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兒明顯比我精力充沛,還在牀上滾來滾去想和我打鬧。我僵硬的腦筋轉了一轉,決定示弱一次。我說:“媽媽真的累了,特別困。平時都是媽媽哄你睡覺,今天你拍拍我睡覺好不好?”

“好!”果果答應下來,躺在我身邊,開始用小手拍拍我的肩膀,嘴裏還叨叨:“哦、哦、哦……”——這是我平時哄她睡覺時的做派,拍拍小屁股,哼唱幾句。現在迷迷糊糊感受到女兒稚嫩的小手拍着我,心裏有幾分安慰——總算看到了點兒未來“小棉襖”的苗頭。

就在這時,忽然發生了出其不意的一幕。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照片是當時在南京的酒店拍攝。因爲我說腿疼,主動給我揉腿的果果。

已經閉上雙眼的我,感覺到果果從身邊爬到我身上,對着我的臉頰輕輕地、輕輕地、“叭”地親了一口,緊接着,又“叭”地親了第二口。然後她退回我的枕邊,挨着我也睡了。

我雖然還閉着眼睛,但是心裏卻醒了。

原來,我平時哄女兒睡覺時,待到她睡臉安詳、呼吸均勻,就會輕輕地親她兩下才默默去睡,像是給自己的哄睡工作做個小結。我以爲這樣做的時候,孩子睡着了,並沒知覺;又或許,對於媽媽的愛意只順理成章地接受……但沒想到她竟然都知道,而且,她在學我!

一種被“反哺”的感動在我內心深處漸漸升騰,像黃油一樣在心頭融化開來。

此時的感受我難以言明,但那種溫暖讓我聯想到一冊著名繪本——內田麟太郎的《我來當媽媽》。

有一種感動,叫《我來當媽媽》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2張

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兩隻小兔子一起玩兒,他們抱着布娃娃,玩兒起了過家家。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3張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4張

於是兩個小朋友開始想象當媽媽要做的事情,並且模仿起來。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5張

“當媽媽就是……可以叫孩子的名字。”說着,咪咪跑到大樹下,喊着“孩子”的名字:“可兒,快過來。”

“來了……”太郎答應着,抱着可兒跑了過去。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6張

“還有呢?”太郎問咪咪。

“還有啊……”咪咪歪着腦袋說。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7張

“當媽媽就是……要牽着孩子的手走路。”於是三個人手拉着手,在樹林裏散步。

“還有呢?”太郎又問咪咪。

“還有啊……”咪咪歪着腦袋說。

“還有擔心。”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8張

“哇,寶貝發燒了。”咪咪一副擔心的表情,把自己的額頭貼到了可兒額頭上,喃喃地自言自語:“沒事的,媽媽在這兒。很快就能好。”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9張

太郎扮演醫生,給可兒餵了藥。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0張

但是可兒還在發燒。

“可兒……可兒……”咪咪輕輕地呼喚着可兒,不停地給她的額頭降溫。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1張

可是可兒還是沒有退燒。祕密一晚上都沒睡覺,整夜照顧着可兒。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2張

早晨的陽光灑滿了小屋,可兒終於退燒了。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3張

咪咪好開心,忍不住緊緊地抱住了可兒。

“太好了,可兒。太好了,可兒。燒終於退了,太好了。”說着,眼淚就掉下來。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4張

“當媽媽就是……”咪咪說,“擔心孩子,忍不住想要緊緊抱着,不知不覺就流淚了。”

“好像是這樣的呢!”太郎點點頭。

這時候,咪咪和太郎的媽媽叫他們了。

他們跑了過去。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5張

然後,他們被媽媽緊緊地抱在懷裏。

緊緊的哦。

並不僅是母愛偉大

日韓繪本往往有着平實的語言、恬淡的畫面,能將原本濃厚、深刻的感情融匯其中,從來不用波瀾壯闊的場景,卻能讓你感受到心靈正被細密地滋潤着。

《我來當媽媽》正是如此。書中描繪的無非是孩童時代最常見的場景——兩個孩子過家家,假裝是媽媽、醫生,一起照顧娃娃。然而孩子對於母愛的瞭解和體會,也正是在這一場角色置換的遊戲中建立起來的。

咪咪和太郎的對話非常簡單,卻恰恰最符合兒童的邏輯和表達。當媽媽是什麼樣呀?起初,他們的描述是媽媽最經常做的事,例如叫孩子的名字讓他過來,或是牽着孩子的手一起走路,可見生活中的點滴細節給孩子留下多麼深刻印象。

但緊接着,一派輕鬆喜悅的遊戲氛圍忽然一轉,孩子給遊戲增加了難度:“當媽媽還會有擔心”。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6張

兩個孩子假裝娃娃病了,開始不眠不休地盡心照顧它。讀到這裏,我們欣賞作者的獨到用心——讓孩子體會到媽媽的關愛和辛勞,用照顧生病寶寶的場景非常貼切。但如果僅僅是這樣,故事就平庸了。最大的點睛之筆就是娃娃病好之後,咪咪緊緊地抱着娃娃,嘴裏說着“太好了……太好了……”,眼淚卻止不住地留下來。

第一次讀到這裏的時候,我的眼淚也幾乎要掉下來。當過母親的人都能體會此時內心的五味陳雜——你又高興又心疼,又興奮又釋然,你完全不在乎過去持續多少小時甚至多少天的勞苦,確定孩子恢復健康的那一刻,媽媽的心裏只留下慶幸。

擁抱,你只想緊緊抱住她。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故事。女兒還不到一歲的時候,我就入了這本書,一直珍藏着,希望到有一天她能理解母愛的時候講給她聽。在南京感受到她親吻的那一刻,我卻忽然發現,這本書並不僅僅是在講“母愛偉大”,而是在教會孩子“共情”,教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獲得“去愛”的能力。

爲什麼書中的兩隻小兔子會在過家家時安排以上種種情節,做出如此溫暖的舉動?是因爲在他們成長的每一天,媽媽都是在這樣傾盡感情在付出呀。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7張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近似的故事,同樣是兩隻兔子,同樣在述說親子之間的愛意,那就是著名的《猜猜我有多愛你》(點這裏看內容)。在這本書中,無論小兔子如何形容自己的愛,大兔子對愛表達永遠更多。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8張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19張

這纔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20張

我在2016北京國際書展上購入的立體珍藏版,瞭解更多書展實況,可點擊這裏查看。

被愛澆灌的孩子,纔有愛的能力

看着兩本書的異曲同工之處,我愈發覺得作者都是在向我們揭示一個道理:只有被愛澆灌的孩子,纔能有去愛別人的能力。

兩冊繪本中的小兔子爲什麼都能有愛的表達?——因爲他們每天都被媽媽、爸爸的愛緊密包圍着,他們欣然接收,感受到快樂,纔會想要將這種感覺傳遞給他人、回饋給自己的父母。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會體驗。試問一個未能充分享受父母溫暖的孩子,能夠懂得如何愛他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一個得不到親人關愛的孩子在人格上必然有所缺失,在感情上也難免貧瘠。

孩子就像一粒種子,我們就是他生長的土壤。我們給予什麼樣的營養,未來這粒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散播什麼樣的花香。而那美麗的花瓣和香氣也會給我們帶來最美好的享受和最幸福的成就感,不是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