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教孩子學數學難嗎?這些小遊戲簡單還能激發學數學的興趣

教孩子學數學難嗎?這些小遊戲簡單還能激發學數學的興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孩子數學啓蒙的事情:“我從小數學成績就很差,好擔心孩子和我一樣學不好數學,但提前學習數學對孩子會不會有害,我不知道怎麼辦,你平時跟孩子做數學啓蒙是怎麼做的呢?”

說到數學啓蒙,大家內心應該也都心有餘悸吧。雖然我從小數學不算太差,高考成績也過得去不拖後腿,但說真的,自從大學畢業後,我基本上都已經把數學還給學校了,如果現在你要是跟我講什麼勾股定律、概率論、線性函數和非線性函數的別,我其實也會犯愁。

雖然現在運用數學少了,但我始終認爲,在孩子的未來生活中,數學非常重要,快把數學忘光的我,也是從養了孩子開始,跟着美國國際文憑組織幼兒園項目(IB-PYP)的教學指標,以及對照孩子的里程碑發展,才又重新“學習”數學,並且更明白這個道理:數學從來都不只是乾巴巴的1+1=2,即便一竅不通的媽媽,一樣可以把握學齡前數學的奧祕,開啓孩子的數學的興趣大門。

對於孩子來說,學齡前的數學其實是無處不在的,而學數學最有效的方法,是給孩子一把探索科學規律、解決和分析問題和開拓邏輯能力的鑰匙。大家感興趣不妨看看這篇文章,這是我帶兩個孩子一起走過的學習數學的生活故事,我想對你一定有啓發。

教孩子學數學難嗎?這些小遊戲簡單還能激發學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一門弄清本質規律的學科

學習數學,並沒有年齡限制。如果你擔心孩子提前學習數學好不好,答案是,只要孩子感興趣,幾歲開始學習都不會嫌早。

但如果你擔心,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背誦十進制和乘法口訣表,數學能力是不是很差?答案是,這是本末倒置,數學能力的高低不以數數和背誦爲標準來判斷。

很多時候當我們教孩子數數的時候,我們也會看到這個現象,一些孩子看起來背誦數字很流暢,但是經常會“記憶錯亂”,比如數到23過了會是25,數過了29接下去就不知道了,或者孩子一堆豆子,讓孩子數,數到20以上就數不清楚,整盤豆子在他眼中就成了一堆捋不清的賬。

這些都是孩子還沒能掌握數學的思維方式,對抽象數學概念理解並不透徹時的常見表現。這個跟孩子的背誦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很多實際中數豆子數不清楚的孩子,背起加法口訣一點都不含糊,可利索了。

一張圖看懂勾股定律

教孩子學數學,不是簡單的教他數數、教他加減乘除、教他一些公式、教一些計算技巧,而是要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讓數學成爲訓練孩子思維能力,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幫手,具體來說,就是教孩子學會觀察秩序、建立模式、解決問題、精準溝通。

很多時候我們學習過很多數學公式,但是我們其實並沒有真正走進數學的奧祕和奇妙之中,比如這道數學推理題:

我們先看這樣一列數字:1,3,5,7,9,11,13,15……

這是我們最常見的奇數列,但觀看這一列數字的時候,一個完整的數學思維是怎麼樣的呢?

第一步,我們首先需要觀察這個數列的秩序(這是觀察秩序);

第二步,試着把這個秩序寫下來,不管是用文字還是符號(這是建立模式)

第三步,用建立的模式,計算出“15”後面一位的數字;再計算“15”後面的三位數字;最後計算出從“15”往後推,第2014項的數字是多少。(這是解決問題)

第四步,用文字和符號,表達出另外一個數列1,4,7,10,13,16,19,22……然後,找一個人,給他講清楚這個數列的完整推理過程。(這是精準溝通)

當我們學習奇偶數列的時候,其實我們只是背出了第一步的規律,默寫過第二步的數字,卻很少會去思考第三步的推理和第四步的演繹。

但數學是一門弄清事物“本質規律”的學科,要弄清本質規律,恰恰是需要我們通過演繹、推理和歸納來證明或證僞某些答案,這個推理過程,也是培養和鍛鍊解決問題的過程。

當我們掌握了數學的這個核心概念,去觀看孩子的數學世界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數學概念極其豐富。不管是在 IB-PYP 的國際通用的教學大綱,還是在我們教育部研發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都清晰列出了各年齡段孩子學習數學的目標參照。

幼兒數學中包含的概念有哪些?例如,透過各種感官覺察辨識環境中訊息的異同,再進行比較、分類、配對、排序、找出規則性,數與量的關係,數的合成與分解、測量(長度、重量、溶劑、時間等),形狀、空間關係,以圖表來組織整理、分析訊息……這些都是數學的一部分,整體構成了數學的廣度和深度。

具體可以從教育部研發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瞭解究竟:

教孩子學數學難嗎?這些小遊戲簡單還能激發學數學的興趣 第2張

教孩子學數學難嗎?這些小遊戲簡單還能激發學數學的興趣 第3張

教孩子學數學難嗎?這些小遊戲簡單還能激發學數學的興趣 第4張

讓孩子與數學在生活中相遇

很多人覺得數學離我們很遠,但其實,數學本身就是一門來自源於生活中的知識。

幾何學就起源於古埃及尼羅河水的定期氾濫。據史料記載,古埃及時代,尼羅河水定期氾濫,淤積的泥土經常沖毀兩岸土地的界限,水退後土地的界限顯得模糊不清。埃及人將解決此問題,發現的幾何空間關係加以系統化、結構化、形成了幾何學。

