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取得好成績,要不要承諾物質獎勵呢?

孩子取得好成績,要不要承諾物質獎勵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的幾天,孩子完成作業,幹了家務,都跟我伸手要獎勵,發展到後面只要讓孩子做點事,孩子總是會問,有獎勵嗎?沒有的話我就不做了。這下我有點糾結了,不給獎勵吧,怕孩子不開心,打擊學習和做家務的積極性;給了的話,又擔心孩子變得功利了。這下,我可犯難了。”

孩子取得好成績,要不要承諾物質獎勵呢?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孩子,如果這次期末考你考了90分,爸爸就給你買變形金剛的模型;

孩子,如果你主動幫媽媽收拾屋子,媽媽就帶你去看電影;

孩子,如果堅持練一個月的鋼琴,媽媽答應你一個條件。

這樣久而久之,就變成:

爸爸,如果這次我考了95分,你要帶我去遊樂園玩;

媽媽,如果我主動幫你做家務活,我可以得到什麼獎勵呢?

爸爸,如果我這次競賽能獲得前三名,你要給我什麼獎勵呢?

…….

一開始,家長是想要通過物質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或是養成其他良好的習慣,但是漸漸地孩子只是對獎勵的物質條件感興趣,而忽視被獎勵的行爲。

孩子取得好成績,要不要承諾物質獎勵呢? 第2張

國外的心理學家雷珀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挑出喜歡繪畫的孩子分成兩組,跟第一組說:“畫得好就給獎賞”,然後跟第二組說:“想看看你們的畫”。結果三個星期後,第一組的孩子們大多不情願主動去繪畫,興趣也明顯地降低了。而第二組的孩子卻一如既往地積極畫畫。

心理學家表示,獎賞可以強化某種良性行爲,直接驅使他們去做某事,但是漸漸地它會讓人只獎賞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爲失去興趣的危險。

孩子取得好成績,要不要承諾物質獎勵呢? 第3張

也許物質獎勵在一開始能達到家長們激勵孩子的目的。但是長久下去,卻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具體會有哪些影響呢?

1.誤導孩子做事情的目的,變得急功近利

家長用物質來激勵孩子,省去了給孩子講道理的時間。短期內,這樣的方法對於激發孩子學習和做事的熱情能取得很好的激勵作用。但是當孩子習慣了做事是可以獲得獎勵的,這樣會令孩子產生做事情就要拿獎勵的定性思維。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帶着目的性,在完成前總是考慮到自己能獲得什麼利益,一旦無利可圖,孩子就失去做事情的動力。

2.影響親子關係

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見識變得廣闊,開出的條件也會越來越高。到時,家長越來越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當家長無法履行孩子的要求的時候,家長就會失信於孩子,在孩子心中變成一個不守信的人,孩子開始和家長處處作對,變得叛逆。這樣就會影響彼此之間的親子關係。

孩子取得好成績,要不要承諾物質獎勵呢? 第4張

想要激發孩子學習和做事的熱情,要如何正確鼓勵孩子呢?

1.不要經常和孩子談條件

條件交易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讓孩子養成和家長“討價還價”的壞習慣。一旦孩子染上這個壞習慣,孩子會自然而然地覺得學習、做家務僅僅是爲了獲得好處,逐漸失去探索事情內在樂趣的興趣,做事變得消極被動。養成壞習慣可能非常容易,但是要糾正壞習慣卻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家長要儘量避免與孩子進行條件交易。

2.物質獎勵應該被獎勵行爲,不要獎勵結果

當家長許諾孩子物質獎勵的時候,不要總是側重於獎勵事情的結果。當家長想要給予孩子物質獎勵的時候,不要總是說:“因爲你這次考了98分,爸爸很開心,你想要什麼獎勵?”這時,家長可以說:“爸爸媽媽看到你這一學期更加努力認真地對待學習和生活,取得了相應的成績。爸爸媽媽對你的進步感到很高興,所以給予你獎勵。”

3. 用精神鼓勵代替物質獎勵

家長用物質激勵孩子的目的是想要激發孩子做事的熱情,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可以選擇其他的激勵方式,比如,多給孩子一些精神鼓勵來代替物質獎勵。不要覺得精神鼓勵很廉價,對孩子沒什麼驅動作用,其實精神鼓勵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滿意的微笑就有可能讓孩子一輩子銘記,成爲孩子源源不斷的動力。

興趣纔是激發孩子學習和做事的動力,當孩子們不需要任何物質激勵就可以出色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家長沒有必要畫蛇添足地給孩子物質獎勵。當孩子想要完成一項他不是很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給孩子一句愛的鼓勵,鼓勵孩子去嘗試。教育孩子是沒有捷徑的,物質獎勵對於激發孩子的學習和做事的熱情就像一種捷徑,可以取得短期內的效果,但是卻不利於孩子的長久發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