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孩子缺少了“孝”的教育?

孩子缺少了“孝”的教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總是有着很多關於孩子不孝順的一些現象存在,中國的文化裏面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在的孩子好像越來越不懂得孝道了,這到底是是怎麼回事呢?

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從我們對“孝道”的提倡這個側面,也可以見出“現在的孝道是一代不如一代”。

上海的一場高校聯合招聘會上,一些畢業生表示,父母並不急着讓他們賺錢養家,有的還建議他們先待業結婚,等就業形勢好轉再找工作。爲了給孩子找工作留出寬裕時間,父母情願被“啃”。家庭條件較好的尚可,沒這個條件的,可能還會羨慕不已呢。理解這些父母吧,想必他們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老鷹”翅膀下的“小雞”遲早有一天要獨自生活的。

我們的孩子缺少“孝”的教育嗎?答曰:唯唯,否否。當我們眼看着自己周圍或家裏“不孝”的事例逐年增多,我們似乎可以將之歸因於“孝道”或“孝德”的缺乏。

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從我們對“孝道”的提倡這個側面,也可以見出“現在的孝道是一代不如一代”。

孩子缺少了“孝”的教育?

爲什麼會產生“孝道缺失”的社會現狀呢?人們尋出了各種不同版本的解釋。一曰“四二一”的家庭結構論,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小皇帝”轉,養成了他們自我中心,唯我獨尊的性格;二曰應試教育壓力論,在高考指揮棒強大魔力的支配下,爲了讓孩子們在將來能“過五關,斬六將”,順利地衝過“獨木橋”,家庭、學校、社會過分重視智育,而忽視了德育;三曰市場經濟衝擊論,隨着社會轉型期的到來,人們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存在滑坡現象,重金錢、輕親情、重利輕義,追逐物慾等思想意識侵蝕了一些人的頭腦,而孝敬老父老母這個中華傳統美德則被拋之腦後,或者雖有“孝”的意識,但對於處在事業發展期的中青年人來說,他們沒有時間,更沒有精力照顧老人,或者高昂的教育費用使家庭不堪重負,對老人的贍養不得不放在其次。身教重於言教,大人們對自己父母的不能盡孝,必然影響到下一代對父母的態度。

之所以曰否否,是因爲我們幾千年來一直在提倡“孝道”,現在還在提倡着,孩子們缺少“孝”的教育才怪呢?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孝道”敗壞了“孝”本身。“孝”的根本在於對父母的愛,而不是感恩,不是責任,僅僅只是人類之愛的一種。“孝”是一種對人類行爲的外在制約,是“環境導向”的,一旦社會環境發生變化,是否還能“孝”下去那就很難說了。另一方面而言,“孝”很容易被“工具化”,成爲“老萊子娛親”似地“把肉麻當有趣”的做秀,“郭巨埋兒”式的殘忍冷漠,成爲某些人博取名利的手段。早在漢代就流行“舉孝廉,父別居”的民謠,可見“孝道”的淪喪實在並非始於現時代。我們缺少的其實是愛的教育,我指的是人類之愛,也可以稱之爲“人”的教育。我們並非沒有人類之愛的傳統,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曰:“仁者愛人。”何等地廓大,只是到了“吾朝以孝治國”,故大力以各種強制的或非強制的手段推行“孝道”的時候,人類之愛便被“孝道”所堙沒與扼殺了。

孩子缺少了“孝”的教育? 第2張

“孝道”的提倡,實在產生於成人的自私——認爲父母的生育子女是莫大的恩德,責望着子女將來的報償。中國的父母往往一切都爲子女預先安排妥當,我們似乎很難說這不是無私的愛,但卻又很難說其中沒一點兒私心。對子女“一切包辦”式的愛,在潛意識裏未必不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或權力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對子女的“愛”便成了微妙的權力平衡的祕密通道。魯迅在《墳?我們怎樣做父親》裏說:“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不但不該責幼者供奉自己;而且還須用全副精神,專爲他們自己,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末的力量。”

印度詩人泰戈爾曰:愛是理解的別名。對子女的愛就是意味着對子女的理解與尊重,“愛”的教育也就是“人”的教育。兒童雖小,也是獨立的個人,有自己內外兩面的生活。周作人先生《我的雜學》一文裏說:“以前的人對於兒童多不能正當理解,不是將他當作小形的成人,期望他少年老成,便將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說小孩懂什麼,一筆抹殺,不去理他。”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可取的。當我們責望我們的孩子們以“孝道”時,我們是否檢查過自己培養孩子的方法或觀念上有沒有問題?我們是否給了他們應得的理解與尊重,給了他們“愛”的教育也就是“人”的教育?一個內心充滿了人類之“愛”的“人”,我們還用得着拿“孝道”來約束他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