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真的,別再逼孩子“分享”了

真的,別再逼孩子“分享”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把小熊玩偶拿出來給弟弟玩”、“不要,那是我的”、“你這個小孩怎麼這麼自私,拿出來一起玩又沒什麼,快去,不去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上面是帶兒子去朋友家做客聽到的對話,雖然最後朋友的孩子還是把玩偶拿出來了,但全程沒一起玩,而是鼓着腮幫子站在一邊盯着。其實有時候也會跟孩子說同樣的話,但其實我們都錯了,這根本不是“share”的真正含義。

真的,別再逼孩子“分享”了

女兒還是小娃兒的時候就非常的大方,玩具、食物都樂意與其他大人小孩分享,我暗自慶幸生了個大方的女兒,可以高枕無憂啦!

但到了約3歲左右,她突然開始“自私”起來,什麼東西都 “Mine!Mine!" “這是我的!是我的!”小玩伴到家裏玩,只要碰到她的玩具她就立刻衝來搶走,我心裏警鈴大作!糟了!我的孩子怎麼都不願意分享?怎麼變得這麼自私?再這樣下去以後一定沒有朋友!

於是,我開始要求她分享,要她體會對方的心情、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每次她不讓別人碰她的玩具,我就跟她說:“你想想看啊,你不分給cc玩,他是不是好難過?要是你去cc家他也什麼都不給你玩,你是不是也好難過?”

常常好說歹說,甚至半威脅半強迫,她才願意放手,我以爲我走在成功教養的路上,直到有一天女兒把手上的東西讓出去了,我一回頭,正好對上女兒盯着別人手中她心愛玩具的眼神,她的眼裏有不捨、有擔心、有期盼。

不捨的是她必須放手、擔心的是對方會不會像她愛她的玩具那樣好好對待、期盼的是對方趕快把東西還給她。那種心情彷彿是母親把手裏新生兒交給別人、又像父親在紅毯上把女兒的手交出去。我突然一身冷汗,天啊!我錯的太嚴重了!

我以爲我在教孩子“分享”的美德,其實是在強迫她放棄保護自己心愛東西的權利!

別剝奪孩子“不分享”的權利!

所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還有陌生路人們。我想告訴你們,孩子也有不分享的權利!請不要再拿“一起玩比較好玩”,或英文說的“Sharing is caring”來壓孩子了!

因爲聽了“Sharing is caring”這句話,很多人就說,西方教育從小教孩子學習分享,所以我們的孩子也要能學會這種社交技能,我們的教養纔有國際觀。但是爸爸媽媽們,這樣的觀點,是有偏見的!

我仔細思索“share”的定義,尋找專家的意見,觀察澳洲父母的處理方式,發現教養中所謂的”Share"跟中文的“分享”並不全然相同,字典裏“分享”指的是:跟他人共同享有,但是英文的“Share”用在教導孩子這個觀念時,卻是偏向於:“take turns",輪流!而不僅止是把自己的東西讓人家玩!

我常常要求孩子分享,卻沒有注意到要輪流!孩子願意放手我就鬆了一口氣,算是任務完成,這樣的分享孩子根本不服氣,她只知道他的東西一去不回了,對她什麼好處?願意放手,只是因爲要聽媽媽的話,其實壓根兒沒有學會分享的意義,因爲她根本沒有得到分享的樂趣!幾次下來,她甚至不希望請朋友到家裏來玩了!

西方的share注重“take turns”!

沒錯,西方幼兒園和學校的老師的確很強調孩子要學習”share“,我在家庭托兒培訓時也是不停地強調這個觀念。

但那是因爲在那個環境裏,所有的物品、玩具本來就都是共有的,就連得到的關注都是要平分的,當然要懂得share, 懂得take turns!但這種分享的精神並不無限延伸到日常生活裏!

西方教育主張的是理解孩子的心情、尊重孩子的選擇,即使是親如手足也不例外!要是弟弟想要姐姐的某樣東西,我絕對不會要求姐姐“share",反而是告訴弟弟,“那是姐姐的寶貝,她想要保護它,她有權利不分給你,不是每樣東西都一定要share!”

