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生長髮育 > 孩子發育“不達標”?絕大多數人都搞錯了生長曲線的用法

孩子發育“不達標”?絕大多數人都搞錯了生長曲線的用法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吃好飯和生長髮育有什麼關係

其實孩子吃飯的多少是沒有規律的——沒有規律纔是幼兒吃飯的“規律”:他們可能在一些日子吃得很好,一些日子吃得很少。

孩子的生長髮育也和行爲、語言等方面的發展一樣,在孩子們中是陸陸續續發生的。比如有的孩子10個月就能走得很好了,有的孩子13個月才學會走,但是在未來的人生中,這種早晚對他們的人生是沒有任何影響,他們只是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內,有不同的發展速度而已。

在吃飯方面,也是一樣的道理。孩子會一段時間吃的好,一段時間吃不好;一些孩子接受輔食慢,一些孩子接受輔食快。但是隻要父母引導得當,最終,孩子們都能獲得健康的均衡的營養,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什麼是發育“正常”

實際上醫學上的正常範圍是指,絕大數人的數值範圍,正常值範圍並不意味着超出這個範圍就一定不正常,而是需要引起重視,進一步觀察或者檢測看是不是機體出了問題,引起的指標異常。

在說孩子的發育情況時,比用“正常值範圍”更準確的說法是典型的生長髮育範圍,而不是“正常”範圍。

幼兒攝入的特點

孩子不會按照我們要求的去吃,不會像成年人,會爲了“健康”去吃,他們不會按照完美的搭配比例去吃,他們也不會按照膳食專家推薦的卡路里表吃。(我經常看到很多輔食羣的爸爸媽媽按照黃金比例搭配出漂亮的餐盤,但真的能夠以父母搭配的比例進餐的孩子少之又少吧)。

孩子發育“不達標”?絕大多數人都搞錯了生長曲線的用法

很多建議的搭配餐盤或者比例指南都只會引起父母的焦慮,因爲孩子總是不能按照上面的比例進餐。

不過,越來越多的優秀的膳食指南會指出,這只是一個參考,孩子可能會剩下一些,也可能會要求要更多的某些食物。

實際上,父母越是執着地讓孩子“照書吃”,孩子和父母越是爲吃飯感到焦慮,孩子也越是吃不好。

孩子們每餐吃什麼,吃多少都會不一樣,每天不一樣,每週不一樣,每個月不一樣。

孩子一餐或者一次零食時間可能只吃一兩種食物。比如這餐支持了香蕉,下一餐只吃了白米飯。

一些孩子吃的遠遠多於膳食指南,而另外一些遠遠少於,但是他們都可能保持健康。正常的健康的成人是如此,正常的孩子也是如此。

很多幼兒在剛接觸家庭食物時,會偏好吃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比如白米飯,麪條,麪包,各種甜食。這種喜歡主食的偏好可能隨着孩子的成長逐漸消失。

攝入會因爲能量消耗水平和活動量而有很大的不同。生病也會讓孩子沒有胃口,持續一段時間內都吃得很少。生長髮育也不是勻速的,在孩子個體的生長高峯(和別的發育一樣,每個孩子的時間會略不同)會吃得更多,相反,在生長緩慢期間就會吃得少。

孩子們在從快速發育的嬰兒期進入發育相對穩定的幼兒期,攝入會減少,並可能持續在段時間。比如進入3、4個月,進入6、7個月,滿一歲,都是孩子生長髮育減速的階段。

我看過很多幼兒的飲食24小時記錄,父母們會記錄下孩子全天的進食情況,單獨看一天會覺得孩子吃得很不均衡,但從幾天,一週的營養分析來看,大多數孩子的營養攝入都是正常的。

典型的生長髮育

生長髮育曲線常常是父母們焦慮的原因。個頭小了,長得慢了,一些孩子還被判定爲“發育遲緩”,“不達標”。但是我遇到的絕大多數來諮詢的父母都發現,他們所說的不達標是因爲錯誤地理解了“達標”和典型的(正常的)生長髮育。

