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熊”孩子也是孩子,怎麼樣教育“熊孩子”?

“熊”孩子也是孩子,怎麼樣教育“熊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1、如果遇到孩子在電梯裏搗蛋,你會怎麼做?

翻白眼,瞪孩子或家長,小聲嘀咕,不耐煩地讓家長管教?還是直接教訓孩子,甚至動力武力(估計會有很多人在心裏想象這樣的畫面)?

我想我是第一類。

我自己也有小孩,但絕不會放任他在電梯裏搗蛋。我不僅不喜歡熊孩子,也鄙視那種不管教孩子的父母——這樣的素質,也難怪孩子會“熊”。


“熊”孩子也是孩子,怎麼樣教育“熊孩子”?

02、最近,我的新同事,一個小姑娘卻給我上了一課。

有天和她同乘電梯,中途上來一個大爺和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孩子一進電梯就霹靂巴拉亂按一通,電梯裏的氣氛頓時就不對了,孩子爺爺卻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端站着,一言不發。

我正打算和新同事交換一個白眼,卻見她已經在孩子身邊蹲了下來,笑眯眯地對孩子說,“小朋友,叔叔阿姨們趕着上班,你剛剛按了那麼多層,現在每到一層電梯都會打開,這樣我們都會遲到挨批評。你上幼兒園遲到的話老師是不是也會批評你啊?”

孩子非常不好意思地撲回爺爺懷裏。因爲同事態度非常好,臉上一直掛着笑,大爺趕忙說了句對不起,叫孩子以後別按了。

“熊”孩子也是孩子,怎麼樣教育“熊孩子”? 第2張

當時我的內心OS其實是,“果然是未經世事的大學生,過兩年你就會明白聖母不好當”。

不過當着她的面,我還是誇獎了她一番,小姑娘倒不好意思起來,給我說起她小時候的一段經歷。

她是農村人,剛上小學時,村子裏來了一個精神不正常的流浪女。這個女人常常衣不蔽體,靠撿垃圾爲生。

她和村裏的一羣孩子閒着沒事,常常跑去往流浪女身上扔小石頭,等流浪女被激怒朝他們大吼,再嬉笑着跑開。

流浪女越是發怒嚇唬他們,她和小夥伴就越是想冒險,想去挑釁她。

一次她和小夥伴們放學回家,照樣去“逗”這個流浪女,就在她跑開時撞上一個陌生的大叔。大叔抓住了她,她嚇的半死。

大叔在她面前蹲下來,非常和善地告訴她,他們的行爲有多危險,“一個被激怒的‘瘋子’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大叔還給她講,這個流浪女是因爲自己的孩子被拐賣了才變瘋的,出來流浪也是因爲想找回自己的孩子。

“熊”孩子也是孩子,怎麼樣教育“熊孩子”? 第3張

等她長大後再回想起來,覺得大叔的故事可能是編的。不過當時的她把這個故事告訴了小夥伴們,他們都再沒有向流浪女扔石頭。

不久後,另一撥朝女人身上扔石頭的孩子終於徹底激怒了她,其中一個跑的慢的被她活活掐死。

看到我驚愕的表情,小姑娘有點激動地說道,“真的非常感激在那個時候,有人能用那樣的方式告訴我,我的行爲是錯的,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

聽到這裏,我爲之前對她的評價感到羞愧,也開始反思,到底什麼是“熊孩子”,我們該怎麼面對他們。

03、別忘了,除了熊,他們也還是孩子。

一個再沒有教養的成人,除非精神有問題,他也不會想到去按電梯玩。好奇、探索,孩子行爲的出發點是他們生而有之的慾望。

人性本惡嗎?本善嗎?都不是。原始的人性是滿足自己最直接的慾望。

人在孩童時期,可能都是單向思考的動物——我想要,我就要。而孩子必須學會雙向思考,剋制自己的慾望,考慮他人的感受。

父母的管教是如此重要,決定了稍大一些的孩子是否能夠多爲他人考慮。

但仔細一想,“管和教”難道本身不就是一筆生而不公的財富嗎?

