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再這樣獎勵孩子,只會害了他!

你再這樣獎勵孩子,只會害了他!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再這樣獎勵孩子,只會害了他!

所以,有時候亂給孩子獎勵,反而會害了他。

我們先來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在鄉下休養,但他家附近卻住着一羣十分淘氣的孩子,每天互相追逐打鬧,大聲喧譁,致使老人無法靜心休養,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一個非常智慧的辦法。

他走出來,給每個孩子10美分,並對他們說:“感謝你們讓我這裏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略表謝意。”孩子們很高興地領取了獎賞。

第二天,孩子們依舊來到這裏玩耍,一如既往地吵鬧嬉戲。

老人再次出來,給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覺得雖然比昨天少了,但5美分也還不錯,於是興高采烈地拿着錢離開了。

第三天,孩子們玩耍一陣後,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有人說:“爲什麼今天竟然只給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

他們商量後,向老人發誓,以後再也不會爲他玩了!於是,老人最終獲得了清淨!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被稱之爲“德西效應”。即: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在報酬和內在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工作動機,反而會減低工作動機。

你再這樣獎勵孩子,只會害了他! 第2張

“德西效應”被廣泛運用於教育界:當孩子尚未形成自發性的內在學習動機時,老師給予獎勵,從外界進行刺激和激勵,這種獎勵是必要和有效的。

然而,當孩子學習的熱情是從興趣出發,內心真正喜歡時,如果再給予獎勵就多此一舉了,甚至適得其反,因爲此時可能導致孩子學習的目的發生轉移,從真正的興趣使然,變爲爲了得到獎勵和名次。

同樣,我們在平時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時,也要避免“德西效應”,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獎勵,濫用獎勵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當然,我們說這個只是爲了告訴大家,不要濫用獎勵,要注意獎勵的時機和方法,比如孩子愛學習是好事,如果你想獎勵的話,可以獎給她跟學習有關的東西,而不是Ipad之類的。

再比如,孩子的有些不良行爲,用獎勵的方式去引導還是非常有效的。

我有個朋友,他們家兩個小孩兒一起玩時,經常把玩具到處亂扔,於是她採取了積分制獎勵的辦法。

具體做法:

孩子們每收拾好一次玩具,就給2個積分,等積分達到50個時,就可以換取一次買玩具的機會,當然是50元以內的玩具。如果孩子想要買更貴的玩具,那就繼續攢積分。

我覺得這種方法比發脾氣,扔掉孩子玩具,打屁股等方式,更能激勵孩子。

你再這樣獎勵孩子,只會害了他! 第3張

當孩子在乾淨整潔的環境裏待慣了之後,他自己就會忍不住去收拾。因爲看見髒亂差的環境,他自己就首先適應不了。

所以,我覺得這個方法,妞兒們都可以借鑑起來。咱可以把希望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列成一個表格,比如: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收拾書、自己整理衣櫃、自己洗內衣等。然後,我們把表格打印出來,貼在牆上,每當孩子做到位時,就畫個小紅花,一個小紅花代表1個積分,集夠50個小紅花就給予相應的獎勵。

這些獎勵品可以替換成我們經常主動給孩子買的,他內心特別想得到的東西。

親愛噠,對孩子的獎勵機制,你用對了嗎?如果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方法,歡迎在文章底部的留言區討論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