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兩天國內的表姐在我們家的親戚羣裏發了張女兒數學作業的照片,19+23,她算成了82,表姐檢查作業時說這道錯了,女兒一臉茫然,“是不是哦,我再驗算一下”。表姐有點不解,這不明擺着的嗎?19加23,十位的1和2加起來5都不到,怎麼會是80多呢?說是要重新算,但這個結果是對是錯應該一眼就能看出來啊。想想女兒平時做運算練習也不少,但好像對數字的感覺還是不到位,這讓表姐很鬱悶。

恰好最近我讀了不少有關孩子數學啓蒙的書籍,我很肯定的告訴表姐,這是因爲我侄女的“數感”沒有培養起來,她可能掌握了運算規則,但對數字大小,數量多少缺乏感覺,所以不能對運算結果有個大概估算。

那究竟什麼是“數感”呢?

數感在英文裏叫number sense, 就是對數字的感覺,指的是一個人對數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包括能否靈活處理數字、拆解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比如桌子上有一個空盒,還有一堆糖,有些人看到會有意識地對兩者進行比較,考慮如果把這堆糖裝在盒子裏能不能裝下,能不能裝滿,這就是數感在起作用;再比如在計算18*5時,數感好的人並不是在腦海裏用豎式計算,而是能迅速把它換成更利於自己計算的20*5 – 2*5,或者9*10,再或者9*5 + 9*5等方式,並能在腦海裏對應出它的實際意義,就像下圖的幾個矩形圖示一樣: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我們再來聽聽一位大牛怎麼說數感的:

Jo Boaler是斯坦福大學數學教育學教授,出版過好幾本關於數學教育的書,其中《教室裏的大象》被許多數學老師奉爲經典,她開創和領導的數學教育網站Youcubed,爲全世界教師和父母提供了很多數學啓蒙資源。

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Jo Boaler說在她小時候,學校沒有要求孩子們記憶多少以內的加減法得數,甚至也不要求乘法口訣,但這一點兒都沒有妨礙她後來在數學上的發展,還成爲大學數學教授,她說,“看到8+4,我能一口給出答案,那是因爲我有很好的數感。而這種感覺是通過在各種情況下使用、理解數字而得到的,而不是通過強化練習和考試才記住的。”

Jo Boaler的研究團隊發現,但凡後來在數學上表現優異的孩子,他們小時候的數感都培養得很好,而相反從小就訓練死記硬背答案或者運算規律的孩子,對數學學習會越來越吃力,基本上就是低年級數感不啓蒙,高年級數學看造化的節奏。

數感如此重要,該怎樣培養呢?

不僅Jo Boaler教授團隊持這樣的觀點,數感培養在整個西方的低幼教育中都很重視,比如大家熟悉的“蒙氏教育”,就是以其出色的數感培養而著名。每個教育派系、每個學校、甚至每位老師、家長,都會在有意無意中用到很多培養孩子數感的方法,總結起來最重要的主要是這4個維度:

理解“數”——

維度1:用具體的實物認識數字(Real things)

維度2:用圖形、圖畫理解數字(Picture)

運用“數”——

維度3:用故事說數字(Story)

維度4:用符號/表達式讓數字動起來(Symbols)

這4個維度的培養,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增長循序漸進的。最早從0歲就可以開始,大多數孩子在0到3歲這個階段,很大程度依賴觸覺來認識這個世界,必須要摸到實物,能感覺它的大小,重量。這時就可以用具體的實物讓孩子來認識數,積木、小球、數字餅乾、手指腳趾......都可以。比如在蒙氏幼兒園的教室裏就有很多爲培養數感而設計的教具,像下面這些串珠,有多的也有少的,孩子拿在手上能摸到它們的長度不同,也能感覺到輕重的差異。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第2張

對於一些理解力比較強的孩子,到了3歲左右甚至可以教他把實物和數字對應起來。當然,用遊戲的方式就更好了,擲篩子,擲到多少點,就在對應的數字上搭多少塊積木。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第3張

而到了3-6歲,視覺在孩子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佔了上風,這時就可以用圖形、圖畫來幫助孩子理解數字了,比如用小圓點,用篩子圖,手指圖,方塊圖等等。如果孩子能理解,還可以和時鐘的認識結合在一起。到了5歲之後,甚至可以開始簡單的數字拆解,同時可以伴隨着用故事表達數字,把數字和生活結合在一起,6的含義可以是媽媽買了6個蘋果,孩子有6條裙子,魚缸裏有六條魚……等等。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第4張

在這些都理解了之後,就可以再上一個臺階,用符號/表達式讓數字動起來,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數學算式,比如“3+3=6”。雖然它看起來全是符號,很抽象,但它卻是我們用來交流的數學語言,是必須要學會的。而孩子需要練習的是,怎麼把它和其他的感觀聯繫在一起,這就引出我今天最想給大家分享的一個工具——

用一個“思考版“,搞定數感的4個維度

Think board (思考板) 是美國課堂常用的培養孩子數感的工具。它把一個矩形分成四個部分,分別對應我們上面介紹的4個維度:實物、故事、圖形、符號。老師會讓孩子用思考板來理解數字、運用數字。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第5張

來看看具體的應用,下面是用思考板來分析“16”這個數字,其中的story(故事)這部分就是爲這個數字編一個應用題,這位孩子是這麼編的,“寵物店裏有27條魚,這時來了11位小朋友,帶走了11條,問寵物店裏還剩幾條?答案是16。”

這個編故事的能力非常重要,Jo Boaler教授強調,老師給學生出數學題要具有開放性,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在我眼中,那些形成固化思維的封閉性問題就是隻要求正確答案的題目。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上數學課是一種表演,就是答對問題。而我們真正想要的是那些能讓孩子學到東西的題目。” 比如27-11=?是個封閉性問題,但用什麼樣的故事能表達16,就是個開放性的問題了,它的答案可以是無窮多種。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第6張

這是用思考板來表示乘法運算式,其中的符號部分改成“Show Strategies Used“(用了什麼運算策略),就是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拆解數字。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第7張

即使學到了分數,思考板還是大有用場哦。

數學啓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第8張

思考板所包含的幾個維度並不新鮮,但它的好處是,提醒孩子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數字以及運算式,它是個整體,不會拉下哪個;同時也能清楚地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繫,這就對應着數感培養最重要的目的——“能靈活處理數字、拆解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挺好用的一個工具,特別推薦給家有正在數學啓蒙的孩子們。數學要學很多年,它的應用更是伴隨着我們一生,一開始走慢些,穩些,理解深刻些,找到感覺,很重要。

學數學要有感覺,首先對數字就要有感覺!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