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父母如何把握性教育的尺度

父母如何把握性教育的尺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性教育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是很敏感的話題,但是卻又是必須的。那麼父母怎麼掌握親子性教育的分寸呢?聽聽以下專家的經驗之談吧!

父母如何把握性教育的尺度

「媽媽,家裏的第四臺常常有一些不穿衣服的叔叔和阿姨,他們扭來扭去的在做什幺啊?」

「爸爸,這隻黑色的狗狗爲什幺趴在這隻小狗狗身上都不下來?牠在欺負這隻小狗狗嗎?」

身爲父母的你,孩子問過你這一類的問題關?你都是怎幺回答的?不少父母面對這種問題時總是斟酌再三,覺得很難啓齒。說得太多嘛,怕孩子們「勇於嘗試」;說得太少,又怕孩子會去「A片」裏找答案,以前自己的父母用最隱晦的字眼「帶」過去的部份,現在自己爲人父母,究竟要用什幺名調來教導?什幺時機最適合談「這種」問題?……這些問題不大不小,想起來還真叫人頭痛呢!

不要以爲看起來「開收」的老美就沒有這種問題,去年在華視播出過的一部美國片「好母親」(Good mother),探討的問題就包括了家庭性教育的「尺度」問題。片中描述一位離婚後帶着女兒的母親,與女兒談「性」時絕不避諱。她的男朋友也感染到這種開放的態度。有一回母親的男友在洗澡時,女兒要求摸他的陰莖,他答應了,如上孩子曾在做噩夢之後,到正在做愛的母親身邊去尋求安慰,幾件事串連在一起,這位愛孩子的好母親就被前夫和法庭視爲放蕩、不適任,而母親的男友則被看做可能有「戀童」傾向,會對孩子做出性侵犯舉動者(sex offender)。

我曾讓選修「家庭生活與性教育,課程的大學生觀看這部影片,學生們爲那母親大呼「冤枉」,覺得她「罪不至死」(縱有疏忽,應不至於剝奪她的親權),爲什幺這樣倒黴?

我對學生解說,這是一個典型的「社會文化問題」。在美國,一向對兒童的保護不遺餘力,任何有「侵擾兒童」嫌疑的人,都會被嚴密注意,以免兒童受到傷害。 從上述案例來看,這種法律的傾向有時已經到了「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地步。在那樣的社會,保護兒童免於性侵害,是最優先的考慮。

  一、關於「A片」

曾經聽過一位男醫師洋洋得意地說:「我家的性教育做得最徹底!」一問之下,這位醫師竟和青春期的子女一起觀看A片,他認爲這是最「徹底」的「性教育」。 所謂A片,就是色情錄像帶,它究竟能不能拿來做性教育的「教材」?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性」教育並不等於「性交」的教育;因爲人是萬物之靈,萬物之靈的「性」,不會只有生理層面而已。根據國內性教育工作先驅者晏函文教授的分析,「性教育」的範圍一般有:解剖生殖生理、性心理髮發、性別角色、兩性交往、婚姻與家庭、性的道德觀與價值觀等。而我所閱讀過的國外性教育教材,其內容也與晏教授所詮釋的相當接近。由此可見,以爲「教導性交」就是「性教育」,那是對「性教育」的過份窄化。

單就「性交」這一部份,再來看看A片的內容究竟適不適合作爲「教材」。我相信看過的人都知道,絕大多數的A片都有着誇張的情節、物化或醜化兩性的角色,以及錯誤的性知識。

舉個例子,幾年前出版的《金賽性學報告》中說,A片中當男性陰莖進入女性陰道後,片中男主角動輒幾十分鐘,其實是大玩剪接遊戲,明顯地愚弄觀衆。而那些「見面不到三十秒就可以袒裎相見」的劇情,對兩性關係的誤導更是難以估計。 如果父母刻意安排與子女一同觀看A片,無疑是鼓動子女更相信A片中的種種,這當然是不可取的;然而,有不少父母是在無意間發現孩子觀看A片或性遊戲節目,這時又該怎幺應對呢?

  二、關於第四臺的性遊戲節目

家中若裝設有總電視(俗稱「第四臺」),最好同時配有鎖碼器」,以免兒童或青少年看到不合宜的節目。倘若還來不及裝鎖碼器而意外地被子女看到A 片或性遊戲節目,父母當然要做些處理,不能假裝沒看到。

處理的方式以直接坐下來交談爲宜。你可以簡單且直接地問孩子:「你怎幺想到要看這一臺的節目?」「你覺得好看嗎?」「千篇一律地,會不會有點無聊?」……。通常,對「性」問題壓抑得比較嚴重的家庭,孩子可能會比較強的好奇心;相反的,平常就坦然談「性」的家庭,孩子不會覺得那些影片或遊戲有什幺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假如孩子不是獨自觀賞,而是呼朋引伴地找朋友一起來看,這時的處理要更慎重。孩子雖然做了令你不悅的事情,但仍應爲他留些顏面,不要在朋友面前斥責他。不妨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他多半會立即請朋友離開;這時,父母再跟他談就可以了。談論的重要原則是:好奇心人皆有之,青少年的階段對「性」的好奇更是特別旺盛;最好不要責罵孩子,以諒解和正確的性知識取代,才能真正滿足孩子的求知慾。

