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嗎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對你家孩子適合嗎?有人說,“挫折教育”是家長給孩子挖的坑?現在的孩子被父母寵着,大多有點嬌慣、任性、脆弱、依賴性強,獨立性差。但是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孩子在以後還會經歷更多的挫折,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嗎

孩子的心理素質比較差,已經成爲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了。很多家長開始注重給孩子“挫折教育”,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

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讓幼兒通過動腦、動手解決一些矛盾或者某種難題,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可以培養孩子的受挫心理,但是很多家長不瞭解挫折教育的本質,用錯了方法,就會適得其反!

挫折教育≠人爲製造困難和障礙

很多家長覺得,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不是什麼事情都能順着他的心意的,這樣長大了才能獨立的面對挫折。

故意給孩子製造一些困難真的對培養孩子有幫助麼?

王女士一直關注孩子教育這塊,爲了要教育兒子有超強的耐壓心理,就選擇了“挫折教育”。

王女士在家一般不順着孩子的意思,甚至還很篤定的對孩子說:“你要記住,將來到社會上,沒人哄着你,順着你。你要儘早學會自己獨立!”

王女士其實是怕自己的孩子將來踏入社會了,遇到一點挫折就退縮了,所以纔會如此說。

但是王女士發現兒子並未心理強大,甚至很多時候表現的比較怯弱。

很多家長都認爲給孩子增加困難和障礙,逆着孩子的意願做事,不誇獎孩子,是在進行挫折教育。

挫折是一種負性的情緒體驗,在人們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時候發生。孩子其實在幼年經常經歷,比如考試不如意,遭到批評和嘲笑,和同學鬧矛盾,不小心丟了東西等等。

孩子年紀小,遇到的“挫折”真的已經不少了,就不需要家長故意的給孩子製造那麼多人爲的麻煩,否則可能會導致孩子失去了自信心,感覺自己一直都很失敗,纔會那麼多挫折。

適當的困難可以讓孩子成長,但是磨難太多了,孩子極有可能消極逃避,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挫折教育,並不是人爲增加挫折的分量,而是教會孩子積極地面對挫折、化解挫折。家長應該努力地理解孩子的意圖,滿足孩子合理的願望,肯定孩子的進步。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引導孩子用積極的方法解決問題

當孩子摔倒後,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家長不要立刻去扶孩子,否則,孩子容易形成依賴心理。

只有讓孩子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夠敢於面對挫折,克服挫折,這纔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然然在玩沙子的時候,想要個鏟子,但是自己沒帶,就想跟身旁的燕燕借,但是燕燕正在用,就拒絕了。

然然有些無奈,就走過去向媽媽求助,希望媽媽可以幫自己借個鏟子。

媽媽看了一眼然然,溫柔的說:“剛纔燕燕正在用鏟子,現在她不用了,你去再去借一次試試。”

然然雖然答應了,卻仍然有些膽小。然然的媽媽溫和的蹲下來摸了摸然然的頭:“那我和你一起去。”

然然和媽媽一起到了燕燕的面前,媽媽跟然然說:“你再跟燕燕姐姐說一聲。”

然然終於又重複了一句:“燕燕,把你的鏟子借我,好麼?”

這一次燕燕把鏟子給然然了。媽媽順勢說了一句:“你看,再和燕燕姐姐說一遍,她就給你了。”

讓孩子直面自己被拒絕的窘況,當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及時鼓勵,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再試一次的好處。

而如果再次失敗,家長也需要及時引導,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然然再次被燕燕拒絕了,家長可以安慰然然換別的工具玩沙子,並且告訴她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達成的。

不同的人,面對挫折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積極的方式是繼續堅持或尋找其他策略,消極的方式則是攻擊對方或者退縮。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家長要合理的引導孩子用積極的策略去解決問題。

除了合理的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家長對待孩子遇到挫折的情緒也很重要。

父母要有良好的情緒

接受孩子受挫折

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而家長如果也跟着發脾氣,那對孩子而言,可能會造成心理壓力,也影響孩子自身的抗壓能力。

3歲的苗苗是個可愛的女孩,平時也很愛說話,就是膽子有點小。她跟着媽媽爸爸一起到了一家餐廳吃飯,突然餐廳停電了,瞬間屋子黑了。苗苗頓時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本來就煩躁的大人更加煩悶。爸爸突然衝着苗苗發火:“哭什麼哭,再哭就不要你了!”苗苗只能小聲啜泣,臉色蒼白。因爲苗苗的哭鬧,讓爸爸覺得顏面盡失,這時候反而是爸爸受挫了。於是爸爸把不好的情緒強加在孩子身上!

很多時候,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哭是本能反應,家長就需要在一旁鼓勵孩子,而不是發脾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孩子以後遇到挫折可能會瞬間崩潰。但是如果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孩子可能會對人生失去了信仰。

家長要正確引導,使孩子能正視並戰勝挫折,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