你的孩子可能很瘦小,但是生長髮育很穩定,這也是健康的、良好的發育。

生長曲線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參考生長曲線,比如美國CDC 2000年版生長曲線和世界衛生組織的2005版生長曲線的製作是非常龐大而複雜的工程,需要嚴格的抽樣才能更準確的代表全部人羣的正常發育水平。各地製作的參考曲線不能代表真正的正常發育水平,因爲地區間經濟水平和文化因素的影響,孩子們的發育可能出現整體的偏胖,偏瘦。比如上海市制定的生長曲線,可能由於孩子們整體發育水平都特別好(絕大多數孩子都屬於正常偏高),這個地區的曲線就會發生往高、胖的方向偏倚,本來正常發育的孩子就可能因此判定爲偏瘦小。所以參考地區的曲線,判斷孩子偏瘦、偏胖是不準確的。

值得一提的是,參考生長曲線的製作是選取的正常的、健康的孩子的數據繪製的,無論還是是處於3th,還是處於97th,都可能是正常發育的健康的孩子。即,100個健康的孩子按身高和體重排序,一定有排第一的和排第100的,雖然我們都希望孩子排在前面,但這是不可能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決定了“你是你”。我們應該爲孩子的獨特感到高興。

生長曲線的意義是,當孩子的發育處於人羣中特別低,或者特別高的水平時,要引起父母或醫務工作者的重視,需要評估一下孩子是否有潛在的疾病,或者餵養問題,便於發現問題,給予及時的干預。並不是說在曲線中特別低、特別高的孩子就一定“不正常”。用“達標”來評估孩子的發育是非常不科學的,是對生長曲線的錯誤理解,不當應用。

如何理解和應用生長曲線

如何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哪些情況是正常的,哪些情況是不正常的呢?

穩定地發育,是正常的發育。在看孩子的生長曲線的時候一定要看整體的趨勢。如果孩子一直處於曲線中很高的位置,或者很低的位置,但發育趨勢是平行於參考曲線的,孩子的發育便是很高的發育。

緩緩上升,是正常的發育趨勢。

緩緩下滑,是正常的發育趨勢。只要排除曲線下滑的病理性原因(精神狀態良好,並無任何不適),緩緩的下滑是正常的發育趨勢之一。比如有的寶寶一開始可能由於夜醒頻繁,喝奶非常多,長得胖,隨後身體可能進行自我調整(基因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生長曲線緩緩下滑,回到她自己特有的(也許是基因決定的,她本應該有的曲線上)。緩緩的下滑,是正常的。

突然長很多和幾個月不長都是正常的。幼兒的生長髮育有明顯的快慢節奏,不是勻速的。孩子在前3個月長得很快,3-6個月明顯減速,大體上,頭半年平均會長大約4公斤多。6個月後孩子生長髮育速度減慢,6-12個月平均會長不到2公斤。一歲後,孩子生長髮育的速度變得更慢,但相對穩定,之後大約每年長2公斤多。

在寶寶小月齡時,如果遇到生病,胃口不好,體重可能幾天內就會明顯下降,所以儘管大多數時候,體重每週都有變化,但我們也不能以每週的體重變化來看寶寶的發育狀況,至少以一個月來看孩子的發育狀況或者以4周的平均數值來看。

很多父母經歷了孩子每週體重都會變化的前三個月,和每個月體重都會變化的前六個月,就非常不適應孩子幾個月體重都沒有變化的後半年和一歲後。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發育規律。孩子可能會在一兩週內突然長很多,又可能幾個月都沒有變化。到了孩子一歲後,你再看孩子體重的時候,就不再是一個月,三個月這樣看了,可能是半年,甚至一年看孩子長了多少。

生長髮育曲線出現大起、大落是不正常的。如果孩子的生長突然顯著偏離了他原本的生長曲線位置,無論是大起、還是大落都是不健康的。突然的顯著下跌要引起父母或醫生的重視,因爲這可能提示孩子出現了疾病;突然的顯著升高也要引起重視,因爲過快地生長,會以別的發育,特別是代謝系統的發育爲代價,反而不利於長久的健康,這是有大量數據證據的。

來看兩個例子:

孩子發育“不達標”?絕大多數人都搞錯了生長曲線的用法 第2張

這是一個處於較低水平,但是很穩定的發育。如果孩子沒有醫學方面的問題,沒有餵養問題,精神充沛,運動、語言等各方面發育正常,就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這就是一個很健康的發育。

孩子發育“不達標”?絕大多數人都搞錯了生長曲線的用法 第3張

這是一個減速的發育。4個月後發育速率減緩,10個月後曲線所在的百分位數明顯下滑(10個月開始體重增長緩慢),脫離了原有的發育趨勢。從這個生長髮育趨勢圖來看,孩子的健康和發育狀況需要看醫生評估,一方面檢查孩子有沒有生病,另一方面檢查孩子的餵養問題。

