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哪裏需要什麼挫折教育?讓孩子面對真實生活就好!

哪裏需要什麼挫折教育?讓孩子面對真實生活就好!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一提起挫折教育,必然會想起的是斯巴達。斯巴達的兒童從7歲便開始接受軍事訓練,爲訓練他們忍受勞苦,適應任何戰爭環境,孩子們在教育場所常年赤腳,穿單衣,食粗食,睡蘆葦,過着艱苦的生活。

似乎專門讓兒童過艱苦的生活,就是爲了讓兒童獲得成長。而斯巴達爲什麼要訓練兒童,很多人卻不究其所以然。崇尚挫折教育的人,只需要用這個事例來證明挫折教育能達到的正面效果就好了,那就是斯巴達成爲了軍事強國。而其負面影響卻不留一絲痕跡地忽略掉了。比如,在整個希臘衆多的哲學家、演說家、文學家、藝術家中,沒有一個斯巴達人。

爲什麼斯巴達要訓練兒童接受殘酷的訓練呢。鹽田七生在其著作《羅馬人的故事》中這樣分析:“斯巴達人的統治方式與元朝十分相似,元朝人分四等,蒙古人是第一等,色目人爲第二等,原金國漢人第三等,原南宋人是第四等。

“斯巴達人和工商階層,希洛人的比例約爲1:7:16。這個比例決定了斯巴達一切。只佔人口二十四分之一的斯巴達人要支配一個把工商業和農業都交給了被統治階級的國家,只好全民皆兵了。每個斯巴達人一出生,就要經過長老們的檢查。不夠健壯的會被當即拋棄或淪爲奴隸。”

斯巴達這個國家是由多民族組成的,其中處於統治地位的是斯巴達人。爲了統治的需要,作爲統治階級的斯巴達人其統治基礎就是軍事。

“可望成爲強壯戰士的嬰兒由父母扶養到六歲。滿七歲的少年便要離開父母過集體生活。他們與同齡人一同生活,並接受嚴格的訓練。爲培養出合格的戰士,訓練的日程都經過了嚴密的計劃。

“到了二十歲,斯巴達人就開使服兵役,一直到六十歲。三十歲以前必須過集體生活,既使結了婚,也必須每天晚上回到兵營。斯巴達的兵營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建築物,無論是少年還是戰士都生活在帳篷裏。這是爲了使斯巴達人可以忍受惡劣的環境,畢竟溫室裏是養不出萬年青的。只有三十歲以上的斯巴達人才被認爲是成熟的市民,才被允許與妻子兒女在有牆有房頂的室內生活。”

2

我有一個同事,已畢業多年,我們和她相處得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了哪句話,誤傷了她的玻璃心。一遇到領導批判,便哭天喊地,發誓說如果領導再這樣欺負她,她下次一定辭職。頭一次,我過去安慰她,她哭得都快要喘不過氣了。這一天,她對着幾個人輪番地哭,我當時覺得她的領導一定對她說了什麼兇狠的話,才讓她這樣難過。

於是,我還給她的領導發了信息,說,你怎麼能這樣對人家呢,吧啦吧啦地說了人家一通。把她的領導說得求饒不斷,說我錯了。誰知,這樣的事情不斷髮生,我成了她的傾訴對象,一有事,就像我哭訴。後來,我才發現,他的領導並沒有說什麼多麼讓人難以接受的話,只是她太耐受不了挫折,只要領導語氣稍微重一點,她就像受了天大的委屈。

另一方面,她對別人卻是惡狠狠的。接到百度、搜狗、360等負責SEO推廣的人的電話時,她態度生硬,我們在旁邊聽得心驚肉跳的,感覺她隨時就會和人家吵起來。有次,和她去買燒餅,她在那燒餅攤上挑來挑去,賣餅的人不高興了,對她說,別挑了,都一樣,把芝麻都弄掉了。她說:“芝麻掉了,還不是你佔便宜了”。說完之後,拿上餅,扔下一塊錢走了。她的口頭禪是:“欺負我。”

3

說完別人,不說說自己,就感覺自己是個惡人。來說說自己吧,爲了避免疼痛,就挑輕的說。

我做的飯,老公不能說不好吃。只要老公說我做的菜放鹽多了,或者不好吃了,我便會發脾氣,“不好吃,你自己做呀。”如今,飯做得好吃了,必須得誇,飯做的不好吃了,老公會含糊地指出“鹽放的多了”“油放的多了”放的多了。還會補充一句,“這樣說,就是爲了讓你下次做得更好吃一些。”

昨天,聽了趙照唱的《在冬天和奶奶一起曬太陽》。聽到那句“媽媽做的飯是什麼,這麼香,這麼香,這麼香”,突然想到,如果小鹿長大了,對我這樣說,我會非常感動的。

某次,婆婆來家裏幫我照顧孩子。剛開始,爲了表現好一點,我將家裏收拾得整整齊齊,還在向婆婆顯擺說,看,這次來北京,我的家收拾得乾淨吧。婆婆沒表示什麼,這時,老公對婆婆說了,“媽,你怎麼都不表揚一下呀。”汗!

