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百科知識 > 談談一些睡眠趣識

談談一些睡眠趣識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睡眠趣識


睡眠是人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它是與覺醒交替出現的一種生理狀態,幫助人們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保護記憶力、促進生長髮育……

談談一些睡眠趣識

根據腦功能的不同,睡眠被分成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REM睡眠)。

其中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睡眠)分爲4期:第1期入睡期,第2期淺睡期,第3期中度睡眠期,第4期深度睡眠期。

快速眼動睡眠(REM睡眠),因眼球快速轉動而得名。在這個階段,全身肌肉放鬆,但會出現彌散而頻繁的肌肉抽動,以面部和手部爲多,嬰兒在這個階段會常有微笑、皺眉等動作。

1關於深睡眠
?? 睡眠不足或者劇烈運動後,深睡期會明顯拉長。
?? 在深睡中被驚醒,會有好幾分鐘的反應時間,也會覺得不舒服。
?? 嬰幼兒在深睡時幾乎叫不醒,嬰兒的深睡比成人深,淺睡比成人的淺,這也是很多問題的根源。比如夜驚就屬於深睡眠階段的非正常覺醒,發生夜驚嬰兒會哭鬧、難安撫實際上身體器官都正常,但就是感覺不舒服。
2關於REM睡眠
?? REM睡眠對對記憶的儲存、整理、重現有重大意義,缺少這一時期的睡眠,大腦將短暫記憶轉化爲長期記憶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研究發現,睡前進行大量的技術培訓後,受訓者的REM睡眠時間會顯著增加。考試剛結束的幾天,REM睡眠時間也會延長。
?? 心情不好?好好睡一覺吧。有研究表明:在REM睡眠中,與壓力相關的腦部化學物質含量會急速降低。第二天醒來,人會感覺前一天的情緒、壓力都有所弱化,也就是所謂睡眠可以治療情緒創傷。
每個睡眠週期REM睡眠的長度是逐漸遞增的,晨醒之前那次最長,如果醒太早,就錯過了REM最長的這個週期,對大腦的休息和恢復有所影響。
3生長激素和睡眠
A. 生長激素由腦垂體分泌,它不但促進生長髮育,還有利於組織的修復。
B. 生長激素分泌量在青春期達到頂峯,之後隨着年齡的增長,生長激素的分泌量也隨之減少,50歲後幾乎檢測不到生長激素的分泌。
C. 在人醒着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很穩定,幾乎沒有任何變動。
入睡30-40分鐘後,分泌量急劇上升,進入深睡期時達到高峯,其後的睡眠中,便緩慢下降。
待第二次進入深睡眠,分泌量再次上升,呈現雙相性的高峯。
此後的幾個睡眠週期中,不再上升。
和成年人不同的是:新生兒在其全部睡眠中,生長激素分泌均處於旺盛狀態。16周後,纔出現分泌曲線的雙向性高峯。
D. 睡覺的時間推遲了,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峯也隨之向後推。
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需要充足的睡眠。

[延展閱讀:衆說紛紜,睡眠與身高到底啥關係?]

談談一些睡眠趣識 第2張

4睡眠和體溫
體溫也是隨週期變化的,這些變化和醒困的週期變化息息相關。溫度也會影響到睡眠的結構,比如在適宜溫度,深睡眠、REM睡眠的比例可以達到最長。
人的體溫調節能力在NREM期要比醒時低,在REM期還會被抑制,若環境溫度太低,則人會醒來,造成睡眠中斷,嬰兒後半夜REM睡眠比例就比較高。
5睡眠和生物鐘
受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變化影響,生物有感知時間的生物鐘(biological clock),專門負責從時間上調節機體生理功能。
人定時清醒機制的運轉週期是25小時而不是24小時,每天我們會把生物鐘和自然界的晝夜週期做一次同步調整,1小時的微調難度不大,但如果常常不按時就寢,就容易越睡越晚,出現生物鐘的紊亂。
6睡眠和情緒
很多人都會在興奮或憂慮的時候睡不着覺。在一個實驗中規定,能很快睡着就可以得到現金獎勵,但這些人睡着所需的時間比對照組延長了一倍多,也就是越想睡可能越睡不着。
人們通常認爲,6小時的連續睡眠質量遠勝8小時間斷睡眠。但睡眠必須連續這種想法,可能也會讓人晚上醒來後感到焦慮,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有些媽媽在喂完夜奶後,寶寶已經睡着了,但自己仍處於失眠中。
超過半小時還睡不着,不妨試試離開臥室,在黑暗中待一會,或點一盞昏暗的小燈,聽點輕音樂,做點輕鬆的家務。可能過一會,就有疲倦的感覺,再睡會容易一些。
[延展閱讀:睡到自然醒,遙遠得像上輩子!當媽後的睡眠困擾怎麼辦?]
聽說過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哄寶寶睡覺的時候,媽媽困得要命,但寶寶一睡立馬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身體狀況沒有改變,但是情緒影響着睡眠的意願。
換位思考,我們可以理解,爲何寶寶已經很困了,卻能在看到媽媽下班回家後,就立馬精神力,硬抗不睡。
談談一些睡眠趣識 第3張

延展閱讀:8 種可能是錯的「睡眠經驗」

曾經有個懷雙胞胎的媽媽說,“兩個孩子一個睡得好一個睡得不好。”

是否能睡得好真是個成因複雜的問題。先天是一部分,後天的養育和習慣的培養也很重要。長路漫漫,放鬆心情,一起加油。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