警惕“補償性發育”

在胚胎、嬰兒或蹣跚學步的幼兒的發育過程中,如果經歷了營養不良或其他不好的狀況,那麼,一旦扭轉了引起不良的狀況,都能迅速“逆襲”。這種迅速追趕的“補償性”的生長髮育在動物中非常常見,農場的農民伯伯都很熟悉。如果能量分配給迅速的生長,那麼用於別的發育活動的能量就相對少了。在動物中,補償性生長有很廣泛的生理的、代謝系統的代價,包括夭折。補償性生長的代價會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體現出來。在一些關於壽命和身高的研究隊列中發現,在學校里長得高的孩子,往往有着更長的壽命,但是其中一部分高個子卻反而有着更短的壽命。在一個英國的隊列研究中,其中一部分高個子反而易患慢性病,他們平均比其他人少六年壽命。而仔細分析所有人的成長數據,這部分壽命反而更短的高個子,他們高是因爲他們曾經經歷過迅速的補償性發育。(注:補償性生長,所謂“補償”,說的是原本低於正常的孩子,迅速追趕。不包括從出生就一直穩定地發育很好的孩子。)

在經歷了營養轉型的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多類似的發現:那些幼年瘦小,後來肥胖的人,會比一直肥胖的人更容易患慢性病,如糖尿病。比如我們的上一輩人,在經歷了營養不良的幼年時期後,在成年或中年時,迅速發胖,他們會比一直肥胖的人更容易患慢性病。

補償性生長髮育給我們的啓示是,如果寶寶出生時低體重,或者幼時發育不良,穩定速率地生長更爲重要,不要追太快。比方說,儘可能母乳餵養,讓體重穩定地增長,避免由低體重變小胖墩。胎兒期和嬰兒期好的營養,好的發育,是終身的健康保障。正常的生長髮育速度就好啦,要讓孩子穩穩當當地成長。

注意測量誤差

另外,在使用“生長曲線”這個工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測量誤差。在孩子還是小嬰兒的時候,由於體積很小,輕微的測量誤差都會讓孩子在曲線上的位置發生波動,另外,寶寶是不是剛喝過奶,有沒有排便、排尿都會影響孩子的體重。所以一定要注意測量誤差,最好是由專業的健康工作人員來測量,每次用同樣的體重計,穿同樣多的衣服或者完全不穿衣服和尿片。

幼年的身高和成年身高有多大關係?

以我自己爲例,我小時候也許是爸爸媽媽太忙了,不太重視餵養問題(很多好營養的食物我都不吃,我媽媽也沒有想辦法嘗試),我小時候非常矮小,但是到了青春期,我還是慢慢地回到了我應有的位置(父母基因決定的水平上)。我從小學時坐教室裏的第一排,慢慢地坐到了教室的中後位置,現在大概是人羣中的中等水平吧。一方面,基因纔是決定身高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研究發現,幼年的身高和成年後的身高相關性非常小。

或許,小時候我不應該是班裏最矮的小孩之一,如果我的爸爸更重視我的營養搭配,我可能在幼年時比當時的我更高,但我未必能夠比成年時的我高多少。成長是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即使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不好的偏差,也不是不可“修正”的,只是需要的時間可能是五年,十年。

不要求快。過快的,偏離生長趨勢的突然過快的生長是會以代謝系統的發育和發展爲代價的。追求穩定的生長。

別忘了孩子的獨特性

其實每個父母都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是獨特的,但是一旦到了發育問題上,還是常常表現出不能淡定。和別的方面的發育一樣,孩子常常不能同時完成很多個發育里程碑,比如,一段時間內語言發展特別好,孩子專注於此,大運動方面的發展就可能止步不前。小朋友也可能會長身高長得很快,幾年之後才體重才逐漸跟上,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孩子的身高-體重曲線就會波動較大。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關注生長髮育曲線的意義是當孩子的發育數值出現大起大落,或者特別低,特別高的時候,提醒我們關注孩子是否有隱藏的健康問題,或者餵養問題,讓孩子及時得到治療和營養的改善。根本沒有所謂“標準”、“達標”,甚至沒有所謂“正常值”,如果你的孩子在按他自己的速度發育、發展,快樂,健康,活躍,睡眠良好,即使他非常矮小,也是正常的、健康的孩子。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