那種不能受批評,做了自認爲不錯的事情就求點贊,求表揚,不表揚就沒有做事的動力的人,也是我。

4

這兩天在看《下鄉養兒》這本書,發現,在孩子的正常生活中,要克服的困難居然那麼多。孩子需要與周圍的孩子在“爭鬥-複合-爭鬥-再複合”中建立關係,需要面對大人的自私,需要學會自己獨立生活,需要面對與心愛寵物的分離。雖說都是普通小孩生活中的小事,但對成長來說,都是真真切切的大事,因爲我也是媽媽,所以在看的時候也是膽顫心驚,害怕書中名叫天天的孩子受到傷害。

孩子在成長中要面對的困難已是足夠多了,哪裏還需要什麼挫折教育呀。況且那些號稱挫折教育的培訓遊戲,只是涉皮毛的,涉及不到真正痛點的玩樂遊戲。

不要將孩子的生活童話化,不要捨不得讓孩子去面對那麼多不美好,讓孩子真實地面對生活,那已經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了。不必再添加多餘的、刻意的挫折教育。

5

“校園暴力事件”的新聞總是不斷地彈出來,有孩子被扒光拍裸照、有孩子被扇38個耳光、有孩子被打成10級傷殘、羣毆、羞辱等,這些事件還被拍成了視頻,流傳到了網上。

面對這些殘酷的,卻又真真實實發生的事情,已經足夠挫折了,難道這不比專門的挫折教育更兇殘。

東野圭吾的小說《惡意》講的就是“校園暴力事件”中的受害者,會產生怎樣一朵惡之花。如何應對“校園暴力事件”,東野圭吾給出瞭解答:“當人遇到校園暴力事件時,很遺憾,父母的親情或老師的開導並沒有多大幫助,只有友情纔是最好的武器。”

在學校裏,面對老師的訴責,面對同學的惡意等,有多少孩子沒能順利解決這些成長中的煩惱和壓力,父母和學校又何必再強加給孩子一些挫折教育。

6

體育運動是刻意中最好的挫折教育。除了鍛鍊身體以外,參與體育運動對孩子好處多多:他們將懂得如何競爭、怎麼合作,怎樣對待失敗和成功,還能培養專注、堅持的能力,提升心理素質。

伊頓公學(Eton College)是英國最著名的貴族中學,被公認是英國最好的中學,是英國王室、政界經濟界精英的培訓之地,也素以軍事化的嚴格管理著稱。

伊頓公學對體育極度重視,甚至發展出了這樣一句口號:“運動第一,學習第二”。這可能也是因爲伊頓的學生都是13歲至18歲的男生的原因。

哪裏需要什麼挫折教育?讓孩子面對真實生活就好!

哈里王子當年在伊頓參加牆球比賽

爲什麼如此重視體育比賽?學校的一段話做了精闢的概括:

Learning to win and lose,to lead and be led,to push oneself to and perhaps beyond one's limits,to think as part of a team,to know when to strive for more and when to acknowledge defeat;these are all part of learning to be human.

學會贏,也學會輸;學會去領導,也學會被領導;學會做極致的自己,也學會做團隊的一員;學會什麼時候去奮爭,也學會什麼時候去承認失敗;這些,都是我們成爲一個人所要學習的內容。

我們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想要將孩子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於是不斷地滿足着孩子的各種需求,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傷害,卻又希望孩子以後在面對挫折時,能夠內心強大。這本就是兩種矛盾的理念,怎麼辦呢?

《下鄉養兒》一書中喬老師這樣說:“我知道你和戎老師平時對天天說話是非常溫和,照顧她的自尊心的。但是爲什麼天天沒有力量,什麼都怕呢?因爲她在學校或外面遇到的真實的情況不是這樣的。老師會批評、會懲罰,小朋友們會欺負、會嘲笑。就像今天大媽說的話,當然不合適,但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我爲什麼對天天說話從來不留情面呢?我就是給天天展示一個真實的普通人的一面,讓她面對,我知道天天不喜歡我,其實讓她喜歡我是很容易的,多誇誇她,順着點她,就行了。但是我知道天天需要什麼。我希望她成長,而不需要她喜歡我。所以我不誇她。”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