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中醫養生 > 白芥子的功效與作用

白芥子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芥子的功效主治

主治:化痰逐飲;散結消腫。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溼痰流注;陰疽腫毒。治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痹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

1、用於寒痰喘咳,懸飲等。本品辛溫走散,利氣機,通經絡,化寒痰,逐飲邪,善治「皮裡膜外之痰」。治寒痰壅肺,咳喘胸悶痰多,配蘇子、萊菔子,即叄子養親湯;若冷哮日久者,可用本品配細辛、甘遂、麝香等研末,於夏令外敷肺俞、膏肓等穴,即張石頑白芥子塗法,近代有以10%白芥子注射液在肺俞、膻中、定喘等穴,行穴位注射治療者。若懸飲咳喘胸滿脅痛者,配甘遂、大戟等以逐飲,如控涎丹。

2、用於陰疽流注及痰阻經絡關節之肢體麻木,關節腫痛等。本品能祛經絡之痰,又能消腫散結,通絡止痛。治陰疽流注,配鹿角膠、肉桂、熟地等,以溫陽通滯,消痰散結,如陽和湯;治痰溼阻滯經絡之肢體麻木或關節腫痛,配馬錢子、沒藥等,如《婦人良方》白芥子散。

現代藥理作用:

本品含芥子甙、芥子鹼、芥子酶等。芥子甙水解後的產物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可致充血、發泡。白芥子內服可催吐、祛痰;其水浸劑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白芥子的功效與作用

白芥子的藥用選方

①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上三味各洗淨,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爲君,餘次之。每劑不過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②治風溼涎痰,結成痞塊:外用白芥子爲末,醋凋敷患上。內用白芥子爲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清晨參棗湯下。(《方脈正宗》)

③治翻胃,吐食上氣,及羸弱不欲動:白芥子,曬乾,爲末,酒服方寸匕。(《普濟方》)

④治傷寒後,肺中風冷,失音不語: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熱,帶熱包裹熨項頸周延,冷則易之。(《聖濟總錄》芥子酒熨方)

⑤治臂痛牽引背胛,或輟或作,由榮衛循行失度,痰滯經絡,或似癱瘓:真白芥子、木鱉子各三兩(麩炒),沒藥(另研)、桂心、木香各半兩。上爲末,每服一錢,溫酒下。(《婦人良方》白芥子散)

⑥治風溼腳氣腫疼無力:白芥子、蕓薹子、蓖麻子、木鱉子(去殼)、白膠香各一兩,胡桃五枚(去殼)。上六味,一處搗三千杵,成膏。每用皁子大,摩疼處。(《聖濟總錄》芥子膏)

⑦治腫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調塗之。(《瀕湖集簡方》)

⑧治小兒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調,攤膏貼之,以平爲期。(《本草權度》)

⑨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羅、蕓薹子各一兩。搗細羅爲散。每用一字,如患左邊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邊,即吹左鼻中,仍先淨洗鼻中,吹藥。(《聖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白芥子的功效與作用 第2張

白芥子食療方

白芥子燉金瓜

材料:

白芥子20克,金瓜350克,清湯1000克,鹽5克,雞精3克,糖1克。

做法:

(1)將金瓜去皮切塊,白芥子洗淨待用。

(2)淨鍋上火,放入清湯、白芥子、金瓜,大火燒開轉小火燉40分鐘調味即成。

牛肉燉白芥子

材料:

牛肉200克,白芥子10克,炮姜10克,肉桂3克,黃酒、鹽、蔥段、味精、豌豆各適量。

做法:

將牛肉洗淨,切成小方塊,備用。白芥子放入紗布袋紮緊口。鍋中加入適量水,放入牛肉、藥袋,先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煨燉。最後,加入肉桂、蔥、炮姜、鹽、豌豆繼續燉煮至牛肉熟爛,撈出蔥、姜、紗布藥袋,以味精調味食之。

藥膳功效:

本品溫陽散寒、益氣補血。

白芥子的功效與作用 第3張

白芥子粥

材料:

白芥子10克,大米100克。

做法:

將芥菜子擇淨,用水浸泡5—10分鐘。鍋中加適量清水,放入泡好的白芥子,水煎取汁。用藥汁煮大米煮粥,每日一劑,連續2—3天。

藥膳功效:

本粥溫肺祛痰、通絡止痛,適用於咳嗽氣喘、胸膈滿悶、肢體關節疼痛、麻木等。

白芥子甲魚湯

材料:

白芥子、蘇子各12克,萊藤子15克,鮮海帶50克,活甲魚350克,蔥、姜、蒜、胡椒、黃酒、鹽、清水、雞湯各適量。

做法:

(1)將蘇子、萊藤子、白芥子裝入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備用。

(2)將海帶洗淨,切成方塊;把活甲魚宰殺放血,去除內臟及爪甲,將背殼、腹板剔除,留下裙邊,將甲魚肉切成小塊備用。

(3)將甲魚塊放入沙鍋中,加入蔥、姜、蒜、胡椒、黃酒、鹽,按等比例加入雞湯和水,入沙鍋中。

(4)用武火煮沸甲魚湯5分鐘後改文火煲2小時,至甲魚、海帶爛熟爲止。

白芥子的食用禁忌

肺虛咳嗽、陰虛火旺者忌服。且多食昏目、泄氣、傷精。

①《本草經疏》:肺經有熱,與夫陰虛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②《本經逢原》:多食昏目、泄氣、傷精。

白芥子的功效與作用 第4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