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當“快樂教育”成爲過街老鼠,我們到底應如何教育孩子?

當“快樂教育”成爲過街老鼠,我們到底應如何教育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事快樂教育?今年9月開學季的時候,一個朋友很憤怒地跟我聊起她和她孩子的“遭遇”。她家女兒上的就是片區內的普通小學,不好不壞,勝在離家近,學校口碑也不錯。當“快樂教育”成爲過街老鼠,我們到底應如何教育孩子?

一天放學,孩子卻被同一小區在另一所所謂重點小學上學的一年級孩子問:“你上的是不是快樂教育的破學校?”朋友很憤怒,一個7歲的孩子居然抱用以這樣輕蔑的態度與人說話,同時更讓人錯愕的是,什麼時候,連孩子的心裏都把“快樂教育”和“破學校”劃上等號了?

她問我:“你一直在提倡快樂教育,但現在好像批判‘快樂教育’都成了主流了!你說說,快樂教育到底是個怎樣的東西?”

當“快樂教育”成爲過街老鼠,我們到底應如何教育孩子?

說到快樂教育,我倒是想起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想問問各位爸爸媽媽——

30斤的石頭和30斤的娃有什麼不同?

你能抱起30斤重的石頭嗎?

大多數人,看到一塊30斤重的石頭,都會覺得:太重了,抱不動,就算真抱起來了,過了幾秒鐘也會覺得沉得受不了,一把扔地上了。

可是,如果是下班回家,自己那三歲多的孩子(也是30斤),看到你歡快地向你跑來,張開雙臂要你抱,大部分人能輕鬆把TA抱起,又摟又親,力氣大點的,還能把TA拋向空中再接住,掄起來還虎虎生風。等到意識到孩子沉到抱不動了,可能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了。

同樣是30斤,爲什麼差別這麼大?

那是因爲抱石頭不能帶給你快樂,而抱孩子卻能讓你快樂。

快樂能激發人的潛能,完成自己都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同樣的事情如果讓你感到快樂和愉悅,你會更願意做,也會做得更好。

這一週,我在美國出差,重返母校,回憶起數年前,就是在這裏,我感受到了快樂教育的巨大影響力。

學習應該是辛苦的,但不應該是痛苦的!

其實很早之前,我就想談談快樂教育了,到底什麼是快樂教育?它之於當下有着怎樣的意義?這本來是一種非常棒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爲什麼被一些人們斷章取義,望文生義式的誤讀,甚至妖魔化。

趁着這一次重回耶魯所思所感,真的是要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快樂教育”。

在國內很長時間以來,將“快樂教育”解讀爲——減少學習的數量和時間,讓孩子有更多時間玩耍。孩子下午兩三點就放學,減負,不留作業,教學內容也輕鬆化,簡易化。

老師樂,家長樂,學生更樂,都輕鬆了,看來這“快樂教育”還真是不賴。

可是,幾年下來,人們發現,實行這種“快樂教育”的學校和學生成績都不怎麼樣,沒有競爭力,也學不到真正的本領,生生被耽誤了這本應獲取知識和見識的大好光陰。

於是,人們開始質疑、甚至聲討“快樂教育”。

那最早,“快樂教育”的說法是怎麼被提出來的呢?

當“快樂教育”成爲過街老鼠,我們到底應如何教育孩子? 第2張

快樂教育這個理念是在上世紀90年代傳入國內的,最早是由十九世紀英國著名教育家、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提出,他在著作《Essays on Education and Kindred Subjects》(《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中寫道:“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爲一個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

在他的培養下,他的侄子小斯賓塞14歲就被劍橋大學錄取,其他幾個孩子也成長爲各個領域的精英。

請注意關於斯賓塞的兩個重點——

他說的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應該是快樂的”,他並沒有說,放任自流、什麼都不學就是快樂的。

在他的培養下,他的侄子們都成爲“精英”。沒有足夠辛苦努力的學習,能進劍橋,能成爲行業精英?

但也有人質疑,學習能快樂嗎?教育能快樂嗎?

