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談談隔代教養行爲的差異性

談談隔代教養行爲的差異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孩子摔倒了,到底是扶還是不扶?孩子哭了,到底是抱起來,還是不理睬?家長們的處理方式是什麼樣的呢?下面來看看從二個案例看隔代教養行爲的差異性。

在家庭教育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年輕的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多會採取一些先進理念,比如從小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獨立性、引導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友好相處的能力,訓練孩子遇事要堅強,不輕易哭泣,孩子摔倒了要讓他自己獨立站起來等等。

這些育兒觀念和隔代老人並沒有多少差異化,但是在具體的表現方式上卻存在很大的差異。請看一下三個案例,希望能夠引起我們共同的思考——

案例一:孩子摔倒了,到底是扶還是不扶?

如果孩子摔倒了,通常祖輩的反應都是立刻衝上前,把孩子抱起來,然後一邊用腳踩着地板一邊說:“都是地板不好,讓我家寶貝摔疼了,地板真壞!”

談談隔代教養行爲的差異性

而年輕父母則可能選擇站在原地,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更有一些不耐煩的父母會非常生氣地跑過去大吼:“叫你不要跑你偏要跑,看,摔了吧,趕緊站起來!”

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摔倒了,若周圍沒人,他會很利索地自己爬起來;如若有人,他則會吭吭唧唧等待大人來扶他起來。如此這樣,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獨立性培養的。

專家認爲:我們提倡孩子摔倒後可以扶起來。但是,孩子摔倒後,在扶他起來的同時,千萬不要像祖輩老人那樣的方式:“都怪地板!”並且去拍打地面。這樣只會引導孩子將自己的行爲都歸責到其他對象上面,不利於孩子責任感的建立。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要溫和的告訴孩子,比如:“你看,這個地面不平,所以你才摔倒了,下一次一定要走慢點。”,這樣既能安撫孩子的情緒,還能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案例二:孩子哭了,到底是抱起來,還是不理睬?

大家都很熟悉,老人總是孩子害怕孩子受一點委屈,只要哭泣,馬上就會來到孩子身邊,噓寒問暖,很多孩子因此產生了對長輩和父母過度的依賴感。有的年輕父母爲了鍛鍊孩子的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不管孩子如何哭泣,也會不理不睬。這兩種做法誰對誰錯呢?看專家如何分析的——

專家認爲:孩子在3歲之前,只要孩子哭了,就應該抱起來,就像孩子餓了就應該餵養一樣。因爲在這個時候的孩子,孩子情感上的滿足是第一位的,孩子嘴巴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需求,都有着情感層面的內涵。因此,應該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需求的時候,哭鬧就是他們的語言。如果父母冷漠地站在邊上不給予孩子支持,那麼孩子只能陷入漫漫的無助和沮喪感當中。

而情感上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會認爲自己不是可愛的,自我價值感低,自信心也容易不足。那麼,超過3歲年齡的孩子呢?專家建議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要一味地去滿足孩子因爲哭泣而提出的任何需求。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我們今天分享的兩個案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頻次比較高的現象,也是在隔代教養中讓我們各持己見的問題。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