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關於長征精神的手抄報 長征精神手抄報內容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關於長征精神的手抄報 長征精神手抄報內容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長征是一樣對共產黨的發展有着歷史性的重大意義的事件,長征也是我國曆史上最艱難的一次行軍,30萬紅軍長征只剩下了3萬,這首由生命寫下的史詩成就了我們今天的新中國。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長征的介紹

1934年10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爲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紅軍從贛縣王母渡至信豐縣新田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沿粵贛邊、湘粵邊、湘桂邊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三道封鎖線;然而李德等領導人一味退卻,消極避戰,使紅軍繼續處於不利地位。中央軍委決定從興安、全州之間搶渡湘江,經浴血奮戰,於12月1日渡過湘江(即第四道封鎖線),由於連續苦戰,紅軍由8萬餘人銳減5萬餘人,剩餘3萬餘人。12月中旬,抵達湘黔邊時,毛澤東主張部隊放棄原定進入湘西與第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開會,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向以遵義爲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使紅軍避免了覆亡的危險。

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批評博古、李德的軍事路線錯誤,增選毛澤東爲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並委託張聞天起草決議。會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雲南扎西(今威信)連續召開會議,決定以張聞天代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審查通過《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並決定加強對中央蘇區和中央分局以及對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面軍的領導。隨後,中共中央決定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新的“三人團”,以周恩來爲團長,負責軍事行動。

遵義會議後,鑑於川敵佈防嚴密,中央紅軍確定撤離遵義後,在川黔滇邊和貴州省內迂迴穿插。特別是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中央紅軍靈活機動地創造戰機,運動作戰,各個殲敵,以少勝多,從而變被動爲主動。隨後出敵不意,主力南渡烏江,直逼貴陽,迅即西進,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側策應。5月初,搶渡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順利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接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6月中旬,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

紅四方面軍原在川陝根據地,爲了向川甘邊發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等擅自決定放棄川陝根據地(亦稱川陝蘇區)向西轉移。5月初,共八萬餘人開始長征,中旬佔領了茂縣(今茂汶)、理番(今理縣)爲中心的廣大地區。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軍以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爲戰略方針,中共中央決定將兩個方面軍混合編爲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抵達班佑、巴西地區。8月底,右路軍一部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約五千餘人後,打開了向甘南前進的門戶。9月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後,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並要挾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澤東等於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後組成陝甘支隊)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經固原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先期結束了長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爲黨中央和紅軍紮根在陝北奠定了基礎。

在國民黨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圍攻的情況下,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於1934年11月從河南羅山縣開始西移,在鄂豫陝邊建立根據地,粉碎國民黨軍兩次“圍剿”。次年7月過隴東,9月與陝甘根據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爲第十五軍團。第一、三軍團到達後,與之合編爲紅一方面軍。

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軍二、六軍團,於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轉戰湖南、貴州、雲南三省,擊潰國民黨軍的攔截,渡過金沙江,經西康、四川,於1936年6月底至甘孜,與張國燾率領的南下受挫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二、六軍團合組爲二方面軍。7月,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在紅一方面軍接應下,10月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結束。(可參考電視劇《長征》)1933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國民革命軍圍剿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要控制地區)。

在前四次戰役中,由於實施毛澤東的運動戰方針,國民政府軍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均以撤退告終。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毛澤東失去領導權,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原名秦邦憲)採納德國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放棄過去四次反“圍剿”鬥爭的積極防禦方針,將這場戰爭定性爲國共之間的決戰,採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要求紅軍在根據地之外抵抗國民革命軍,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並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游擊隊,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禦,輔以“短促突擊”(短距攻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餘人。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關於長征精神的手抄報 長征精神手抄報內容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長征的佈告全文

中國工農紅軍佈告

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軍閥,壓迫夷人太毒;苛捐雜稅重重,又復妄加殺戮。

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夷人風俗;

軍紀十分嚴明,不動一絲一粟;糧食公平購買,價錢交付十足;

凡我夷人羣衆,切莫懷疑畏縮;趕快團結起來,共把軍閥驅逐;

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傳,將此廣播西蜀。

紅軍總司令朱德

佈告的起草者是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主編《紅星報》的陸定一。他在佈告中採用流行的六言駢句,短短156個字,通俗簡明,易記易傳,鞭笞了四川軍閥欺壓夷人的罪行,表述了工農紅軍的民族平等政策和嚴明紀律。可以說“長征”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定用詞是陸定一的創造,並經朱德總司令首肯傳播開來的。

