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如何陪伴孩子與“網”共舞

如何陪伴孩子與“網”共舞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孩子年幼時家長多些陪伴,或者少用電子產品做保姆,孩子就不會觸網早;如果家長給孩子安排好課後休閒生活,孩子就不會因爲家附近休閒場所少而在網上娛樂過多;如果孩子課餘時間多些親情或友情陪伴,他就不會因爲經常獨自…

如何陪伴孩子與“網”共舞

原標題:如何陪伴孩子與“網”共舞

“老虎都有打盹的時候,我媽就沒有打盹的時候”“我一坐在電腦前面,我爸媽就高度緊張,總覺得我在偷玩遊戲”“我媽經常一邊自己玩手機一邊罵我玩手機”……這些孩子的心裏話,生動反映了網絡時代給親子陪伴帶來的困惑。

生命需要陪伴,親情陪伴讓孩子在愛與溫暖、信任與支持中成長,在陪伴中學會互助、分擔、共情、寬容、獨立。然而,新冠疫情彷彿給生活、學習、工作突然按下了暫停鍵。有句話說:“如果給機器按下暫停鍵,它就停止了工作。如果給一個人按下暫停鍵,他就重新開始了。”對家庭教育而言,居家學習意味着重新開始。教學方式、家庭教育問題、親子關係矛盾、健康教育內容、網絡保護難題等,都是新的考驗。

家長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

2020年5月,共青團中央權益部和互聯網信息中心聯合發佈的《2019年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爲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可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已相當普及。正因爲如此,家長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充滿了擔憂,怕孩子在網時間太長影響學習和視力、形成網絡社交依賴、遭遇網絡欺凌或色情暴力,怕孩子不當模仿、給遊戲充值、給主播打賞……尤其怕孩子使用網絡形成依賴甚至成癮,親子陪伴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矛盾。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11月完成的關於中小學生網絡使用的研究報告,通過對一萬餘名小學四年級到高二學生的研究發現,網絡依賴者和正常使用者相比,有下面4個主要方面的特徵:

網絡行爲方面,9歲以前觸網、每週上網超過兩次、每次上網超過1小時,以及經常在網吧、朋友家或公共場所上網的比例,網絡依賴者遠高於正常使用者。

日常生活方面,住校、家附近免費娛樂場所少、學習負擔重、課餘時間獨自一人、沒時間做感興趣的事、對學習和生活不滿意、心裏話沒有人說的比例,網絡依賴者均遠高於正常使用者。

心理狀況方面,經常感到被瞧不起、經常感到孤獨、經常感到不受歡迎、對未來更迷茫、經常感到缺乏表現機會、與父母老師或同學的關係不好、經常感到心理壓力大的比例,網絡依賴者均遠高於正常使用者。

家庭教育方面,經常感到不被大人尊重、在家裏缺乏自由、家長經常嘮叨、家長對孩子上網的行爲了解少監督少、家長上網更多、家人經常各自上網不交流的比例,網絡依賴者均遠高於正常使用者。

由此可見,家長因爲孩子上網和孩子產生矛盾實在有些沒道理。

網絡使用不當與家長不當陪伴密切相關

家長不知道該怎樣陪伴孩子,而“神獸”們也不想讓家長陪伴,孩子使用網絡的不當行爲往往和家長的不當陪伴有密切關係。

如果孩子年幼時家長多些陪伴,或者少用電子產品做保姆,孩子就不會觸網早;如果家長給孩子安排好課後休閒生活,孩子就不會因爲家附近休閒場所少而在網上娛樂過多;如果孩子課餘時間多些親情或友情陪伴,他就不會因爲經常獨自一人而上網打發時間;如果家長經常與孩子溝通,也許孩子就不會因爲心裏話沒有人說而到網上和網友聊得火熱;如果家長少些嘮叨多給些尊重,孩子就不會到網上去尋找慰藉……可見,網絡時代的親子陪伴,需要家長換個思維,給孩子需要的陪伴。

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希望被大人重視、看得起,需要家長鼓勵和讚揚,但我們對中日韓美四國學生的對比調查發現,中國家長對孩子表揚最少,尤其是媽媽經常表揚孩子的比例,比美國、日本、韓國媽媽低了十幾個百分點;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心裏話有人傾聽,但中國父母與日、韓、美三國家長相比,理解孩子的比例低了6—13個百分點,聽孩子訴說煩惱的比例低了5—20個百分點。因此,家長要多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滿足他們的正當心理需求,才能使孩子感受到親情陪伴和親子時光的價值。

陪伴纔是最好的管理

好的親子陪伴一定是親子良好溝通的陪伴,家長要提高親子交流的能力。調查發現,中國媽媽經常和孩子聊天的最少,因此中國孩子和媽媽傾訴煩惱的比例也最低。而且,中國父母專注和孩子聊天的比例,在四個國家中也是最低的。可見中國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內容與方式並不符合孩子的期待,所以他們纔會感到不被父母瞭解和理解。

如果家長與孩子親子交流少、質量不高,孩子自然喜歡向網友傾訴。因此,家長要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活動,在共同的遊戲、閱讀、運動、做家務的過程中增進交流。少說多傾聽,聽聽孩子的想法,提升親子陪伴的質量。

有些家長善於事前嘮叨,缺少事中的幫助和指導,更缺少事後的鼓勵和讚揚。其實,孩子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

例如,對孩子的零花錢,家長善於嘮叨“別亂花錢”“不要大手大腳”等,但是對孩子的消費過程卻不管不問,更沒有教孩子貨比三家、記錄零花錢使用等方法,也很少幫孩子分析一個月零花錢花銷是否合理。

調查發現,被問及是否“我想要的東西都會給買”“即使價格貴,如果周圍同學有,家長也會給買”時,中國家長的比例高出韓國家長16個百分點,高出日本家長26.6個百分點,高出美國家長23.1個百分點。因此,建議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給予具體的幫助,提出的要求要考慮孩子能否做到,幫孩子找到去做的具體路徑和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願意“陪讀、陪學、陪練、陪寫”但是不願意“陪玩”,認爲沒有意義,同時也不會“陪玩”。很多家長把家庭教育理解爲管理和監督,而和孩子一起樂呵、玩耍、開心,會有罪惡感。研究發現,給孩子推薦過網絡遊戲的家長尚不足1%,上網查資料卻被家長誤解爲玩遊戲的比例卻接近六成。要陪孩子與“網”共舞,就需要改變觀念,多陪孩子娛樂,在共同娛樂中形成和諧的代際關係,陪伴纔是最好的管理。

(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