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兒子啃老?!那還不是你“逼”的

兒子啃老?!那還不是你“逼”的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總怪孩子長不大,到了一定年齡還是生活不能“自理”?而有時候可能就是當媽的太能幹,手伸的老長,管的太多,替兒子承擔了本該承擔的責任。

我家鄰居家裏很典型,之所以說典型,是因爲女主人和阿姨。和阿姨今年60歲,和我媽從一個家屬工廠退休下來,兩家離得近,出了門,轉個身就到我家,加上和我媽是老鄉玩的好,所以兩家來往的挺勤。和阿姨心直口快,說話乾脆利索,這幾年我在外地,老媽覺得孤單,常常找和阿姨聊天。

那天,和阿姨來做客,客廳裏她和老媽說的幾句話飄到了耳朵裏:“都一年了,就在家裏打遊戲,養狗,不出門,這可怎麼辦?”

和阿姨走後,我問老媽:“阿姨說誰呢?”“還有誰?小志唄。畢業兩年了,工作還沒穩定,現在在家歇着呢。”小志是和阿姨家的兒子。

“小志到現在沒工作?”我有些詫異,印象中小志一直是和阿姨的驕傲。

“我從不讓小志幹家務活,他也從來不出去和不好的同學接觸,和他同屆的,你知道的,就考上他一個本科,哎,就是人太老實了,……”一次,和阿姨拉着小志來串門,說要我幫忙給小志找個工作,她一直吧啦吧啦地說,沒有注意到一旁已經成年的兒子的頭越來越低。

我問小志想找什麼樣的工作,他頭也沒擡地說:“隨便!”後來大概覺得不太禮貌,補充說:“我一直在努力找,之前也找到過,但是人家讓我去的工作我媽都說不行。‘這個不夠穩定’,‘那個工資不夠高 ’, ‘你會這麼想?是因爲你還小,以後你就後悔了’。他們總是管我,弄得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上了班也是問東問西,上次還找到我公司去找我主管了,弄得我也幹不下去,乾脆就不去找了,耳根清淨!”

我沒想到實際情況是這樣,就問他媽媽:“阿姨,小志喜歡你這樣管他嗎?”和阿姨確定地說,“我這樣還不是爲了他好!怕他吃虧啊!”

其實小志和和阿姨的相處模式在生活中不是少數。親子關係中,父母往往用難以被察覺的方式在控制孩子,尤其在我們的文化中,孝順、聽話被視爲兒童優秀的品質和孝道的體現。

這樣的父母常說“我是爲你好”,承諾只要孩子無條件服從,就會給到很多優厚的待遇,而在情感上很少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願。“我是爲你好”的話裏隱含的意思卻是“你必須聽我的”,完全不給選擇權。

如果你抱怨或是頂兩句嘴,他們覺得很傷心:“關心你還成了錯了?!”有的父母經常會說:“我是因爲太愛你、太在乎你,才管你這麼多的。你要不是我孩子我管你幹嗎?”久而久之,孩子則會內化這種認知,將關愛和控制等同,完全失去了自身的主見。

最後容易出現的情況就像上文說的那樣,小志確實被媽媽培養“老實”了,“老實”得沒了主見,更沒了追求!到頭來,當媽的難過操心,最悲哀的莫過於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當我們溺愛孩子、代替他做所有的事的時候,恰恰是以愛的名義去傷害他的行爲。

孩子認識世界和自我的過程,需要通過和周圍的互動來進行。家長們爲了自己省事省時間包辦代辦的結果就是自己操心受累,還阻礙了孩子的良性發展,讓孩子過於依賴家長,不僅磨滅了獨立的意志,更養成了懶惰依賴的壞習慣,直接阻礙孩子發展自我,認識世界。

一個被父母保護起來的孩子,如何和周圍互動?他聽不見不同的聲音、觸摸不到周圍的冷熱,如何能看清自己的位置?這樣的孩子即便降生在一個物質優裕的家庭,卻一直戴着精神枷鎖成長,會逐漸磨滅了獨立的意志、社會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兒子啃老?!那還不是你“逼”的

小志有深深的無助感,這是源於過去他的母親過多地操縱了孩子,導致自身各種非智力能力得到了制約,以至於解決問題的足夠的能力與方法沒有得到鍛鍊。

心理上有一個“習得性無助”的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從“電擊狗的實驗”中提出的,映射在人身上的表現就是:當一個人多次努力並反覆失敗,形成了“行爲與結果無關”的信念後,可能就會將這一無助的感覺過度泛化到了一切情境中,甚至包括那些本可以控制的情境,於是最常用的口頭禪就成了“我不行”。

比如你上小學的時候,因爲某些偶然的因素導致你的作文得分一直穩定在60分,那麼你就很可能習得性無助地給自己形成一個暗示——“我作文不行”,於是工作後一切與書面有關的內容——寫文案、寫PPT等,你都會第一反應冒出“我不行”的念頭,漸漸地因此而喪失自信,進而失去很多機會。

長期在家長的控制下成長的孩子,父母以愛的名義一味地反對孩子自治,哪怕是早已成年,也會在遇到困難時,下意識地浮現“我不行”,體會到巨大的被吞噬和淹沒感,並無法成爲真正的自己。

兒子啃老?!那還不是你“逼”的 第2張

著名教育專家盧勤老師曾提出過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們究竟應該留給孩子什麼,我們是把財富留給孩子,還是把孩子變成財富?”

關於這個問題,我相信所有父母心中都是有答案的。實際上卻是,父母能量越大,對孩子自由的剝奪越多,出現的後果就越嚴重……作爲優秀的社會人,這是生產力;作爲強權家長,則是破壞力。

怪孩子長不大,到一定年齡,卻仍無法把控自己的基本生活?有時候可能是當媽的太能幹,手伸的老長,管的太多,替兒子承擔了本該承擔的責任。導致孩子會懷疑自己,擔心自己沒有足夠能力養活自己,焦慮地生活下去。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成爲員工,就容易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遇見自己需要做決定的時刻,他卻不會選擇,影響了發展自我,認識世界。

所以,既然我們沒辦法保護孩子一生一世,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法和態度面對生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盡力的保護,也要適度的放手。

相信孩子會勇敢邁出自己的步伐,一點點的把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困難、挑戰和解決問題後的滿足感、成就感、都交還給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