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中國式家庭的硬傷,根源卻是這個

中國式家庭的硬傷,根源卻是這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爸爸不在身邊怎麼教育孩子》

中國式家庭的硬傷,根源卻是這個

爸爸參與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無論對於男孩還是女孩,爸爸的陪伴和認可都非常重要。

多種權威研究證明,父親角色在孩子(尤其是幼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男孩子需要父親,他能學到父親的剛毅、堅強、男子漢氣概等等;

女孩子同樣需要父親,她能從父親的讚許、欣賞中,懂得什麼是女性的美德。

但是當下,能夠真正做到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的爸爸,少之又少。父愛缺失似乎成了中國式家庭的一種常態。

父愛缺失,指的不僅是單親家庭、聚少離多的家庭,更指的是那些雖然人在家,但很少陪伴孩子的爸爸…父親角色缺失的影響,輕度的表現爲膽小、焦慮等情緒性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人格障礙等心理問題。

就在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意味深長的填空:

()的父親+()的母親+()的孩子=中國式家庭

你會怎麼填?

根據絕大多數人的填寫,答案是這樣的:

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崩潰的孩子=中國式家庭

如何解讀這個公式呢?

簡單理解,養育孩子從來不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

媽媽需要爸爸的支持。失去了丈夫的支持和陪伴,媽媽也不再是那個溫柔的媽媽。

她們一面抱怨着丈夫的不作爲,一面努力頂替上這個角色,隨時隨地把自己置於焦慮之中。

並且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因爲這是她唯一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來源了。

媽媽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綁架,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如此失衡的家庭順利地製造出了失控的孩子。

這樣的家庭結構着實令人痛心。


中國式家庭的硬傷,根源卻是這個 第2張

爸爸的缺失,讓家庭結構失去平衡


要避免這樣的結果,有兩個辦法。

一種,是父親多陪伴妻兒。

一種,是父親的確沒辦法多捲入育兒,那麼媽媽只做好媽媽該做的,並留意一些基本的育兒原則:

首先,如果爸爸因工作原因,長期外派而無法經常陪伴孩子,建議父親利用寶貴的假期,儘量全身心的投入到與孩子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以彌補對孩子陪伴的缺失。

如果是其他原因導致,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採取不同的“補救”措施。

對於3歲以內的孩子,由於他的生活環境較爲單一,建議母親經常帶孩子多外出活動,接觸更廣泛的人和事物,幫助孩子開闊眼界。

比如多個同齡的玩伴接觸,尤其是男孩子;或者帶他去郊遊或旅行,提高孩子對於陌生環境、陌生人的適應性,避免孩子眼界狹隘或性格扭捏。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孩子的交際圈正在逐漸擴大,母親應該儘量鼓勵孩子獨立行事,自主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和矛盾。

比如在孩子闖禍以後,引導孩子對於問題的認識並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在此期間,母親要做的是鼓勵和支持孩子,而不是左右或替代孩子解決自己的問題。

對於大孩子來說,與同齡同性夥伴的接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男孩子的特性。

另外,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由於父親對於孩子照料的缺失,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母親的情緒不滿或者抱怨、失衡。

母親應儘量避免將自己對丈夫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甚至是灌輸給孩子,比如常在孩子面前數落父親的缺點,或在孩子面前抱怨父親的不負責任等等。

反之,正因爲父親角色的缺失,更加應該在孩子心裏樹立起父親的正面形象,比如可以跟孩子解釋父親爲何不能經常陪伴孩子,告訴孩子父親也很愛他。

其次,在離異的家庭裏頭,媽媽充當好媽媽的角色就夠了,沒有爸爸的角色,不用太擔心,一方面你可以做一些努力,再去重新成立一個家庭,建構一個家庭,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愛。

另一方面也可以帶着孩子,多走入一些孩子們的遊戲中,或者給他補充一些成人的男性角色進來,比如舅舅、姥爺、家中的男性親戚等,都是很好的。

父母應摒棄成年人之間的矛盾,儘量均勻分配父親和母親陪伴和照料孩子的時間,不要因爲父母的矛盾,影響到孩子對父愛或者母愛的感受。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