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提出用成績來換獎勵,媽媽怎麼辦?

孩子提出用成績來換獎勵,媽媽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習最需要的是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和踏實的學習態度,這是保持好成績的根本動力和根本方法。如果把獎勵當作學習的誘餌,會讓孩子對學習不再有虔誠之心,卻把心思用在如何換取獎品、如何討家長歡心上。這讓孩子的心總是懸浮在半空,患得患失,虛榮浮躁,學習上很難有心無旁騖、腳踏實地的狀態。當孩子全身心地得到了滿足,就不會耗費能量在一些無所謂的心理爭鬥上。

我負責的戒吼活動學習羣裏有一位家長問:“昨天女兒問我,期中考試如果考得好的話,可以獎勵她嗎?我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就像你吃飯睡覺一樣是你自己的事,所以考得好,你自己一定會開心,對不對?然後她就沒應我了。不知道我這樣的迴應可以不?”

我說:“你自己感覺呢?”

她說:“其實我自己心裏沒底,不知道這樣說能不能讓她對學習保有動力,我自己這心裏對孩子還是不信任的。”

我說:“語言是心靈的窗口,我們說的話,不自覺地就會透露出我們內心真實的狀態。孩子平時泡在這個環境裏,不受影響纔怪。”

她說:“我說太多了,要不下次我反問她?”

這時候,這位媽媽的關注點還是要怎樣說服孩子不把學習和物質掛鉤,而不是怎樣讓孩子有學習的內在動力。可以說,這其實和孩子的真實需求是南轅北轍,驢脣不對馬嘴。

我說:“你不如問問,寶貝你想要什麼東西呀?她說出來要的東西后,你就痛快地答應,並且跟孩子道歉:對不起啊,肯定是媽媽平時沒關注到你喜歡這個,那麼我們現在就可以去買了。”

她說:“一語驚醒夢中人!你把我看得透透的,這就是對孩子的需求沒滿足的結果。”

這位家長應該是學習了一些教育理念,知道不能把成績和物質獎勵掛鉤。於是,當孩子提出來要“掛鉤”的時候,家長就給孩子“上課”了。

唉!這就是很多家長知道了要給孩子自由,而且不要太在意成績後,理解不到位容易掉入的另一個道理“大坑”。

孩子提出用成績來換獎勵,媽媽怎麼辦?

通常家長都是想通過這些話“表明”自己不強求孩子有好成績,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成績負責。然後呢,就等着孩子有學習動力這個好結果了。說到底,這一通大道理的目的還是期待孩子自己更在意成績,只不過藏得更深罷了。

這種正確的廢話不但無利於孩子產生內在動力,反而給孩子添更多的堵,讓孩子更加沒有學習的動力。

孩子提出來考好要獎勵,除了可能平時家長就很在意成績,另一個可能就是孩子有需求,但她知道直接提出來會被拒絕或者批判,所以自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小心翼翼地向家長提出用好成績來“交換”。

其實,這場“交易”反映了兩個隱蔽的問題。一是平常孩子的需求比較難被滿足,或者孩子知道家長不會痛快地滿足自己,只好退一步用成績來交換;二是不管家長嘴上怎麼聲明成績不重要,孩子卻靈敏地捕捉到了家長非常在意成績這一點,於是想到可以用這個砝碼來交換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提出用成績來換獎勵,媽媽怎麼辦? 第2張

在這個過程,我相信孩子已經經歷了一番激烈的內心交戰,最終需要和渴望略佔上風,才提出來這個交換的想法。

其實孩子並不確定自己能否考好。最糟糕的情況是,萬一沒考好,以後再有什麼需要就會轉爲通過其他不得當的方式去滿足。同時,孩子不被愛和理解的感受進一步加強,與家長的隔閡也加深了。

家長說得“頭頭是道”,自我感覺良好,孩子內心卻一片惆悵和失望,雙方的溝通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無法反駁這麼正確的道理,只能默默忍受。

這種事實和聲明背道而馳的現象在教育上很常見。

就這個案例來說,家長簡單直接詢問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問出來之後,只要在能力範圍內,就主動滿足孩子,用行動讓孩子知道,你的需要我看見了,是媽媽以前忽略了你的需要,媽媽願意滿足你。這比和孩子說一卡車的大道理更加直觀有效,既能讓孩子明白不用拿成績換自己的需求也可以被滿足,還可以感受到家長的愛意。親子關係好了,教育才有基礎。

孩子提出用成績來換獎勵,媽媽怎麼辦? 第3張

而且,當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提出來後能被家長看見,以後就不需要拐着彎,變着法跟家長提,也就不會造成無謂的能量消耗。

孩子的能量有限,如果消耗在害怕、恐懼、與本能抗爭上,孩子內在的動力就會在無形中被消解許多。而等到面對學習,需要運用更多毅力和耐心的時候,就會出現無力和透支的狀態。

教育不在宏大口號裏,而在日常生活細節中。

每一次衝突、每一個細節、每一番講給孩子的“大道理”中可能都隱藏着我們自己尚未意識到的真實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無疑是更新教育觀念、打開親子溝通僵局的好機會。讓我們一起學習起來!不給孩子的人生設置更多的障礙,就是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人生禮物。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