這張佈告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爲紅軍和平借道通過彝民區,搶渡大渡河創造了條件。由於長期以來統治階級對彝族的壓迫和挑撥,彝、漢兩族隔閡和誤解很深。因此紅軍一進入漢彝雜居的越西、冕寧一帶,就張貼出了這張以朱德總司令名義發佈的《中國工農紅軍佈告》。

先遣隊於22日晨進入大涼山彝民區,突遭手持土槍、長矛的彝民攔阻,甚至扒光了先頭部隊的衣服。但紅軍爲了解除彝民的敵視和猜忌,堅持不開槍還擊,耐心向他們說明紅軍是爲受壓迫的人打天下的,此次是借道北上。劉伯承還與彝族沽雞頭人小葉丹在海子邊飲雞血誓盟,結爲兄弟,這就是著名的彝海結盟。23日,在彝民嚮導的陪送下,先遣隊順利通過彝民區。5月24日先遣隊佔領安順場,25日渡河成功。26日中央軍委決定沿河兩路進軍,奪取瀘定橋。29日紅四團飛奪瀘定橋,1935年6月2日,紅軍全部渡過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把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的美夢。

紅軍走後,當地羣衆冒着風險保存了這張佈告,1951年由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徵集並撥交中國國家博物館。佈告縱36.5釐米、橫36釐米,油印,紙張已變黃,多處破損,印痕褪色,背面有張貼痕跡,但字跡仍然清晰,彷彿在向人們講述紅軍長征時過彝民區的故事。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因此得了腸胃病。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關於長征精神的手抄報 長征精神手抄報內容 第3張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長征的歷程

紅軍的戰略轉移:

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分別出發,中共中央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悲壯的長征。

1935年5月中央紅軍佔領冕寧縣城後,朱總司令簽發的中國工農紅軍佈告中的幾句話。“長征”一詞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出現。

會師: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同陝北紅軍會師於陝西吳起鎮;

1936年,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1936.10月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三大主力會師,偉大的長征宣告結束。長征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爲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做好了準備。

紅軍將士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他們縱橫十一個省份、攻佔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餘次戰鬥,

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

總行程2.5萬餘里。

紅軍先後跨越了近百條江河,征服了約40座名山險峯,

其中包括20餘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皚皚雪山,穿過了被爲“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紅軍在長征途中,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計殲滅和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紅軍也付出了兵力損失達四分之三的重大犧牲。

30萬紅軍經過長征,只倖存下了3萬,但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爲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

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抓住事物最本質、最核心的要素,制定出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定,而博古、李德等人生吞活剝馬列主義個別詞句,不顧現實鬥爭客觀實際,機械地僵化地照搬外國經驗,幾乎葬送了整個紅軍;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具有遠大戰略眼光,他們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爲己任,站得高看得遠,始終正確把握革命航向,團結和帶領廣大軍民共同奮鬥,而張國燾眼界狹隘、私慾膨脹,爲一己之私利分裂黨和紅軍,終歸走向革命的反面。先進戰勝落後、真理戰勝謬誤、團結戰勝分裂、實事求是戰勝教條主義,這就是中國工農紅軍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政治邏輯和軍事文化邏輯。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關於長征精神的手抄報 長征精神手抄報內容 第4張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長征的評價

國內評價

1、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當年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之後,毛澤東同志曾就長征作過如此精闢的總結。

2、1980年8月,在會見意大利記者法拉奇時,鄧小平說:“在1935年,我們歷史上著名的長征中召開的遵義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軍隊中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才真正形成了一個成形的領導,以前的領導都是很不穩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而當鄧小平之女毛毛問他長征是怎麼過來的,他的回答是—“跟着走”!

3、江澤民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週年大會上,將長征精神概括爲五種精神:

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定勝利的精神;

爲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同人民羣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4、官方評價: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爲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5、胡錦濤說:“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革命的壯麗史詩。”

其它評價

唐德剛認爲蔣中正利用中共長征藉機“削藩裁軍”。當時西南地區貴州、雲南、四川都是地方軍閥割據,湖南也不是嫡系,蔣借追繳紅軍,把中央軍的勢力深入到地方。“紅軍西走後,中央的勢力進入西南,爲一意外的大收穫。”

【弘揚長征精神手抄報】關於長征精神的手抄報 長征精神手抄報內容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