教孩子學數學,尤其是小孩子,更要從生活開始。

我們可以巧妙運用日常生活中各種與數學相關的學習情境,與孩子一起發現數學,談論數學、進行數學思考及問題解決,與孩子一起在生活中玩數學。數學,不是背一下記一下就能學會的。

數理邏輯概念的建立,需要透過大量具體的操作積累經驗,再將其發現的現象經由簡單的歸納、整理,慢慢形成心智運作。這需要孩子大量的練習和使用數學。

下面的方法,都是我這幾年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運用的,也推薦給大家。

在生活出行中體驗數學

在生活出行過程裏,有很多和孩子體驗數學的機會。以學習數數爲例,搭乘電梯便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搭乘電梯時,孩子喜歡按電梯樓層。當孩子們年幼的時候,我會跟孩子一起數電梯的數字,從1開始數到頂層樓,再倒着數從頂層樓數到1。

慢慢地,我會開始給孩子進行邏輯小考驗,“若我們從3樓搭到地下3樓,會經過幾層樓?”當孩子出現掰着手指一個一個點電梯按鈕數數的狀態,那是非常正常的表現,孩子最終會告訴我,“6”。

當這個遊戲孩子們熟練後,哥哥Joshua也開始試着自己出題,並扳手指頭解題:“如果我們從2樓到地下3樓,我們會經過5樓,如果我們從1樓到地下3樓,我們會經過4層樓……”這時候,孩子已經在嘗試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

而養成了這個環境習慣的孩子,我們在每一次搭乘電梯的時候,其實都是我們數學的大課堂。現在我家孩子的問題是越來越豐富:“媽媽, 爲什麼有負一層,它和一層的區別是什麼?爲什麼有一個‘負’字?”、“弟弟,你知道我們從2樓到8樓,要經過多少個樓層嗎?”,這些都是孩子摸索和熟悉數學的過程。

在日常家務中開發數學

前面提到了,數學遠遠不只是數數那麼簡單,還包括非常豐富的緯度,而學習和掌握這些,日常最常見的家務,是被證明的、最合適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啓蒙搖籃。

學習比較、分類、配對等可以通過安排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寓教於樂。例如疊毛巾,清洗餐具,物品歸位等,讓孩子一起動手做,摺疊衣物以簡單的毛巾、手帕開始,再逐步進階到步驟較複雜的衣物。

3歲以上的孩子,能協助的工作類型就更豐富了,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時間,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整理物件。舉個例子,我家弟弟現階段很喜歡按照顏色,給衣物分類;但前段時間,他只按照這些衣服的所有人分類,奶奶的,媽媽的,我自己的;他更會嘗試以衣服、褲子的衣服屬性來分類……

孩子是在情境式的體驗學習中成長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孩子逐步展現出的多種分類屬性,雖然這個過程,孩子可能到了最後還是弄得一團亂,但是這種不厭其煩的探索過程,恰恰是對孩子數學能力的最好開發。

親子游戲中玩轉數學

除了做家務,我們還可以通過玩遊戲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數學。例如:

△瓶蓋、石頭、貝殼、積木、圖卡等等這些可以玩分類遊戲;

△俄羅斯套娃、套套杯、盒中盒、植物生過程圖卡、生活事件圖卡等這些可以進行序列遊戲;

△數棒、數字小火車、立方塊、樂高等可以玩數量遊戲;

△量杯、天枰、時鐘、溫度計、尺子等又可以玩測量遊戲;

△迷宮、七巧板、拼圖、釘板等這些可以進行空間關係與幾何圖形相關的遊戲

在繪本中玩數學

繪本和故事向來是孩子學習的好幫手。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探索各種數學概念,我們也可以將孩子的數學學習由具體階段(藉助具體物體的數學學習)過度到半具體階段(藉由照片和圖片的學習)。

如何複述呢?我們可以利用故事的主要情節,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孩子發現、創造與數學相關的問題,並思考和尋找問題的解決策略,促進孩子對數學的探究。在很多通識繪本上都可以運用“複述”的方法。

例如《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一書中,我們可以教孩子學習星期,讓孩子數毛毛蟲每天吃的食物總數,還能讓孩子學習給毛毛蟲吃過的食物分類,我們可以問問孩子:“如果毛毛蟲還是餓,怎麼辦呢?第八天,他還會吃些什麼?”這便是推理和探究。

再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找不同/找相同的遊戲來尋找線索和關鍵人物,學習數學概念中很重要的“找出規律”和“組織整理、分析訊息”的基本知識,這些在很多《spy!》系列的繪本和凱恩斯的繪本《忙忙碌碌鎮》裏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起來。

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感觸很深的是,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學習是直覺式、情景體驗式的,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多來自遊戲與日常的生活經驗。

所以我們只有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通過各種數學相關的生活情境和材料,幫助孩子探究、思考、發現和學習的時候,孩子對這領域知識的掌握纔是最深的。

在陪伴孩子學習數學的這幾年裏,我才更真實地感受到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能否更好地讓孩子充分展現,其實是在於父母給孩子提供有趣而豐富的學習環境。

我們也許信奉笨鳥先飛,但是在數學這件事情上,飛得不好的小鳥,長大後更容易患恐飛症。

興趣和愛好,是將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打通的關鍵橋樑,也只有時刻關注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我們才能夠真正看到孩子的成長,將學習嵌入生活的過程,我們才能真正挖掘孩子內心的無價之寶。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