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中國式家庭教育”有利有弊,是對還是錯?

“中國式家庭教育”有利有弊,是對還是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下這個年代的父母,都非常重視也並捨得投資“教育”,家庭教育從未出現過今天如此熱烈的需求,因此,在西方心理學、教育學思潮影響下的當下中國家庭教育,非常注重與孩子的平等尊重,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注重培養孩子的個性……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想寫一篇關於“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文章,在“百度”上輸入這幾個關鍵詞搜索,得出來的全是“三大悲哀”、“十大硬傷”、“痛處”、“誤區”等字眼的標題,看上去好像“中國式家庭教育”一定會產生問題孩子,不得不擯棄及改變的地步。

同樣,當我們70/80後成爲未成年孩子家長主體羣時,因爲我們比在此之前任何一代接受的信息都要多,見多識廣的我們自以爲是地覺得,父母或祖輩那一代的教育觀念“這不行”、“那不行”,遵從美歐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即使出現了:

因沒有得到滿足而生氣的孩子一巴掌打在了平時疼愛他的爺爺奶奶的臉上”,還是堅持和孩子好好“平等”地談談的“教育”;一個小學生威脅父母不給玩遊戲就絕食,父母還覺得是自己不夠耐心開導;一箇中學生對父母大叫大鬧要玩手機,還說“孩子還小,不懂事”;等等奇葩的現象時,依然堅持:尊重孩子的需求,以前簡單粗暴的中國式家庭教育“一定聽父母的話”、“你有本事哭鬧就嚐嚐藤條的滋味”不適合?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中國式家庭教育”有利有弊,是對還是錯?

我個人覺得:這,真的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委屈”。 其實,中國式家庭教育有非常多優秀的傳承,如果我們忽略了我們的文化背景及傳承價值觀,對它進行赤裸裸地批判,未免對“中國式家庭教育”不公。

1、禮儀傳承,需要父母威嚴

還記得《琅琊榜》嗎?這部電視劇爲什麼那麼讓人喜歡,其中一個特點就是整部電視劇非常精緻地呈現了“禮”——作爲禮儀之邦的我們已經遺失太久的東西。不說君臣之禮,只說劇中的父子之禮、夫妻之禮、朋友之禮,無不呈現“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之態。

這些“禮”的傳承是需要父輩、祖輩躬身教導,自然會樹立父輩、祖輩的威嚴,以教孩“尊長愛幼”。遺憾的是,很多時候,很多孩子“以下犯上”,不僅對父輩、祖輩不尊不敬,反而理直氣壯地談條件,甚至出現對爺爺奶奶吼叫“你滾出我們家,不要你們在我家”等情況,可不是一句“現在的孩子都好有個性”、“現在的孩子都好難管”可以解釋得通的。

是的,尊重他人是從尊師尊長尊友開始的,沒有學會“尊上的人”,也絕對學不會尊重輩分、地位、階層與自己平等,或是比自己低的人。孩子如果沒有在家庭中學會尊重他人,出來社會也絕對學不會尊重他人。如果沒有父母之威嚴,如何引導學會孩子尊重他人呢?

2、“聽爸爸媽媽的話”非常有必要

同樣,我個人覺得中國式家庭教育裏“聽爸爸媽媽的話”並不無不妥,很多人都在反對說,這樣會奴化孩子,讓孩子奴性十足。這裏我想和大家一起理清的是:

第一,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很多時候確實是“需要聽父母的話”的,需要遵從“父母給予的恰當的建議”,除非父母本身人品、人格、心理、人生閱歷有缺陷;

第二,你細心觀察會發現中國式家庭教育“你得聽父母的話”很多時候是在對孩子關於習慣及禮儀的管教上,在學習中甚少父母會這樣要求的,我們的父輩、祖輩在學習中甚至對我們放羊,只是這一代獨生子女多了競爭大了,很多父母纔會陷入“包辦”這怪圈;

第三,“聽爸爸媽媽的話”會引導孩子學會接受別人的建議,學會思考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想法,該怎樣做出有利自己成長的選擇,這是他將來面對社會必須學會的;

第四,“聽爸爸媽媽的話”最重要的是他們學會遵從家庭、學校、社會規則,學會與這個世界相處,很少父母會教孩子去做壞事的(除非他父母本身是“反社會”人格的人)。即使他在某個階段不認同“爸爸媽媽的話”,有叛逆行爲產生,成長中他最終會體驗到,某些“爸爸媽媽的話”是真的需要聽的。

3、“越用功越好”是事實

中國家長“認爲越用功越好”也是給很多“專家”批判的,說這樣會帶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選擇父母未竟的夢想,完成父母遺憾的人生,說得孩子完全失去了自己。但聰慧的你們,你一定能感覺到這一“鞭策孩子積極向上”的理念是引導孩子應對這個社會最基礎的能力和態度。

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你不用功你的社會起點就可能很低,你所在的階層就可能很低,競爭就是強烈,“不用功就會被淘汰”,靠金錢、靠關係也需是要用功,不用功,求得了一時,求不來一生。

4、“你有本事胡鬧就嚐嚐藤條的滋味 ” 是必須的。

同樣,責罰、打罵也被很多“專家”詬病,指出這是在壓制孩子的個性,讓孩子痛苦的教育方式。什麼事情都不能非黑即白,我非常贊同《別不信!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人會替你狠狠教訓他》,年齡小不是孩子胡鬧的理由,熊孩子後面一般有熊家長,孩子再小,總是要長大的。

以他年紀小的名義原諒他一些胡作非爲的事,甚至要求別人原諒他的“不懂事”。那麼,有一天,當他走出學校,走上社會,再做出一些熊行爲的時候,沒有人會對他再寬容了。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總有人會代替你教育他。但願你到時候不會後悔。

所以,現在就需要讓他知道“你有本事胡鬧,就要嚐嚐藤條的滋味”。(當然,你往死裏打罵,又不結合其他良好的教育方式,那不是管教了,而是孩子變成你泄憤的工具了,這是非常變態的家庭教育方式)

我們是生活在中國的文化背景及教育傳承環境裏的,在中國算是優點的性格不一定能適應美國社會,同理在美國算是優點的性格也不一定能適應中國社會。當前的中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大體制的衍生物,很多家長也是無奈而爲之。另外,即便一部分家長接受西方的教育模式來培養自己的孩子,孩子到了社會上也不見得一定有什麼優勢,相反有時還不得不去被動的適應社會,不一定非要拘泥於中式或者西式的教育形式,能夠讓孩子適應並跟上社會的變化纔是好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