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家庭教育中的“搶跑”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搶跑”教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搶跑”教育呢?對於孩子會有哪些影響呢?其實更多的是,讓孩子回到正常的軌道上成長!

你的快樂一直不缺觀衆,也願你的無邪有人真懂。

前兩年我談過一個觀點,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如此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所謂的重視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但是總體來說,每一次有關家庭教育這樣的活動,可以看到座無虛席,這反映了我們社會的一種心態。

但是,正是由於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關注,也使得今天的教育產生了許許多多過去還沒有產生過的問題。每個即將當父母或者已經成爲父母的人都對即將出生或者即將長成的孩子有着許許多多的要求,有着許許多多的夢想和許許多多的希望。

比如說,我見到了很多現在所謂的“胎教”,懷孕之前要注意如何調理爸爸媽媽的身體,就是爲了孩子將來的出生有一個更好的生理方面的基礎。

孩子生下來以後我們對他有很多夢想,比如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成爲科學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星、球星、明星、高考狀元,我們也希望孩子健康、快樂、豁達、彬彬有禮、風趣幽默、舉止文雅等等。恕我直言,很多目標對家長來說實現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今天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我們開始做家長之後我們很多的夢想,很多的關注是一生不可能實現的,是虛幻縹緲的。

我們中國家長和西方家長相比最大不同點就是我們無法接受我們的孩子將來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這就是現實。

於是,我們爲了追求那些我認爲虛幻縹緲的目標,就產生了許許多多我們今天看起來本不應該產生的現象。

大家可能聽說過現在奧數已經開到了幼兒園,幼兒園已經開始分快慢班。所以今天我們社會上有更多的現象說明,我們更加看重的是"搶跑"。

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可能都看過馬拉松比賽的場景,其實起跑的時候誰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

甚至跑完了一萬米誰在第一、誰在第二也不能決定哪一個就是最先達到終點的。

但是,今天許許多多的家長都在拼命的“搶跑”。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家長,像今天中國學生的家長如此熱衷於“搶跑”。

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起來我們30多年來靠搶跑培養了這麼多尖子學生、競賽的獲獎者、金牌得主,可我們並沒有看到當初我們期望的從他們之中產生很多科學領域的大師,至少現在還沒有。

所以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孩子都有這樣的過程,開始出生的時候有很多夢想,希望孩子上一個好學校、有一個好成績,慢慢我們的期望逐漸降溫。我們期望這個孩子能夠正常畢業、升學、就業、將來能夠成家、生兒育女、生活穩定、工作穩定、別下崗。

能夠在三、四十歲的時候身體健康、家庭和諧、進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順最後你不能動的時候,所有最初的夢想都沒有了,那時候的夢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邊給我倒一杯水。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路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最開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後當我們已經垂老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的培養都是不正確的。

我始終不認爲強化訓練能培養出我們所謂的成功的人,當然成功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有句話是,"行行出狀元",我理解就是無論採取對哪種人羣進行統計分類的方法,最後得到的結果一定是正態分佈的。一個優秀的廚子可能不是一個優秀的數學家,反之,也是這樣。

家庭教育中的“搶跑”教育!

無論我們怎樣對人進行分類統計一定是正態分佈的,我們所謂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數的。絕大多數是平常的。

但是,平常的人就沒有幸福嗎?難道我們是一個普通人就沒有普通人的幸福嗎?我們普通人就沒有權利談幸福嗎?其實我們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們生活很樂觀、很幸福。

如何與孩子溝通

在溝通這個問題上,請每一位家長都思考一下,我們有豐富的話題嗎?有豐富的表達方式嗎?在溝通的時候,想過溝通的技巧和藝術嗎?除了學習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溝通話題?

我們是否曾經向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孩子只要把分數搞上去,別的你什麼都不用管。”

我們想培養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可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責任的教育已經徹底的丟掉了。

什麼都不用管,哪來的責任感?就會出現油瓶子倒了,孩子都會視而不見的情況。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也可能無言的方式更有效。不用說什麼,上去擁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頭,其實孩子學習問題上,家長幫不上什麼忙。這種無言的動作孩子全都能夠理解。

有時候,溝通需要一些時機。

我講北京四中的一個案例。現在家長和孩子親情的淡薄,我們在若干年前曾經採取一種方式,在軍訓的時候,我們讓每一個家長給軍營中的孩子寫一封信。軍訓差不多爲期十天左右,我們讓這封信統一在第四天的時候交到學校,然後我們爭取第四天或第五天的時候讓每一個孩子讀到家長給他寫的信。

我們對家長說,不能以我太忙沒有時間寫爲理由,如果全班同學就你的孩子沒有信,你的孩子可能很失落。平時家長不願意談的羞於開口的話都可以在信裏寫出來。

爲什麼選擇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因爲絕大多數孩子這幾天離開父母、離開家,特別是軍營特別苦的環境,他已經開始產生對家的想念心情。在這個時候家長的一封信能夠深深地進入他的心中。幾乎沒有學生看到信不落淚的。

這就是一次很好的溝通。我講這個例子是想說溝通我們應該選擇一種方式,選擇一種場合,選擇一種心境,選擇一種時機。

眼裏能夠揉進沙子

我曾經在網上讀過一個故事,講的是芬蘭的一個小孩子在十歲那年,爲家裏做了一點事情,他可能覺得需要有一些回報,於是就寫到,“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到郵局10芬尼,在花園裏幫大人幹活20芬尼……”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給你一個這樣的紙條,你會作何反應?有些家長也可能會暴跳如雷。

而這個媽媽看到這個賬單沒有說什麼,把錢放在那兒了。小孩拿到錢的時候,看到媽媽給他寫的另一個賬單:“彼得欠媽媽如下款項:爲他在家裏過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爲10年的吃喝0芬尼,爲他生病時的護理0芬尼,爲他一直有個慈愛的母親0芬妮……”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藝術。

我認爲,現大絕大多數家長缺少這樣一種教育藝術。

我們很多時候會說:“老師,我把孩子交給你了。你打他、罵他都行。”這反映了家長的一種心態,在推卸自己應該擔負的角色。

在很多時候,家長小題大作,兒子接到了一個女孩子的電話,媽媽可能會拿起電話在旁屋監聽,或者一個女孩子接到男孩子的電話,很多家長立刻跟老師反映,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這個孩子電話、通信的自由等等。其實這都是過於敏感。

我們學校的老師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我把這當成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教育原則。他說:“校長,我現在明白了,做教育有的時候就是要眼睛揉沙子。”

我覺得這是教育的一種寬容,我們要相信孩子能把這個事情想明白,能從這個事情中悟出一些道理。

建立情感紐帶

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家是接待外賓的一個開放的家庭。

有一次在他家碰到了一個日本高級官員的夫人,她講到,父母一定要使自己跟孩子有足夠多的皮膚接觸,一定要抱孩子,這實際上感情的基礎感情是發生在身體來的生物化學反應,沒有這些條件這些反應不可能發生,不發生就沒有情感發生,情感不是虛幻縹緲的,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多的接觸纔有更多的感情。

我個人認爲,家庭教育不要把它過於藝術化、也不要過於技術化。一個和諧的家庭、一個和睦的家庭最重要。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夠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長。我相信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至於是不是那麼早的學更多的東西,我個人的建議是希望家長不要看重“搶跑”。希望大家能夠更加理性地對待家庭教育,對待孩子的成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