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爲什麼不讓孩子哭?別再讓“中國式”教育毀了孩子!

爲什麼不讓孩子哭?別再讓“中國式”教育毀了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脾氣、哭鬧、打人,當孩子爲了發泄心中的不滿而大肆鬧情緒,這應該是每個家長最頭疼的時候了。爲了平復孩子的情緒,家長們便開啓了輪番“安慰”模式:答應孩子給他買玩具,要帶他去哪裏玩;訓斥孩子不許哭,再哭就不要他了;溫柔地安慰他,教他不能無理取鬧......

不管最後以哪種方式讓孩子平靜下來,總之孩子是不哭鬧了,孩子不哭鬧了,家長們就能長舒一口氣。

這大概是每一個家庭的“慣例”了,只要孩子發脾氣了,鬧情緒了,穩住情緒是關鍵,家長們“簡單粗暴”哄孩子的方式見怪不怪了。可實際上,家長們往往是在面對孩子情緒爆發時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纔會如此應付孩子。

“中國式”教育讓孩子“不許哭”

孩子哭鬧,是大多數父母難以接受,或者說是不知如何應對的一種狀況。正因爲如此,大部分家長往往喜歡用簡單粗暴的“不”字訣來對待孩子,特別是對男孩子,我們會更爲嚴苛。

一看到家裏的那個小男孩哭,父母心裏都會犯嘀咕:男孩子這麼嬌氣?哭着哭着會不會變“娘”?這可不行,得培養點Man的氣概。

於是,“你是男子漢!做男子漢可不能哭”,這樣的要求不由自主地便從家長們的嘴裏蹦出。即便是對女孩子,家長們給出的第一反應常常也是“別哭,你要做個勇敢的孩子”。

如果孩子繼續哭,家長們就可能恐嚇他:“再哭,媽媽不喜歡你了!”“再哭,我就不理你了!”“再哭,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有些家長甚至是以呵斥乃至體罰待之。

在父母的重壓下,孩子不得不勉爲其難讓自己安靜下來。可是,孩子如此壓抑自己情緒,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爲什麼不讓孩子哭?別再讓“中國式”教育毀了孩子!

如果孩子壓抑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找不到合適的出口釋放,這些情緒就會越積越多,引起情緒阻滯。當孩子情緒阻滯時,他往往糾纏於這些不愉悅的情緒之中無法自拔,以至於出現以下狀況:

內心恐慌,失去安全感,變得退縮、封閉。

情緒越積越多,到了hold不住的那一刻,最終以父母不可預知的更具破壞力的方式爆發。

糾結在情緒之中,看不到其他,或者對其他事物失去興趣,妨礙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如好奇心削弱,對新鮮事物失去興趣,學習的熱情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變得膽小、黏人、脾氣暴躁……

從父母身上學到同樣粗暴的處理情緒的辦法,對他人及自身情緒缺乏瞭解,無法敏銳地察覺他人感受,或漠視他人的感受,情緒感受力弱,情商低。

迫於壓力,在父母面前表現得很隱忍,試圖以此搏得父母歡心。一旦脫離父母,遇到合適的機會,則將負面情緒發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對象身上。如攻擊小夥伴,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面前表現得蠻橫不講理等。

壓抑自己情緒,習慣以“剛強”的假面具示人。當遭遇無法承受的挫折時,反而更缺乏韌性。

爲什麼不讓孩子哭?別再讓“中國式”教育毀了孩子! 第2張

可是,孩子爲什麼不能哭呢

實際上,哭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在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可以用來有效地表達他的各種需求。

在沒有掌握更多處理情緒的技巧之前,哭也是孩子釋放情緒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哭過了,他的情緒就平穩下來,自然就有心情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很快變得愉悅起來。

用“別哭了”去阻止孩子,就等於在告訴孩子,哭不是一種好的行爲,他的情緒不重要,他的感受不重要,他被一票否決了,想想這有多糟糕!

如果不強求孩子止住哭聲,而是陪在他身邊,用簡單的一兩句話表達對他的理解,之後安靜地等待他哭一兩分鐘,你會很驚訝地發現,小傢伙的哭聲會越來越小,並逐漸歸於平靜。一旦平靜下來,孩子的臉上就會露出滿意的神情,甚至還可能破涕爲笑,轉而開開心心去做別的事情。

也許有些父母會擔憂:若不阻止他哭,他豈不變成一個小小“愛哭鬼”?實際上,這種擔憂是多餘的。

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哭的機率會逐漸降低。允許孩子想哭的時候哭一會兒,他的需求得到滿足,內在纔會更加充滿力量,他才能變得更堅強,愛哭的可能性反而越小。

當然,如果沒完沒了用言語去安慰孩子,或者給他講道理,這樣的方式相當於在不斷地將孩子拉回不愉悅的體驗之中。孩子越是被安慰,越是聽到各種道理,他就越難以安撫。

當孩子有情緒時,平和淡定地面對,適度共情,適度安撫,並不被孩子的情緒所左右,以情緒應對情緒,孩子的情緒很快就會雲淡風輕。

爲什麼不讓孩子哭?別再讓“中國式”教育毀了孩子! 第3張

讓孩子發現更多表達情緒的途徑

除了允許孩子哭,家長們還可以有所作爲,引導孩子掌握更多處理情緒的技巧。當孩子反應激烈時,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

塗鴉

跟孩子一起,用紙筆將他的不高興畫出來。爲了更貼近孩子,也可以找一個令自己不高興的理由,跟他一起畫,一邊畫一邊講述,在這個畫與講述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很自然就流淌出來。

事後,還可以將畫出來的不高興做個了結。如將它撕碎、燒掉,或者埋進土裏,關進黑屋子裏……

編故事

故事比說教更能打動孩子。找一些跟情緒處理相關的繪本,跟孩子一起閱讀、討論,他自然就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習得了更多處理情緒的方式。

如果沒有合適的繪本,可以隨口編一個故事講給孩子聽。甚至可以講一個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讓孩子意識到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這些沒什麼大不了,總會有恰當的方式可以解決問題。

設立情緒發泄角

給孩子買個塑膠不倒翁,或者準備一個大枕頭、廢棄的報刊等,放在某個角落。每當他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去這個固定的隱祕角落發泄一番。

如果孩子能通過拳擊、踢打、撕扯等方式將情緒發泄出去,自然就不會通過傷害自己、他人與影響環境的方式釋放情緒。

除了以上這些,還可以平靜地抱孩子一會兒,撫摸他的小身子,提供給他玩水的機會……許許多多的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總而言之,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是應對外部環境刺激的必然反應,無所謂好壞。

提醒大家:只要家長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細心體察他的感受,以他能夠接受又安全的方式幫助他提供更多釋放情緒的技巧。面對那個脾氣暴躁,愛哭鬧的小傢伙,家長們自然可以氣定神閒,少了很多糾結。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