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生長髮育 > 謹防育兒中的“過度教育”

謹防育兒中的“過度教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家長整日忙於自己的事務,從而疏忽了對孩子的管理教育,以至耽誤了孩子一生的前程。而與之相反的是,還有一些家長時時刻刻都把孩子當作教育對象,不斷地施以各種教育,搞得孩子和家長都疲憊不堪。

謹防育兒中的“過度教育”

對於此種現象,我們稱之爲“過度教育”。對孩子進行“過度教育”的家長,他們必定要比一般家長付出更多的汗水,然而,他們的努力果真會收穫意想中的回報嗎?

讓我們聚焦“過度教育”,與“過度教育”進行一次面全接觸。

“過度教育”面面觀

“過度教育”的表現很多,綜觀起來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超前教育

3歲的典典還是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可他已經認識一百多個漢字,還會算算術題呢!無論走到哪裏,典典的媽媽忍不住就讓典典當着別人的面表演一番。那麼,阿典真的是識字和做數學題的小天才嗎?原來,早在典典還不到兩週歲的時候,他媽媽就請了一個小學教師系統地對典典進行識字和算術訓練。當別的孩子正在盡情玩耍時,阿典卻在埋頭苦學呢。

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點,讓孩子時時處於領先位置,部分家長在孩子尚未達到學習某些知識或技能的年齡時,就開始對孩子進行一些系統的或正規的教育,比如,孩子在上幼兒園前就開始教幼兒園裏的課程、孩子在上小學前就開始教小學的課程等。他們在過於強調孩子掌握知識的同時,卻忽略了這些知識或教育是否適應孩子當時的心理、生理髮展水平。

超量教育

小米出生後,媽媽就辭職在家裏一心一意照看小米,爲了將小米粒培養成一個才女,她給小米制定了周詳的培養計劃。小米才4歲半,媽媽就已經給她報了繪畫、鋼琴、舞蹈、蒙學、禮儀、游泳等特長班。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裏,小米的特長教育才剛剛開始。就算是星期天,媽媽也要帶小米去體育館,讓小米感受運動員們的拼博精神。現在,小米整日就像一個蔫茄子一樣,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或出於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或出於自身生存的壓力,一些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有更強的競爭力,又或者是出於攀比和虛榮的心理,他們總希望孩子能多掌握一些知識,平時想方設法利用一切時間爲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和條件。於是,在這些家長的強迫之下,孩子們不得不賣力去學那些對他們而言或許什麼作用也沒有的知識。在這樣的學習中,孩子也漸漸變成了一臺被動學習的機器。

 重複教育

5歲的小路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他們班裏這學期開設了漢語拼音課。那些有趣的

字母都有一個很奇怪的讀音,小路學得開心極了。爸爸媽媽爲了能讓小路學得紮實一些,每天回到家裏總是要不停地提一些字母讓他認讀,還讓他一個字母寫10遍,剛開始小路還很樂意地配合完成爸爸媽媽佈置的任務。可是沒過多大一會兒,爸爸媽媽又要他將剛纔寫過的字母再讀一遍,以至小路回家後連玩的時間都沒有了,這下他可不幹了,漸漸的,他對學漢語拼音也喪失了興趣。

爲了能讓孩子將知識學得更紮實一些,或爲了養成孩子的一些良好習慣,許多家長採取“笨鳥先飛”的做法,不斷就同一知識點或教育內容進行強化教育,希望通過反覆刺激的方式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有一天,家長卻發現自己的話已經成了孩子的耳邊風,而自己對孩子常用的一些教育方法也不知因何失去了作用。

偏面教育

罕罕的爸爸媽媽都是京劇迷,他們一心希望能將4歲半的罕罕培養成爲一名京劇演員。所以,在沒有徵求罕罕同意的情況下,他們就將罕罕送到了一個京劇特長班學藝。從此,學戲便成了罕罕生活的全部,不但上公園、遊樂場等與罕罕無緣了,就連和小朋友們做一次遊戲對罕罕來講都成了難得的美事。爲了能夠讓罕罕學得好一些,爸爸媽媽有時甚至還佔用罕罕上幼兒園的時間。終於,罕罕可以像模像樣地唱一些京劇曲目了,但他的動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卻明顯要弱於同齡孩子。

偏面教育作爲“過度教育”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它會因爲對某些方面的過度教育而損害了全面教育的實施。家長是教育的主導,由於對教育的認識及側重點不同,一些家長往往會以培養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替代對孩子進行全面的培養,如在家長中普遍存在的重智力、輕德育,重智力因素的教育、輕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等,這些偏面教育往往會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過度教育”的5宗罪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度教育”和疏於教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但卻會造成同樣一種後果,那就是違背孩子正常的發展規律,給孩子的成長過程設置不必要的障礙。綜合來看,“過度教育”主要有如下幾種潛在的危險。