學習本來就是一件苦差事,跟快樂不搭邊。不是有那麼一句流傳了千百年的話嗎?——“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曾國藩也曾說:“能吃得天下第一等苦,方能成爲天下第一等人”。

這話沒毛病,但這裏的“苦”,理應是辛苦的苦,絕非痛苦的苦!

學習可以是辛苦的,但絕不應該是痛苦的。

作爲家長和教育者,我們是要通過順應孩子天性發展的、更巧妙的教育方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他對學習感興趣,從而自主地去學習,哪怕是很辛苦也願意,並最終能從中找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低層次的辛苦,對孩子的進步沒有意義

論肯吃苦,很少能有人比過在建築工地搬磚的農民工兄弟吧?每天天一亮就開始勞作,日曬雨淋,到晚上八九點才能休息,可能還要睡在沒有空調的工場的簡易房子裏。但是爲什麼他們能吃苦、也肯吃苦,大多數人卻換不來“人上人”?(本人對農民工兄弟無任何不敬之意,只是就事論事。)

顯然,重複的、機械式的辛苦,吃得再多,對成爲“人上人”並無太多助益。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那些重複的、機械式的辛苦。

我們小的時候,甚至現在也會遇到這樣的家長或者教育者,孩子哪個字寫錯了或者哪道題做錯了,去,按照標準答案,罰抄100遍,美其名曰:加深印象。

可如果孩子不知道爲什麼做錯以及其中的原理,家長或者教育者也不清楚孩子究竟爲什麼會錯,這樣抄寫一百遍一千遍有意義嗎?換一個字,換幾個數,依舊錯。又或者割裂地、重複地、機械地讓孩子背記歷史時間、名字解釋,沒有經過分析討論只有標準答案的論述題。意義何在?

那些不能夠給孩子帶來認知升級的付出和辛苦,恐怕都沒有太大的價值。

一味地要求孩子吃不必要的苦,是家長與教育者的懈怠和罪過。

我所堅持的快樂教育

一直以來,我就是快樂教育的堅定擁護者,且一向身體力行快樂教育的理念。

拿我現在在做的幼兒英語啓蒙來說,我所提倡的,就是語言應該從小習得,通過兒歌、動畫、繪本等方式,讓孩子在快樂中自然習得英語。我們那一輩,很多人都是初中的時候纔開始學英語的,正襟危坐在教室中,死記硬背單詞語法,學得很痛苦!效果卻未必好。而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讓孩子在快樂中自然習得英語,又高效又輕鬆,何樂而不爲呢?

我從小小常1歲多開始,堅持每天給他講英文繪本,隔三差五地唱唱英文兒歌,看看我們自己做的“常青藤爸爸英文兒歌動畫”,到三歲的時候他就已經不知不覺積累了500多個英文聽說詞彙量。學英語對他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啊!

曾經,一個粉絲跟我說,她的女兒5歲半,尤其喜歡聽我們做的詩詞兒歌,幾個月以後,潛移默化居然會背三十多首了,媽媽一首也沒刻意教過她,而每會了一首,她都要把這首詩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出來。

跟着繪本兒歌學英文,聽國學兒歌背唐詩……這些過程也都是需要孩子付出努力的。但你能說,這些學習是不快樂的?這些付出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當然不是。

再重申一遍,快樂教育的真實本質,絕不是單純的放養、棄之不管,更不是教育水平的倒退,它是要求教育者用更能讓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講授,讓孩子快樂主動地學習,並感受到其中的樂趣。這是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美國詩人艾米麗?狄金森所說:“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這也是我爲什麼對那些口誅筆伐快樂教育的人充滿同情的原因——你未見過太陽,便以爲這世界本應如此黑暗!

我期盼我們的孩子們,能夠成長在真正的“快樂教育”的陽光下受教、成長;也期盼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們,能爲了讓孩子們的學習變得更快樂而不懈努力。

在你們的心目中,對快樂教育的理解是怎樣的,你們又希望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呢?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