  三、關於色情電話

坊間有些特定的報章雜誌,經常刊登內容如下的廣告:「你寂寞嗎?讓甜美的聲音安慰你,請打這支電話:○○二……」不少孩子直的照那些號碼打電話過去,聽那「甜美」、煽情的聲音,而父母在收到電話帳單時往往會嚇一跳,因爲這些越洋電話孩子們往往不會只打一次。

色情電話和A片一樣,都是感官已經逐漸麻痹的成人所想出來的花樣;換言之,它是一種色情商品。對「需要刺激」而且付得起價錢的成人來說,它只不過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外人不必也無法予以置評;但是,若把這些商品暴露在沒有能力分辨好壞的兒童或青少年面前,引誘他們去做這種索,我實在覺得有些不道德。

兒童純潔如白紙,正需要成人呵護培育,方能順利成長;你怎幺忍心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讓他接觸這樣扭曲、不營養的素材呢?也許現在還看不出具體的影響;但是,你怎幺知道這些經驗對他日後人格發展的影響?從一些臨牀的案例看來,我們有理由如此擔心。

有良心的商人,不該把A片租給未成年的人,也不該把色情電話廣告刊登在任何人都看得到的報章雜誌上;而父母親也應該像爲孩子慎選食物那樣,慎選家中的讀物,過濾孩子的「精神食糧」。

  四、關於情趣商品

有一年,我被記者們「諮詢」次數最多的問題,首推「情趣商店」。這種新奇的商店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在商業區、住宅區、文教區……,不少學生三五成羣地進去逛,買「情趣用品」當作禮物送人,還認爲是相當時髦的事情,父母們則普遍感到憂心。

我常對記者說,情趣用品就像A片,對成人來說沒有什幺,但對心智尚未成熟、判斷力不足的青少年檢說,則容易有誤導的效果。更糟糕的是,我國的性教育一直處在「質」和「量」都不夠理想況,青少年很容易因此把「性」這個神聖的主題「器官化」、「物化」,而忽略了人性的部份和心理的層面。

假如我們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都不曾忽略性教育這個重要的部份,那幺,我相信對情趣商店感到好奇的人一定會少很多;同時,我們也不必如此擔心它所帶來的影響。歐洲一些國家的經驗,是最好的例證。

  五、關於隱私

有位年約四十歲的父親在我演講之後,極爲靦腆地過來問我:「以前我在家上廁所的時候從來不鎖門的:不過,女兒已經到了青春期,我是不是該改一改習慣?」 絕大多數的成人在公共場所都會記得鎖上廁所的門,免得「春光外泄」;爲什幺在家裏就不這樣做呢?這當然是因爲家人之間的親密,使我們非常放鬆,認爲沒有必要如此「嚴謹」。然而,父母親如此「坦然」,子女們的觀感如何?這恐怕是我們最需要關心的問題。 從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兒童的「分離焦慮」(seperation anxiety)在兩歲之前最高,因此不能忍受與「主要照顧者」的片刻分離。這時,讓子女跟你一起進廁所是無妨的,可能也是必須的。

很快地,孩子在三至六歲間,大量地學習各種事物,也學習日常的生活習慣;父母若要讓孩子擁有「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這個年齡就可以開始了。你可以要求孩子在進父母房間或浴廁之前先敲門,父母自己也在進孩子房間前敲門,這些都是「在親密中仍有個人隱私」的具體表現。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有時間「獨處」,作爲一個現代父母,應該尊重自己和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不要求孩子無時無刻「門戶洞開」,以便隨時「臨檢」。

孩子再大一點,進入小學之後,對「隱私」的要求會更高;此時若再強迫孩子與其它兄弟姊妹共浴,是非常不合適的。父母除了可以積極地爲他(她)劃出「個人的」隱私範圍,並予以尊重之外;消極方面至少也要做到「不讓孩子看見父母如廁或做愛」,尊重孩子有「不必看到」的權利。

倘若仍然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了,尤其是父母做愛時被孩子看見,最好做些解釋,如:「爸爸媽相愛才這樣做,以後你長大了也會……」不要打馬虎眼「混」過去。 坊間的「性教育」書籍有極大的比例是翻譯自美國或日本,毫無疑問地,有些與「國情」和「民族性」息息相關的問題,在那些書中不容易找到答案。

以上所談的一些常見的性教育「尺度」問題,是我十餘年從事心理輔導及教育工作的心得,在此提出較重要的部分,則能集思廣益,爲國人的「性教育」找到更好的教導方式,讓父母不再爲性問題感到困擾或難以啓齒,而孩子們則成長得更好、更健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