損害孩子的興趣

“過度教育”的方式或內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所能承受的範疇,而家長又多采取強制的方式來進行,久而久之,必然會激發孩子的厭煩情緒和抵抗情緒,最終使孩子的學習興趣受到損害。 

傷害孩子的自信

孩子們在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之後,如果依舊難以達到家長的要求,那便會體會到越來越多的挫敗感,長期下去

極不利於自信心的建立,並最終會影響良好性格與意志品質的形成。

扼殺孩子的潛能

在“過度教育”的環境中,孩子可能會學到一定的知識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卻在逐步喪失,主動學習的能力也難以得到培養和鍛鍊,於是潛能也在不知不覺中遭到了扼殺。

影響全面平衡發展

當一些家長在爲自己“過度教育”成果感到欣喜和得意的時候,卻不知孩子在智力方面取得的成績可能是以情感、社會性發展缺失爲代價的,孩子某一方面的發展可能是以犧牲其他多方面的發展爲代價的,孩子的眼前發展可能是以損害長遠發展爲代價的。

破壞親子關係和諧

一方面,孩子對學習的反感往往會轉移到家長身上。另一方面,一旦孩子達不到家長要求的時候,家長便會遷怒於孩子。可以說,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對親子關係帶來巨大的傷害。

給“過度教育”家長的3條忠告

瞭解孩子

首先應當掌握處於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其此應當瞭解自己孩子的獨特個性、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等,再次應當多和孩子進行交流,瞭解自己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依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

明確目標

早期教育應當注重孩子的全面和諧發展,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發展其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成長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要弄清自己的教育意圖,並且根據一定的科學標準來確定對孩子的培養目標,切忌盲目。

解放孩子

對於那些熱衷”過度教育”的家長來說,其首要的任務就是將孩子從“過度教育”中解放出來。有意識地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將本來就屬於孩子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從而放開孩子的手腳和大腦,讓孩子成爲一個自由的人、獨立的人,成爲一個有獨特個性的、會思考的人,最終成爲一個各方面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延伸閱讀:莫讓早期教育“傷”孩子

科學的早期教育能爲孩子積極“助跑”。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0—3歲早期教育,可專家認爲,如果教育不得法,反而會“傷”了孩子。昨天,上海教育學會等單位舉行0—3歲嬰幼兒早期關心和發展研討會。專家指出,目前早期教育存在幾大誤區。 

誤區一:把寶寶看得太脆弱。許多家庭精心呵護,孩子流鼻涕,媽媽來擦;孩子吃飯,奶奶來哄,各種事情都由家長包辦。在一些親子活動中,有的孩子有四五位家長陪伴,奶瓶、飲料、點心、衣服等一大包。遇到稍有“冒險”的活

動,家長們便挺身而出。

事實上,寶寶並不脆弱。專家指出,孩子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一點冒險,以挖掘各種潛能。如果家長過於小心翼翼地照顧,會削弱孩子的一些潛能,且無意中“剝奪”了孩子模仿、學習、參與的機會。宋慶齡幼兒園園長封莉蓉舉例,擦鼻涕之類的事,兩三歲的幼兒經過家長指導完全可以自己做;吃飯時,讓孩子和家長同桌,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會自覺學會吃飯。

誤區二:年輕父母與寶寶有“距離”。一些幼兒園調查顯示,85%以上嬰幼兒由老人、保姆帶。這些孩子在生活能力和語言發展方面,通常不如那些由父母帶的孩子。

烏魯木齊南路幼兒園園長傅堅敏認爲,年輕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祖輩或保姆照看嬰幼兒,往往偏重於滿足其吃飽穿暖之類的生理需求,而忽視寶寶的“心理需要”。父母與寶寶經常交流、一起遊戲,可以讓寶寶開心,開心方能“開口”,進而“開竅”。早期教育中,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專家認爲,父親參與早期教育,能使寶寶健康形成性別角色,在自我控制、自信心、言語等方面發展得更好。

誤區三:早學多學,拔苗助長。1歲以內學認字,3歲以內學外語,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等同於早期學科教育。

思南路幼兒園園長郭宗莉認爲,早期教育不僅侷限於智力開發,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3歲孩子正處於情緒情感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早期教育應是包括智力、健康、情緒、行爲習慣、動手能力等全面開發。家長和老師不可一下子灌輸大量的學科類知識,在孩子人生最初階段拔苗助長,使他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爲讓每個家庭擁有一把開啓孩子智能的“金鑰匙”,本市近年對早期教育服務形式作了許多探索。如推動托幼一體化建設,讓幼兒園教育向3歲以下孩子延伸;在社區設立父母學校、組織專家諮詢、親子活動、育兒沙龍、送教上門等。隨着早期教育機構和形式的完善,到2007年,本市95%以上0—3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員,每年將接受4次以上科學育兒指導。

編輯:焦磊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