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對孩子的興趣做了什麼?

你對孩子的興趣做了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週末帶兒子到公園玩,有一處維修路段,散着一袋水泥。兒子顯然對此很感興趣,先是用腳踩了踩,又管我要水,想澆在上面。我說:“不行,灑上水水泥就會成槳、凝固,水泥就不能用了。”然後我就自己朝前走了。

週末帶兒子到公園玩,有一處維修路段,散着一袋水泥。兒子顯然對此很感興趣,先是用腳踩了踩,又管我要水,想澆在上面。

我說:“不行,灑上水水泥就會成槳、凝固,水泥就不能用了。”然後我就自己朝前走了。

“幹嘛呢!還要不要手了!”突然聽到孩子爸爸嚴厲的訓斥。原來兒子並沒有離開水泥,又蹲下來用手摸水泥了!“你知不知道水泥一接觸水,就會燒手,腐蝕性很強的!”

兒子顯然有點嚇壞了,追上來問我:“媽媽,怎麼辦,能用水洗嗎?”

這個不知髒淨的熊孩子,我一邊給他沖洗,一邊教育了他一頓,雖然沒有像他爸爸那樣嚴厲,也是一派做事要想清楚後果的論調。事後再想,發現自己真是犯了一個大大的錯誤:我何時告訴他水泥是不能觸碰的?又什麼時候告訴過他水泥爲什麼遇水會凝固,又爲什麼遇水會產生腐蝕性呢?整天說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保護孩子的興趣,卻不折不扣做了一回“興趣”的劊子手!

興趣是個什麼東西?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被教育者們引爲經典。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有了興趣,人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精力集中,思維活躍,同時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獲得自信和成就感,並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斷設立新的目標去挑戰和實現。即有興趣纔會產生慾望,慾望又會喚醒動力。孩子天生就對外部世界充滿想去了解和探索的慾望,可謂興趣多多,遺憾的是,很多時候這種“興趣”卻被我們成人給破壞了。

你對孩子的興趣做了什麼?

孩子想去摸,不能摸,會髒的,不安全;孩子想打開一件玩具,不能打開,會弄壞的;孩子想光腳去跑,一定要穿上鞋襪,會着涼的……每個父母都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不能,不行,不應該”,也都有許許多多的“安全”“衛生”“規矩”等等之類的理由,但是我們如果懂得孩子的天性,懂得孩子想對一切他感興趣的東西刨根問底的行爲特點,我們也許就能多一些耐心,多一點智慧,來保護好這棵脆弱的嫩苗,甚至保護它支持它長成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參天大樹。

興趣需要保護和引導

興趣是從哪裏來的?是怎麼產生的?心理學、腦科學、行爲分析學等領域都做過研究,有結論說興趣來自基因,來自遺傳,是命中註定,但更多人的興趣卻是後天各種主客觀因素的促成結果,其中不乏陰差陽錯和機緣巧合,因爲某個人、某本書的某句話或者某個電影的某個片段,激發某種興趣的例子非常多見,很多名人傳記可以證明這一點。

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這個激發或者促成的角色其實就掌握在家長的手中。如果家長們仔細的、精心的觀察,會發現孩子都有他們的興趣點。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真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這熱乎乎的三分鐘裏家長沒有做出恰當的反應和引導。

比如有的孩子對植物很感興趣,經常撿拾各種葉子回家,有的孩子對昆蟲感興趣,一個小蟲子能蹲在地上看半天,還有的孩子對汽車感興趣,我的兒子有段時間總問我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事情,而他的小夥伴則超級癡迷發動機……

面對這些興趣點,家長們都作何反應呢?

經常撿葉子回家的孩子,家長有沒有說太不衛生了?有沒有和孩子一起坐下來仔細觀察一下這片葉子的紋理脈絡,查找這片葉子所屬的樹名以及更多植物的知識呢?

那個觀察蟲子的孩子,家長有沒有不耐煩的催促,有沒有不允許孩子接觸這些不知名的蟲子?有沒有帶領孩子進入昆蟲的世界去進行更有趣的探索呢?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講過他們學校一個孩子,從小就喜歡蟲子,父母沒有說喜歡蟲子有什麼用,而是全力支持,走進圖書館,走訪博物館,實地觀察等等,學校老師也給予他足夠的關愛和支持,還讓他走上名師講堂,爲大家分享《昆蟲之謎》。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一個昆蟲學家或者科普作家的誕生。因爲他對昆蟲的好奇、熱愛將是驅動他不斷前進的巨大內在動力!

那個對發動機感興趣的孩子,她的媽媽應孩子要求不止一遍陪他看“我愛發明”這個節目有關“發動機”的這一集,無數次講解發動機在各種機器中的使用。現在這個孩子對於機械超級感興趣,學習機器人編程和組裝學得特別上癮。

你對孩子的興趣做了什麼? 第2張

我的孩子在問我宇宙大爆炸的問題時,我一開始是模棱兩可的回答這只是個猜測,但後來意識到家長雖然不能回答出孩子所有的問題,但是一定要藉此機會教會孩子去尋找答案的方法。比如網絡搜索,比如百科全書的查詢,比如請教專業人士,以及自己的思考和結論,並努力尋求支持這些結論的證據。

所以,保護、激發和引導孩子的興趣,家長真的很關鍵。還記得阿姆斯特朗小時候的故事嗎?他對媽媽說:“我要到月球上去。”這個可愛的媽媽回答:“好的,親愛的,記得回來哦。”

當興趣變成志趣

前段時間有篇關於孩子興趣的文章流傳甚廣,讓很多家長對“尊重孩子的興趣是不是在溺愛孩子”這一點上糾結不已。文章的主旨是說“興趣是入門,堅持和毅力纔是成功之本”,我覺得也有道理,但不能因此忽視興趣的作用。愛因斯坦同樣說過一句話“神聖的好奇心是一株脆弱的嫩苗,它很容易夭折”,把這裏的好奇心換成興趣同樣適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否認興趣的巨大作用,我們必須小心呵護,耐心守護,智慧引導,當興趣變成“志趣”,孩子就會願意爲之堅持和付出了。因爲志趣是不僅喜歡這個事情,還願意把它做好,把它做到最好,在這過程中得到成就感和快樂,並因此不懼怕困難和挫折,不斷挑戰不斷超越。

如何將興趣變成志趣呢?我覺得家長們可以在這幾方面注意:

你對孩子的興趣做了什麼? 第3張

首先是尊重和保護好孩子的興趣,不以成人的思維和眼光評判孩子的興趣值不值得;其次是耐心陪伴全力支持;第三就是儘可能爲孩子提供成功的體驗,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比如喜歡蟲子最初是個興趣,可是當我們帶着孩子節假日奔波在圖書館、博物館,而不是遊樂園的時候,當孩子一本一本做着標本、做着分類,查閱各種資料的時候,當他站在衆人面前分享自己對昆蟲的熱愛和見解的時候,支持孩子的動力就已經是志趣而不簡單是興趣了。我看到有些家長爲喜歡繪畫的孩子舉辦家庭畫展,印製畫冊做成禮物,這其實就是家長在創造機會讓孩子展示自己的階段性成果,讓孩子有付出就有收穫,及時獲得成就感、價值感,這種體驗將會轉化成更大的動力激發孩子。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興趣都能變成志趣,沒有成爲志趣,興趣也同樣給孩子的生活帶來快樂。因爲興趣,孩子好奇,孩子發問,孩子癡迷,孩子沉醉,因爲志趣,孩子學習,孩子思考,孩子堅持,孩子創造。祝福每個孩子都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堅持。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