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狼爸奶爸 孩子都怕

狼爸奶爸 孩子都怕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孩子來說,成爲一個怎樣的人比未來獲得怎樣的成就與地位更爲重要。無論以何種方式教育孩子,適度和適合都是最重要的原則。

狼爸奶爸 孩子都怕

最近,一位名叫蕭百佑的父親,因爲“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教育口號一舉成名,被網友們稱爲“中國狼爸”。他的鐵腕教育把四個孩子中的三個均“打”進北大,蕭百佑甚至表示:孩子們是民,家長是主,這纔是“民主”的真正涵義。

無獨有偶,在“狼爸”風靡的同時,與之完全相反的“奶爸”又悄然誕生。深圳一名13歲男孩饒家鼎的父親在發現孩子的數學天賦後,不惜辭掉令人羨慕的金融投資工作,從加拿大回國做“全職奶爸”,全力輔導兒子,孩子也拿下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廣東賽區一等獎。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們爲了孩子什麼方法都願意試、什麼代價都捨得付出。面對如此大相徑庭的教育方式,究竟怎樣纔是正確的選擇?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兩種方法都不適合孩子。“狼爸”的一味責打,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爲了督促孩子成長,可結果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因爲此時孩子內心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痛苦和傷害。孩子迫於壓力“敢怒不敢言”,即使將來取得了成功,其目的恐怕也是爲了避免疼痛與責罰,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上北大”。而“奶爸”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孩子,同樣有害無益,因爲這樣做其實是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讓他失去了通過自我鍛鍊而掌握應有生存技能的機會。

對於孩子來說,成爲一個怎樣的人比未來獲得怎樣的成就與地位更爲重要。無論以何種方式教育孩子,適度和適合都是最重要的原則。在責打孩子的時候要記住,“打”只是手段,重要的是溝通和教育;在給予關愛的時候也要想到,讓孩子經歷適當的痛苦也是一種有利於其成長的愛。事實上,家長要做的不過是讓孩子自然、快樂地成長,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

   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教授 楊鳳池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