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做爲好父母,就不要給孩子貼“壞”標籤了!

做爲好父母,就不要給孩子貼“壞”標籤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和一些家長聊天的時候,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當這些家長說自己孩子的時候,不是自豪地猛誇自己的孩子,好像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牛的孩子;要麼就是恨鐵不成鋼地說自己孩子是“惡魔”,什麼笨蛋、認生、小氣、內向、害羞、害怕、依賴性強、懦弱、愛發脾氣、暴躁、不自信、性格不好、沒上進心、做事磨蹭等等,一串的消極評價脫口而出,甚至當着孩子的面說。

像媽媽這樣說的,還算是言輕的。

做爲好父母,就不要給孩子貼“壞”標籤了!

想起我最近剛剛寫過的文章,似乎戳到太多家長們的痛點。後臺都紛紛留言,很多家長都這樣說:

我家孩子膽子特別小,怕他受欺負,該怎麼鼓勵?

我家孩子特別怕黑,不敢一個人進房間,該怎麼勸?

我家孩子特別黏人,離開媽媽就不行,怎麼辦?

……

其實,我很想說,在鼓勵之前,你是不是應該嘗試把你對孩子的這些“標籤”先撕下。說不定,你的孩子就沒有這些特徵了,或者說根本沒有你想得那麼嚴重。

在兒童時期孩子的成長,往往離不開後天環境的複雜影響。在種種影響因素中,社會評價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之大。

誇損孩子是教育中典型“貼標籤”

不能否認的是,父母經常貼的是“負面標籤”,這是家長非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而對他們的好行爲總是視而不見,就是“誇”孩子,也是空洞乏味,連自己都不相信,更不要說孩子了。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爲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在心理學上稱之爲“標籤效應”,也叫“暗示效應”。

心理學認爲,之所以會出現“標籤效應”,主要是因爲“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回顧一下自己的童年,“自閉症”“叛逆”“多動症”“太內向”“話癆”“不合羣”“暴力狂”“膽小鬼”“窩囊廢”“笨蛋”“懶蛋”“大馬虎”……這些標籤,你中過幾個?

做爲好父母,就不要給孩子貼“壞”標籤了! 第2張

教育孩子要掌握一個原則:對事不對人

其實,對事不對人,說的是一種人際交往中的品格。對事,就是隻提到這件事,怎麼解決,如何對待;不對人,就是不提及對方的人格、個性,不要去因爲這件事攻擊對方的人格。

父母如果在教育孩子時,能夠做到不上綱上線,只對事不對人,只和孩子說這個事情如何處理更好,而不是指責孩子、貶低甚至侮辱孩子這個人,那麼就可以在教育的同時極大程度地避免傷害。

我曾經在街邊見到這樣的母子,媽媽催促兒子走路要快一點,怕遲到。

媽媽很急躁,一邊推搡着兒子往前走,一邊說:“你就是這樣、吊兒郎當、拖拖拉拉、看你那個樣子能幹成什麼?上個課總是在家磨磨蹭蹭,穿鞋也慢下樓也慢,走路也不能走快一點,你這個樣子讀書能好嗎?老師看見你這樣都恨不得少看一眼!”

那個孩子的表情其實是漠然的,保持着自己的節奏慢慢向前走着。

本來只是走路慢了一些,可能上學會遲到了,但是媽媽在表達希望兒子快點的時候,並沒有只是說走路,而是在“借題發揮”,總結孩子是拖拖拉拉、吊兒郎當,並且預言說孩子這樣將來什麼也幹不成,讀書也不會讀好,連老師也不會喜歡他。

可以說是,對自己的孩子,全方位的否定。

起因就是這一件上學路上的小事。

不難假想,如果媽媽一直都是這樣在教育孩子,從一件小事可以聯繫到孩子的人格品行未來,那麼這個孩子估計整天都要處在最親密的人的強烈否定之中。

他感受到的是媽媽的教育?還是無法掙脫的撲面而來的負能量和強行貼在他身上的一個又一個糟糕的標籤?這樣的孩子,表情漠然,年紀小小就將自己和父母隔絕開,猶如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叛逆而孤獨,不是沒有原因的。

做爲好父母,就不要給孩子貼“壞”標籤了! 第3張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撕下一切標籤,學會就事論事,把焦點放在具體的事情上。

前些天在給天天覆習英語的時候,發現很多單詞他都記不起來了,一副像是沒學過的樣子。因爲被他氣血攻心,我隨口抱怨了一句“你腦袋是空的啊。”

沒想到,昨天當我在找不到一本書又記不起放哪裏,尋求他幫助時,他卻如此迴應了我:“媽媽,你腦袋是空的啊!”

我…頓時警醒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包括不去評價人,尤其是孩子的性格、智力、能力等等,而是隻討論當前這件事。

如果我能改說“這個詞並不難,我們多說幾遍就記住了”或者“你已經記得很好了,你一定可以記得更牢,一起加油哦!”應該會好很多。

其實,“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很多年輕一代的父母都知道,要說如何做到,也沒那麼難,就事論事,孩子才能更容易和有效的接受。

比起說孩子“懶”,不如說“你應該將自己的玩具收拾起來”;

比起說孩子“淘氣”,不如說“你把沙子揚到別的小朋友身上是不對的”。

不僅是有負面情況發生時,我們應該就事論事,積極的情況下也應該注意。比起說孩子“你真是太聰明瞭”、“你一直都這麼棒”,不如說“你學會了滑滑板車,媽媽很爲你高興。”

做爲好父母,就不要給孩子貼“壞”標籤了! 第4張

所謂標籤,就是把孩子固化成一個刻板的印象,無形中給他們的人生設了限。但偏偏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句話,小編與你一起共勉:花都是一朵一朵獨立地開,請給他們多一點時間,靜靜守候在他們身旁,陪伴他們成長,不要粗暴地把他們裁剪成你想要的樣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