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與衆不同的人生,從興趣開始

孩子與衆不同的人生,從興趣開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漢民:育兒心理特約專家,中國蒙臺梭利學會和平委員會主席、美國蒙臺梭利協會AMS著名早教專家,學者+老師+奶爸的三重身份,與您分享早教經驗。

如何培養孩子興趣

孩子與衆不同的人生,從興趣開始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學習,確實來自於興趣,有興趣的,學得專注,進步神速;沒有興趣的,勉強做一下就放棄,父母念多少緊箍咒都沒有用。

每位父母幾乎都在爲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不懈努力,但孩子的表現,能讓父母們滿意的卻很少,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培養孩子興趣”。

孩子的興趣不是培養出來的

孩子與衆不同的人生,從興趣開始 第2張

“孩子的興趣,是父母培養起來的嗎?”這個毫無疑問的問題,卻有另外一種解讀:“孩子的興趣,是父母發現出來的!”

作爲社會公共觀念的“興趣”,總是風水輪流轉:我們小時候,書法很流行,一根毛筆一張紙就可以了;現在,放一臺很大的鋼琴在家裏,努力使孩子的屁股穩坐在琴凳上,彈一曲高雅。

我們小時候,可能沒有成爲父母眼中的書法達人;而現在的孩子,也多數讓鋼琴成爲家裏的一道擺設。

社會上的興趣班,幾乎都是迎合社會潮流而誕生的,不帶孩子去學,父母們擔心孩子不入潮流,被社會孤立。“你家孩子在哪裏學鋼琴?”如果有人這樣問你,而你孩子沒有在學,恐怕回答起來心裏竊竊的。就像我們都學開車了,如果有人問你:“你的車停哪裏?”而你卻是打的來的,甚至坐公交來的,可能不好意思說出口。

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人是社會性動物,與大衆的觀念保持一致,纔有安全感;因此,讓孩子去學習社會上的各種興趣班,無可厚非。如果帶着孩子去興趣班,遇上了他所喜歡的,那也是值得慶幸的事。

但是,更值得珍視的“興趣”,是孩子自身的興趣,那些來自於日常生活中誕生的興趣點,被父母細心觀察到,併爲他提供成長的土壤,最終茁壯成長。

孩子喜歡玩小汽車,各種各樣的汽車,他都要買:卡車、吊車、消防車、出租車、救護車、吉普車、挖掘機……,結果,他對汽車的功能、標誌、以及許多知識,都很學問,往往一個4、5歲的孩子,讓大人自嘆不如。

當大人循着孩子興趣的蹤跡,去滿足孩子的學習與探索的慾望,孩子就會將這條路走得很遠。

生活中充滿了許多可能性,孩子人生的奇蹟,往往就發生在生活之中。因此,與其“按圖索驥”去培養孩子的興趣,還不如去留心觀察孩子自己的興趣;他的興趣,就像一顆種子,有了這顆種子,你再去澆水施肥,才能開花結果;如果沒有這顆種子,你再努力,也是徒勞。

不同月齡有不同的興趣

孩子與衆不同的人生,從興趣開始 第3張

孩子的興趣,由身體與精神的成長影響,在不同的月齡段,會此消彼長。

7、8個月齡的孩子,喜歡爬行,你讓他安靜地坐下來,幾乎辦不到;11月齡的孩子,喜歡扶着沙發站起來,甚至扶着你的手,邁幾步;1歲多的孩子,喜歡走路,不滿足於在客廳裏走,更喜歡在空闊的小區走;再過半年,當他喜歡上跑,再也在家呆不住了,老嚷着出去。這些是在孩子大運動方面產生的興趣里程碑。

當孩子愛爬時,對他最好的鼓勵,就是把客廳的雜物騰開,空出一片自由天地;而不是以地上髒爲理由,把他放在牀上、或者嬰兒車裏,把他的興趣掐滅。經歷了自由爬行的孩子,不僅四肢肌肉強健,感覺統合能力得到發展,而且心、肺的機能也更加有力。

在0-6歲階段,孩子絕大多數的興趣,都來自於他身體與精神成長的需要;而孩子自己的需要,大人很難猜測,他的心,畢竟隔着肚皮;因此,父母要做的,不是猜測,而是觀察,從孩子表現,去發現他的興趣。

