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歸朝歡題晉臣敷文積翠巖賞析

歸朝歡題晉臣敷文積翠巖賞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歸朝歡題晉臣敷文積翠巖賞析,這時候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爲趙不遇仕途失意而惋嘆寫的一首詞,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歸朝歡題晉臣敷文積翠巖賞析

歸朝歡題晉臣敷文積翠巖賞析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原文:

我笑共工緣底怒。觸斷峨峨天一柱。補天又笑女媧忙,卻將此石投閒處。野煙荒草路。先生柱杖來看汝。倚蒼苔,摩挲試問,千古幾風雨。 長被兒童敲火苦。時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巖屏,鏘然一滴甘泉乳。結亭三四五。曾相暖熱攜歌舞。細思量,古來寒士,不遇有時遇。

拼音解讀:

wǒ xiào gòng gōng yuán dǐ nù 。chù duàn é é tiān yī zhù 。bǔ tiān yòu xiào nǚ wā máng ,què jiāng cǐ shí tóu xián chù 。yě yān huāng cǎo lù 。xiān shēng zhù zhàng lái kàn rǔ 。yǐ cāng tái ,mó suō shì wèn ,qiān gǔ jǐ fēng yǔ 。 zhǎng bèi ér tóng qiāo huǒ kǔ 。shí yǒu niú yáng mó jiǎo qù 。huò rán qiān zhàng cuì yán píng ,qiāng rán yī dī gān quán rǔ 。jié tíng sān sì wǔ 。céng xiàng nuǎn rè xié gē wǔ 。xì sī liàng ,gǔ lái hán shì ,bú yù yǒu shí yù 。

翻譯:

我感到有點可笑:共工因爲什麼發這麼大的火,竟然撞斷了巍巍的擎天柱;我覺得女媧也很可笑:不就是補天嗎,怎麼會忙成這樣?如此玄妙的補天石卻投放在荒閒之地。補天石啊,我拄着柺杖,步履蹣跚,特地到這偏僻荒涼枯草遍野的地方來看望你。倚靠在長滿蒼苔的積翠巖上,輕輕撫摸悄悄探問:千百年來,你看過了多少沉浮,經歷了多少風雨?

石頭常常被兒童敲擊取火,苦不堪言;不時又有放肆的牛羊在身上磨它那可惡的長角,然後若無其事地走去。重新凝神注目:積翠巖以其千丈翠屏的雄姿巍然而立。神奇的是,巖中有甘泉流出,泉流澄澈,清脆悅耳。如果在這裏建幾個小亭,待到春暖花開,此間自有歌舞盛會,必然情恰恰樂淘淘。仔細想一想,自古以來的寒士們,有懷才不遇求告無門的時候,也有得到賞識大展宏圖的機遇。

註釋:

⑴歸朝歡:詞牌名。雙調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韻。

⑵晉臣:即趙不遇,字晉臣,江西鉛山人,曾爲敷文閣學士。積翠巖:當在江西上饒。

⑶緣底:爲什麼。

⑷天一柱:即天柱,俗稱擎天柱。

⑸女媧(wā)補天:據《淮南子》載,上古時,共工和祝融交戰,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西北塌了下去,女媧煉就五色彩石以補天。

⑹此石:女媧補天之石,即指積翠巖。

⑺汝:你,指積翠巖。

⑻摩挲:撫摸。

⑼敲火:擊石取火。

⑽霍然:突然。

⑾鏘(qiāng)然:一般形容金屬撞擊聲,此狀甘泉滴水時清脆悅耳的響聲。

⑿攜歌舞:指遊賞者帶來歌兒舞女。

⒀不遇:指懷才不遇。古人多有不遇之嘆,如董仲舒作《士不遇賦》,司馬遷有《悲士不遇賦》,陶潛也有《感士不遇賦》。趙晉臣名不遇,故詞人有此語。

賞析:

此詞託物寄意,既想象奇特浪漫,又植根現實,感情深厚。起首四句恍如從天而降。詞人由積翠巖擎天柱景觀,觸發想象,熔鑄共工、女媧神話傳說,將岩石描繪成撞斷的天柱、遺棄的補天石。設想奇特,筆勢縱橫。“投閒”云云,慨嘆擎天之材,不作補天之用,語帶雙關,耐人尋思。“野煙”四句,詞人拄杖深入荒山,探視撫摸,殷勤慰問岩石,間接亦是慰問岩石主人。

過片承接上文。“長被”兩句借用韓愈《石鼓歌》“牧兒敲火牛礪角,誰復着手爲摩挲”詩意,謂岩石不僅飽受風雨侵蝕,更遭牧童敲擊,牛羊磨角,不勝騷擾之苦。其心酸遭遇與岩石主人乃至作者,不無相通之處。“霍然”以下,筆勢一轉,豁然開朗,陡然振起,經過悉心清理開發,千丈翠屏光彩煥然,終遇知音賞識。由此引申出末韻的“古來寒士,不遇有時遇”,意謂以積翠巖的遭遇推想,如趙不遇這樣的“不遇”之士,終有遇到知音,重獲起用,大展才華之時。“細思量”三句,妙語雙關,一石三鳥:既概言古今懷才不遇之人事,復暗指友人趙不遇終有際遇之時,三則自嘆今生未必有時遇。以友人名字說事,風趣詼諧,又誠懇真摯。

這首詞表現了詞人對積翠巖有強烈的認同感。這座峨峨的擎天柱,在詞人的想象中是女媧補天之石,而被遺忘在荒郊野外,草木叢生之地。這與辛棄疾懷抱管仲、蕭何之才能,卻不被朝廷重用,投閒置散於瓢泉一樣的境遇。而積翠巖經歷了風雨吹打和人世磨難,傷痕累累;詞人也經歷了種種官場的流言、生活的困頓等的折磨,身形俱疲。於是詞人不顧年老體衰,柱杖探望,摩挲低問。這是詞人與積翠巖的神交。而這“棄石”大放異彩,終爲時人賞識,是它存在意義的另一種實現。最後將棄石與“古來寒士”聯繫起來,說他 “不遇有時遇”,有嘆惋,也有慰藉,是對“寒士”的“知遇”想象。此詞對一顆具體石頭的想象中表達的是一種千古文人的集體無意識。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