當然,我也會告訴姐姐,“如果你今天跟弟弟share,下次他有特別的東西他就也願意跟你share, 那你們都能玩到不同的東西,也不錯啊!”但是至於她最終的決定是什麼,我都會尊重,也要求弟弟要尊重姐姐的心情。

對於孩子私有的物品,絕對不強迫分享!一昧地要求孩子分享,要他們體會別人得不到分享的感受,但是誰又來體會孩子想保護自己心愛玩具的心情呢?

尤其孩子在進入2歲後,開始發展“隸屬”的概念,所有他的私人物品都可以變成孩個體的一個延伸,因此佔有慾特別的強烈,這時候強迫他們分享玩具,等於是叫她把她身體的一部份借給人家,不跟你拼了纔怪!

我們不也說“親兄弟、明算賬”嗎?不share不代表不care,正因爲care, 所以不強迫別人share!

請尊重孩子愛惜東西的心情!

這是女兒3年級期末時學校發回的單子,學校安排了“馬路安全”的活動,請孩子帶自己的安全帽到學校,願意把自己的滑板車或腳踏車借給大家輪流使用的孩子也可以自願帶到學校,單子上還特別強調了(紅線處):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跟別人“分享”他的滑板車或腳踏車,那就千萬不要帶來!

因爲往年都是每個學生自己帶自己的滑板車或腳踏車去,今年我只瞄了一眼單子想說比照辦理,便叫女兒去準備要帶哪一臺車去,女兒回答,“我不想帶去!因爲我怕被那些男生弄壞了,今年有幾個男生很粗魯!老師說只有你想share才需要帶去!”(她的怪中文文法害我還想了一下什麼意思)

沒錯,寶貝,你的東西願不願意跟人家分享,你絕對有權利選擇,其他人都必須尊重!當孩子不分享,請了解孩子不願意分享的理由,請尊重孩子愛惜東西的心情。

孩子的心聲:你們都說一起玩比較好玩,真的有比較好玩嗎?一起玩常常東西都被弄壞啊!

爸爸們,你要是好不容易存到錢買了一臺保時捷,拉風過街你喜歡,但是你要分享給大家開嗎?媽咪們,我們要是有顆5克拉的鑽戒,戴在手上滿足一下虛榮心可以,但是會想借給別人 也戴戴嗎?(抱歉這裏只能用通俗的金錢來舉例,但是在孩子的眼裏心裏,他們心愛的東西,不用金錢衡量,但珍貴的程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改變做法,不濫用“分享”一詞!

於是我改變做法,在客人來到家裏前,我會先請孩子們收拾自己的玩具,明確的告訴他們將到家裏來的客人有誰。如果是新朋友,客人的孩子是什麼性別,哪個年紀,然後讓孩子自己決定,哪些玩具他們要和客人一起玩。

至於那些他們特別珍愛的寶貝,怕被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弄壞的玩具,就先收到客人不會進去的房間或是拿不到的地方。

一開始孩子或許懵懵懂懂,可能很大方地說都沒關係,但當人家真的開始玩他的玩具時就大反悔;再不然就是什麼都說不分享,什麼都要收起來。只要他們說出原因,我都尊重。

但經過幾次練習後,孩子學會了愛惜、保護自己的財產,也發現了分享的樂趣,還懂得拿捏其中的分寸。同時,因爲他們得到了理解與尊重,將來也會樂於體諒他人。也因爲父母的理解與尊重,孩子得到了安全感,會更願意服氣父母的管教。

很多大人濫用“分享”一詞,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分享,還去要求別人的孩子分享,好像不跟你家的孩子分享,這個孩子就小氣、就沒家教!“分享”是一種愉悅的心情,是一種自願的行爲,絕對不是“義務”,也不是可以用來要求別人的“權力”!

當孩子發現東西會被弄壞,他從此沒得玩了,他就懂得不捨、學會珍惜。當孩子發現什麼都不分享的結果是大家都很無聊、相處起來不開心,他們自然也體會到分享的意義與真諦。

這些,在孩子未來的人生裏,纔是極其珍貴且受用的素質,這些都是生活的體認,只靠父母“教”,是教不會的,必須由孩子自己去經驗!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