一件事,能做很久的,那是孩子的興趣;今天做,明天做,後天還要做的,那也一定是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2歲後,總是想參與家務,大人幹什麼,都想幫着做;實際上,他可能並不是“伸出援手”,而是想通過幹家務活,實現個人的價值,獲得在家庭社會裏的地位。3、4歲的孩子,喜歡到處畫,不滿足於在本子上畫,甚至畫到了沙發、牀頭、牆面,那是他到了書寫與繪畫敏感期;喜歡閱讀的孩子,會纏着你講故事,可能故事已經講過幾十遍了,還興趣不減。

父母觀察到,孩子越小,興趣持續的時間越短,一方面是因爲孩子容易受干擾,興趣容易被打斷;另一方面,則說明他的成長日新月異,短短一歲,從躺、翻身、坐、爬、扶立、巡行、站立、行走,已經經歷了許多的人生階段,每個短暫的階段,都伴隨着精神層面的“升級換代”,所以興趣也變化很快。

孩子在1至2歲過程中,會形成自我意識,逐步控制自己的行爲與思想,他的興趣也隨之變爲主動;2-3歲過程中,會形成社會意識,他注重人際關係與他人的感受,他的興趣也隨着受他人所影響;3-6歲過程中,幼兒園羣體生活,孩子個人的興趣,會與羣體的興趣,融合起來,這是他真正社會生活的起點。

作爲父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不必對他的興趣進行評判:是大衆的?還是小衆的?許多偉大的成就,都是誕生於微不足道的興趣,甚至是極其小衆的興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小衆的,纔是大衆的”;傳統的從衆觀念,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洗滌!

因此,當發現孩子“莫名其妙”的興趣,你首先感到的不應是驚詫或失望,而應是欣喜。

不充當孩子興趣的拌腳石

孩子與衆不同的人生,從興趣開始 第4張

如果你擁有了上述的觀念,就不怕孩子沒有興趣了;但是反過來,受考驗的會是你自己:能否對孩子充滿耐心?能否給孩子真正的自由,去發展自我?能否不把自己的偏見,強加給孩子?

作爲中國父母,通常在這些地方摔跤:

1、當孩子沉浸在興趣之中,而父母卻不請自來,總想把自己的做法教給孩子,結果,打斷了孩子持續的思路;孩子內心的憤怒由然而生,不僅不願意聽你的想法,而且扔下事情一走了之。孩子專注力不夠,背後往往都是受干擾的結果,而干擾多數來自於大人。

2、大人總是像監控攝像頭一樣,身形不離地盯着孩子,哪怕在安全的家裏,也如此;出門了,更要把孩子牽在手裏,就像放風箏,自由的背後,總牽着一根繩索。孩子沒有自由,就不會放開手去探索,就難以產生持續的興趣,讓許多事情都淺嘗即止,沒有結果。而這種過度照管,會讓孩子身心疲憊,孩子有時表現出“拖拖拉拉”、“心不在焉”、“緊張心慌”、“沒有耐性”、“動不動就哭”、“推卸責任”……,許許多多的“症狀”,都是心理壓力所致。

3、害怕孩子犯錯。總是擔心孩子做得不夠好,當孩子犯錯時,急於去糾正,虎媽管不住嘴就批評上了,兔爸嘴上不說就動手替孩子幹上了,“罵”與“幫”,顯然是兩個極端;在興趣的事情上,孩子會不停的犯錯,而他根本不把錯當成挫折,反而激發他繼續探索與征服,直到解決了,獲得了內心的滿足。父母的寬容,會讓孩子擁有這樣的心路歷程,他的能力就會得到釋放,人格就會得到建立。

4、跟不上孩子的興趣。生物學家做過一個試驗:第一隻小白鼠,在籠裏只有吃喝;第二隻小白鼠,除了吃喝,還有玩具;第三小白鼠,除了吃喝、玩具,還有一隻同伴;結果,第一隻弱智,第二隻有智慧,第三隻出衆。這說明,沒有興趣的孩子,會弱智;獨自玩的,智慧平平;而與人一起玩的,分享經驗與情感,智商與情商超羣。由此可見,父母如果能成爲孩子的玩伴,培養與孩子共同的興趣,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是孩子的興趣要跟大人一樣,還是大人的興趣要跟孩子一樣?前者是多數父母的觀念,而後者,則是父母真正要去做的。

父母需要從上述的觀點裏,去檢查自己過往的行爲,讓自己爲孩子的興趣護航,而非成爲阻礙。

孩子與衆不同的人生,就是從自己小小的興趣萌芽的;在0-6歲階段,這種興趣很旺盛,也很嫩弱,需要父母真心去學習,懂得如何澆灌,如何呵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