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我們應該“嚴厲”教育孩子嗎?這樣教育孩子是錯還是對?

我們應該“嚴厲”教育孩子嗎?這樣教育孩子是錯還是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人傳統的觀點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對孩子嚴一點無可厚非,但當代很多“虎媽”、“狼爸”式的父母,他們打着“嚴厲”的旗號,其實採取近乎苛刻的教育,對孩子完全是“專制與暴政”。這樣的“嚴厲”,未必會帶來想象的教育效果。

我們應該“嚴厲”教育孩子嗎?這樣教育孩子是錯還是對?

你是嚴厲型父母嗎?

有的父母,對孩子非常嚴厲,甚至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比如“必須在10點前回家”“不允許看電視”“這次必須考到前10名”“不做完這些不許睡覺”......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要求或者“違反”的父母的命令,父母會用威脅、羞辱或其他懲罰來迫使孩子完成,比如“做不好,今天就不要吃飯了”“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或者暴打一頓等......

正如心理學家所定義的,這是一種缺乏父母溫暖與同情的方式。許多父母覺得自己對孩子很寬容,很愛他們,實際生活中,當孩子激怒父母時,大部分父母都會本能的採取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來威懾孩子。

這樣的嚴厲真的能教育出“聽話的好孩子”嗎?研究表明,受專制型父母約束的孩子,在行爲習慣、社交技能、心理健康以及學術上都有不少問題。

你的嚴厲,往往讓孩子變成這樣......

心理學家貝克說得好:“對子女督促過嚴的父母,也許可以逼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也會使子女有不安、依賴、膽怯、敢怒不敢言、不愛做勞心工作,以及不喜歡參加有創造性的活動等缺點。比較起來,這種教養方法是得不償失的。”

行爲問題

當孩子們做出不好的行爲時,通過威脅、嚴厲的懲罰和其他形式的心理控制來強制孩子改變的方法,在短期內效果顯著。但是長期來看,孩子的行爲並沒有根本改變。相反,這些受到“獨裁”管教的孩子,往往“外化行爲問題”更多,比如咄咄逼人,目中無人,酗酒,甚至反社會行爲。

社交能力

被嚴厲管教的孩子,往往伴有社交困難,他們很難交到朋友,而且遇到欺凌的概率會比其他孩子更高——不管是作爲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

最近一項對美國大學生的研究發現,被嚴厲父母撫養長大的學生更有可能從事欺凌行爲,特別是常常受到父母懲罰性控制的孩子;同時,這樣家庭的孩子被老師評價爲不那麼有社交能力,他們更有攻擊性,不太可能被同齡人所接受,更容易被孤立和欺凌。

心理健康

嚴厲的父母會讓孩子更容易焦慮、自卑和抑鬱。

在一項行爲遺傳學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有嚴厲父親的孩子更有可能患上精神疾病。他們在情緒調節上也會有更多困難。此外,美國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或成人在小時候遭受過父母獨裁式的教育,更有可能出現抑鬱的症狀。

這種專制教育的影響取主要是由於父母的嚴厲、冷漠或懲罰。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體罰會導致兒童抑鬱和焦慮的比率上升。

學術成績

通常我們認爲,管得嚴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更好,實際上是這樣嗎?

實驗研究表明,嚴格教育的方法會干擾孩子學習。比如在幼兒園裏面,若是老師批評或者羞辱一個孩子表現的不好,那麼接下來孩子只會表現的更差。人們從積極的反饋中學習的東西要比從消極的反饋中學習得更好,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這樣愛孩子,對他們更好

大部分專制的父母,都是因爲不知道該怎樣有效的管教孩子,只能用這種嚴厲的方法達到短暫的效果。其實,我們應該嚴格教育孩子,而非嚴厲。嚴格,指的是有原則,有規則,有明確的價值觀和基礎判斷。而嚴厲通常伴隨着憤怒、情緒失控、非理性的懲罰。

嚴格的父母會給孩子設置限制和執行標準,同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暖,他們鼓勵孩子提出問題,耐心解釋規則背後的基本原理。而不是通過誘導羞恥感、負罪感、強迫威脅等方式來控制孩子的行爲。

爲什麼看似簡單有效的“嚴厲”政策反而會導致孩子一系列問題呢?正常的規則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需要擔心的是,你是否會在執行規則的過程中,攜帶不良情緒,並把情緒傳遞給孩子。

暴打孩子一頓,孩子並不會因爲暴打的行爲與肉體傷害而變得性格大變、內向和遲鈍,是由於這次暴打的同時,家長傳遞給他的憤怒與威脅的情緒而產生心理陰影。規則不會傷害孩子,恐懼,憤怒,焦慮的情緒纔會。對孩子“嚴”沒錯,但是“厲”確實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