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想要孩子不“拖延”,做到這些就夠了!

想要孩子不“拖延”,做到這些就夠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到點不吃飯、到點不洗漱、到點不睡覺、到點不起牀,孩子似乎總是拖拖拉拉不做當下該做的事情,導致家裏不得不變身24小時食堂,父母陪玩到半夜11、12點,第二天早晨還醞釀着一場硝煙瀰漫的起牀大戰。

爲什麼孩子“到點”了,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孩子對時間的認知

對於兒童來說看,時間認知其實是很困難的。

首先,時間是十分抽象的,它沒有具體的形象,不能被人們直接感知,除非通過一些媒介比如人體的生理節律(餓了、 困了),各種自然現象(晝夜交替、四季更替),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工作日上學、週末休息)以及日曆、鐘錶等專業計時工具來體現。

第二,時間具有流動性,它是單維的、不可逆的,當你要感知它的時候,它就已經過去,所以只有通過現象才能認識時間。

第三,由於時間具有流動性,所以反應時間關係的詞語等只具有相對的意義,比如“今天”只相對於“昨天”和“明天”而言,過了今天,“今天”就變成了“昨天”,“明天”就變成了“今天”。

最後,對時間的知覺不僅取決於客觀現象的特點,也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比如孩子餓了想吃東西,而剛做好的飯是燙的,即使短暫的等待也是漫長的;又如孩子沉浸在畫一幅畫中,可能不知不覺時間就已經過去許久。

由於時間有這些特點,兒童認知起來就會有難度,它要求兒童抽象思維能力和整個認知能力有更高的發展。所以兒童認知時間的過程會比較長。

想要孩子不“拖延”,做到這些就夠了!

作爲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因爲不認知時間而導致的拖延?上面提到過兒童認知時間的過程會比較長,所以從嬰幼兒開始我們就可以着手做一些事情。

6個月固定的時間表

因爲時間沒有具體的形象,所以我們要通過一些媒介幫助孩子來認識。固定的時間表就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時間的“草圖”。比如吃完媽媽奶自己就飽了,換尿不溼之前媽媽會塞給自己一個玩具,之後溼溼的尿不溼會挪走,替代上乾乾的溫暖的新尿不溼,洗澡之前爸爸媽媽會把自己脫得光溜溜。

1-3歲

先後順序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注意到完成一個任務時的先後順序,並且遵守這樣的順序:先穿上睡衣,然後就可以聽睡前故事,之後是被蓋上小薄被,最後是燈滅了媽媽陪在旁邊睡覺。因爲寶寶對細節非常着迷,因此他現在顯得更有耐心了。爲了更好地培養寶寶對時間的認知,父母做每個動作時,最好邊說邊做:“讓我先把奶瓶拿來,然後裝好牛奶,現在我們把奶瓶放到熱水盆裏……”父母對時間順序加以口頭解釋,能夠幫助寶寶理解這些順序。

想要孩子不“拖延”,做到這些就夠了! 第2張

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會進入秩序敏感期,表現出來的就是對於任何事情都要按照既定的秩序來,比如進門前一定要抱着他摸一下門上的鎖,然後再開門,否則他就會尖叫、哭鬧。這個階段父母很可能會對孩子的這種強迫症似的秩序感產生煩躁,但這也是他認知時間的一個階段。等他內化這些秩序之後,他對於時間的認知又會更進一步。

這個階段讓孩子“等待一會兒”對他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爲了幫助他認知時間,父母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幫助他們度過這個時間間隔。著名的延遲滿足的棉花糖實驗結果表明能爲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兒童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而這些孩子之所以能主動等待,是因爲他們選擇了做一些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我們可以在孩子不得不等待的過程中給他一點事情做,比如媽媽在努力將滾燙的米飯吹涼之前,可以給餓得嗷嗷叫的孩子一塊毛巾,讓他專注於擦自己的餐桌。

想要孩子不“拖延”,做到這些就夠了! 第3張

3歲以後 開始認識時間

此階段孩子對時間知覺是以與事件的聯繫爲主,他們總是藉助於生活中具體事情或周圍現象作爲指標。對於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規律的生活就是他們認知時間最好的方法。我們用“要上學了”告訴他們這是“早晨”,用“等你放學了”來告訴他“爸爸媽媽那個時候下班”。

正面管教中的“日常慣例表”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適用。父母可以參考幼兒園的一日作息表,和孩子一起畫個時鐘,然後在相應的時間點貼上到點該做的事情,比如8點“吃早飯”,在上面貼上面包的貼紙,上午十點出門運動,貼上球的貼紙。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做成表格的形式,在時間欄畫上鐘錶,另一欄貼上這個點應該做什麼事情的照片。這樣孩子就可以通過事件來認知時間,知道自己現在需要做什麼,如果現在拖延,那就會耽誤接下來的時間要做的事情。

非常重要的一點

還有一點在幫助孩子認知時間,減少拖延中非常重要,就是父母的榜樣作用。

1、承諾的事情一定辦到。承諾第二天6點起牀去郊遊,父母晚上就不能貪戀看手機導致第二天起不來;答應孩子5點放學去接他,就一定要及時到。如果因爲意外不能到,也要通過電話或其他方式告訴孩子,你遇上了堵車,但是你正在努力做到守時。

2、做個作息規律的人。我們給孩子制定了日常慣例,可是作爲父母我們卻生活沒有規律,今天心情好就陪孩子多玩一會兒,心情不好就催着孩子早早上牀,這樣不但不能幫助孩子認知時間,還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幫助孩子認知時間,減少拖延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並且能夠以身作則,孩子就能過上規律的生活。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