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對孩子的“陪伴”不要只“陪”不“伴”

對孩子的“陪伴”不要只“陪”不“伴”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孩子的“陪伴”不要只“陪”不“伴”

文/沫沫話育兒

連續幾晚,十一點。兒子和姑娘依舊不知彼倦的玩個昏天暗地,絲毫沒有要趕緊好好休息的想法。

終於我怒,沒忍住,痛斥。兒子和姑娘閃爍着小鹿一般清澈的眼睛略帶恐懼的看着我,快速洗漱,沾牀即眠。只是臨睡前,兒子委屈,一邊摟着我的脖子,一邊忍不住抱怨:“你就是愛吵小孩兒的媽咪!”

熄燈,我卻沒睡着……曾幾何時,我變成了“愛吵小孩兒的媽咪?當我在企圖尋找曾經那個聽話、自律、明理懂事的兒子時,他又何嘗不在尋找曾經那個溫暖、平和、善解人意的媽咪呢?在我沉浸在自己每日裏既辛苦又疲憊的時候,孩子們又何嘗不是在一邊玩耍一邊忐忑呢?既有時間觀能又能控制住自己的孩子未來也許是成功的,但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媽媽現在無疑是失敗的。

忽然想到一句話:當孩子在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瞬間,我被這句話所感動!

作爲家長,對於孩子只“陪”不“伴”最合格下來,也不過就是一個貼心的保姆而已,着眼於孩子的跌打滾爬,滿足於孩子吃喝拉撒的要求,卻無法“相伴相隨”於孩子日益增強的精神成長空間,如此下來,只會“陪”着時間流逝煩惱焦慮地與孩子“越走越遠”,而非“伴”着歲月篤定地笑看與孩子“漸行漸遠”。雖然都是“分離”,但一種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另一種是“化作春泥更護花”。截然不同的兩個結果,正凸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與“伴”。

仔細回憶下來,自從兒子入學之後這半年,雖然我“陪”他的時間比起幼兒園只多不少,但是我對於“陪”他時候的“伴”卻寥寥無幾。總以爲兒子這半年有了姑娘作伴,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開心,而我也自然少操了許多的心。但是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我同樣缺失了很多“伴”他成長的最佳時機。

對於孩子來講,小夥伴間的友誼固不可少,而成長中家長能否同步跟上卻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內在的幸福感

兒子覺得我越來越不理解他,脾氣越來越暴躁,總是難免委屈求全;而我也覺得兒子越來越貪玩不上心,心情自然越來越差,總會缺失睿智淡定;結果往往就是用我的暴躁換他的委屈,他不得不委屈臣服於我的暴躁脾氣,但長此以往,最終總歸是得不償失。

“陪”兒子的時候,我會不自覺糾結、嘮叨甚至大發脾氣於他寫作業速度太慢,寫字姿勢不對;貪玩,玩過的玩具不知道收拾;沒有時間觀念,浪費時間……

“伴”兒子的時候,我會尋找他作業速度慢的原因,和他一起通過遊戲嘻嘻哈哈間解決寫字姿勢不對的問題;看他玩的開心,引導他收拾玩具;逐步告訴他時間或者利用倒計時提醒的辦法來幫助他有效利用時間……

“陪”是時間的付出,膚淺表面身體相隨,“伴”是心靈的碰撞,走入彼此靈魂深處。

很喜歡紀伯倫的《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既然孩子的明天是父母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家長又何必用自我的想法來判定孩子的不優秀?做回我自己,收回我曾有的盲目又私利的想法,讓兒子去做他自己好了。我只需要用我的心“伴”他成長,收穫於自己內心的歡喜。如此,足矣!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