我們無法選擇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無法決定父母是否知道管教的重要性,是否懂得如何管教,或者,是否就是有教養的人。

04、一個人的教養可能體現了幾代人的教育傳承。

朋友的老公是大家公認的男神,卻不是因爲外表。

有次聚會,朋友讓他開車來接我和另外女生。車停穩後,他迅速下車幫我們拉開車門,並且把右手放在車頂上以防我們撞到頭。

聚餐時,他會幫在座女士拉出凳子,也會接過大衣幫忙掛好……

“熊”孩子也是孩子,怎麼樣教育“熊孩子”? 第4張

我們開玩笑問朋友是如何把老公“調教”地如此紳士,她說她也問過同樣的問題。她老公告訴她,誰都沒有教過他該怎麼做,只是因爲他從小就被父母和周圍的人這樣對待。

當我們在網上疾呼“我討厭的不是熊孩子,而是家長的不作爲”,“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羣熊家長”……似乎很在理,但站在道德高地批判和鄙視熊家長,厭惡這些孩子有什麼用?

我們不得不正視的是,我們周圍還有很多人,他們收入微薄,每天被生存壓的喘不過氣,在我們眼裏,他們是文化素質低的市井小民。是他們願意成爲這樣的人嗎?

也許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沒有抓住時代的機會,沒有好的運氣讓自己變更好而已。他們永遠不會看到我們的疾呼,或者看到了也不能理解。

當他們還是孩子時,沒能繼承到良好的“管教”的財富,而更加可悲的是,這種傳承的斷裂還將發生在他們的後代上。

在精緻的利己主義思潮的泛濫下,我們認爲“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別忘了,這句話反過來同樣合理。

05、孩子本身是無罪的,和那些生而貧困的孩子一樣,熊孩子何嘗又不是一個“弱勢羣體”呢?

但如今,收拾熊孩子,咒罵他們和其家長已經成了一種新的政治正確。如果你膽敢爲熊孩子說一句,便是替人開脫的聖母。

是的,正如網友咒罵的,熊孩子確實會有報應

“熊”孩子也是孩子,怎麼樣教育“熊孩子”? 第5張

今年8月3日,浙江義烏一服裝市場內一名6歲男童就因爲往電梯控制主板位置撒尿,致電梯失靈,最終自己也從7、8層樓高的半開電梯上墜落。

到目前,搜到的消息是,孩子顱腦損傷、肺大面積裂傷、大骨骼多出骨折。難道這就是我們想看到的“報應”嗎?

也許真有人這麼想,但別忘了,此前還有一個2歲女孩被熊孩子抱上電梯最終墜亡的慘劇……

喪鐘爲誰而鳴?每一個事不關己的陌生人,每一個翻着白眼,在角落嘀咕咒罵的人,這個悲劇其實也是我們自己的。

熊孩子的報應是會實現在他們自己身上,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是會長大成人,生活在你我身邊。

當我們站在道德高地鄙視唾棄時,我們沒有一點可愛的行動去改變,當悲劇發生時,我們又義憤填膺地讓社會給出一個公道。

莫以小善而不爲。也許在他們還僅僅是一個熊“孩子”的時候,如果有人能以溫柔的方式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給他們貧窮而黑暗的教養世界一點財富和光明,誰能知道“那隻在巴西輕拍翅膀的蝴蝶,也許真的可以掀起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呢?

06、寫到這裏,好像我自己也有“聖母”之嫌了。

聲明一下,我想說的,絕不是讓所有的人都要去諄諄教導別人家的孩子,畢竟無論我們的態度多友好,還是會有人覺得我們“多管閒事”。

在能保證自身的安全的前提下,如果有可能,儘可能巧妙、委婉與溫和地告訴孩子——你不能這樣做。

就在上週,當我經過公園花壇時,看見一對夫婦正帶着孩子在摘花,而旁邊另外一位老奶奶也帶着孩子。

我聽見老奶奶對着自己的孫子說,“小寶,公園裏的花是大家的,我們只能看不能摘哦。不摘花的小朋友最乖了!”

現實不是因果立現的八點檔電視劇,那對摘花夫婦並沒有因此也教育起自己的小孩,但我知道,那個孩子聽到了。

因爲就在這個奶奶說完後,孩子把花扔下跑開了。我想,這就夠了。

聚沙成塔,積善從流,也許,這就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