅爲蕙:這是一個換老師的話題。換老師在美國是非常正常的,但在中國咱們似乎開不了口。我這本書(《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有一句話比較尖銳,啓蒙老師可能永遠就是啓蒙老師。當你的女兒4歲的時候,他是最好的選擇,但當你女兒14歲的時候,他未必還是最好的選擇。老師都應該給自己找一個定位,我的媽媽就是一位極好的啓蒙老師,教到一定程度,她就會說你去找別的老師吧,你不再需要我了。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10張

●茅爲蕙她3歲時學拉小提琴,後來改學鋼琴。1983年,茅爲蕙從100多位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的孩子裏脫穎而出,成爲10位幸運者之一。16歲的茅爲蕙赴美留學。茅爲蕙在不斷獲得國際比賽大獎的同時,每年在歐美及亞洲地區舉辦近60場音樂會,和衆多世界一流的著名樂團合作。

關於換老師,我想分享幾點:

第一,如果孩子非常喜歡這位老師的話,換了一個新老師以後,未必要中斷和這位老師的來往。從這位媽媽委婉的話裏,我已經聽出她想換老師的意思。如果大家都喜歡這位老師,認爲這個老師是很有師德的話,他應該不會阻礙孩子換老師,我覺得可以跟老師開誠佈公地談。

第二,不要跟孩子講任何以前老師的壞話,家長必須要記住,在孩子面前不要評判老師,哪怕自己決定要換老師。第三,最無私、最關心孩子的永遠是父母。所以,找到一個好老師要珍惜,但是更要珍惜的是孩子的前途。一般來說,3個階段換3位老師是合適的。最初是啓蒙階段,然後是八九歲的時候,曲子難度提高了,孩子需要很多機會出去展示自己的才藝,比賽、公開課、表演、考級……這是一個階段。再然後,就是到了十二三歲,是走專業的道路,還是在這裏停下來?這個時候應該找一位音樂學院裏的老師。所以,排除音樂附小、附中的孩子,我覺得有3位老師是一個非常正常,非常可取的數字。

05

業餘不是隨便
逼孩子練琴,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你怎麼“逼” 第11張

父母必讀:最後請您給所有的琴童家長提供一些建議。

茅爲蕙:首先,要祝賀每一位琴童的家長,你們都是不平凡的家長。你們都希望在智力和性情方面給孩子多一些的陶冶。學別的,比如圍棋、奧數我不懂,但是學藝術一定可以讓孩子更有性格、更有自信、更能找到自我。其次,我想提醒大家,要讓幸福的孩子能夠幸福地學琴。琴彈得特別好,但是心情非常不好,家長一樣是失敗的家長。而如果孩子因爲學琴不再喜歡音樂的話,那就是徹底的適得其反。什麼叫成功?開心的孩子是最成功的。還有,家長要作好犧牲的準備。具體來說,誰陪孩子去上課,以後的週末可能就沒有那麼完整了。然而既然學了,就要認真地學,如果希望是業餘的學也可以,但是業餘不是隨便,還是要認真地學好每一件事。在學音樂的過程中,父母要抱着跟孩子一起學、一起彈、一起唱、一起講故事的心理。千萬不要因爲考級、比賽讓孩子喪失了對音樂本能的喜歡。

另外,多創造一些聽古典音樂的氛圍。除了練琴和上鋼琴課,能夠在開車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放一點背景音樂,在不經意間的情況下,讓孩子多聽一下、多感受一些古典音樂。有條件的話,多帶孩子去聽一些歌劇、舞劇、交響樂,讓孩子時時都能感受到音樂的氛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