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不要再說這3個字了,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不要再說這3個字了,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們要言傳身教。尤其是言語,有時候簡單的幾個字就會害了孩子。

“你真笨”是一顆毒藥

“怎麼才考59分,丟死人了,你真笨。”

看到兒子帶回來的考試卷,岑岑媽媽氣急敗壞的指着岑岑的腦門,河東獅吼般的咆哮着。

岑岑在媽媽的怒吼下,低着頭,抓耳撓騷,一語不發。像個罪犯緊張無助地等待着法官的最後判決。

“這麼笨,你以後一定是個要飯的。”岑岑媽自以爲是個精準的預言家,對兒子下了最後通牒。

岑岑今年12歲,上小學五年級。

剛上小學時,岑岑在一次期中考試時,得了雙百分,坐上了第一名的“寶座”。那時候,岑岑媽媽看到兒子的成績好,逢人便誇,左鄰右舍都知道岑岑成績很好。

事情發生轉變的是在二年級的時候。

一次,岑岑的數學測驗得了98分,而另一個同學卻考了一百分,第一名易主了。岑岑媽媽看着那道被扣分的題目,臉色鐵青的對岑岑說:“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你真笨。”

那是第一次媽媽說他笨。岑岑聽着心裏很委屈,自己丟了分沒考好,心裏內疚不但不被媽媽安慰,反而遭到媽媽的數落。

第二次說他笨是在一次家長會上。

岑岑被老師邀請上臺發言。可是他離開座位時,不小心被一個同學伸出的腿絆倒了。臉碰到地上,弄了一鼻子灰。

本來摔倒也沒什麼大不了,可岑岑媽媽怒不可遏地說:“你咋這麼笨,走路還摔跤。”衆目睽睽之下,媽媽如此奚落他。岑岑顏面掃地,他垂頭喪氣說什麼也不肯上臺發言了。

“你真笨”就像一顆毒藥,嚴重損害了岑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扼殺了他的天智。

後來,無論老師叫岑岑上臺解答題目還是叫他朗讀,岑岑都不願上臺。從此,原本開朗活潑的岑岑變得十分內向膽小,越害怕又越被媽媽說笨,如此惡性循環,成績也是一落千丈。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意識在決定人的發展與成就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爲人們的行爲、情感、甚至才能經常受着自我意識支配。

你把自己想成那種類型的人,就會按照那種類型人的特徵去行事,去塑造自己。

葉聖陶先生曾說:一味地強調孩子的弱點,那麼這個弱點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從腦生理學的角度看,凡是人們不感興趣的事,往往都幹不好,不感興趣使人的頭腦鼻塞僵化。

總說孩子笨,即使不笨也變笨了,因爲孩子背上了“笨”的包袱,缺點得到強化。

一個總認爲自己笨的孩子,自然而然的腦子就會處於鼻塞狀態,他的頭腦被“你真笨”束縛了。

不要再說這3個字了,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孩子“笨”是誰造成的?

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卻總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忽略了方法和技巧,一旦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又把所有的問題歸結於孩子笨。

最近看了一期湖南衛視《嚮往的生活》。很多網友評價說,看到這個視頻,對宋丹丹的印象大打折扣。

清晨,陣陣炊香飄進屋裏。屋裏的黃小廚聞到了食物的召喚。他伸了個懶腰,睡眼惺忪地坐起來。

巴圖從屋外進來,宋丹丹問他:“你做的早餐?”

巴圖搖搖頭:“啥都沒幹,啥也不會幹”。

“你咋這麼笨呢。我生了個廢物,廢物也要利用。”完全不顧這麼多人在場,自顧自地說兒子“笨”,“廢物”。每句話都像一根根刺,紮在巴圖的心上。

當得知是大華準備的早餐時,宋丹丹心血來潮,大誇:“你好厲害,你太乖了。”真是“別人家的孩子”樣樣都好。

還揚言要換了兒子。

巴圖半開玩笑地說:“我換哪去,我能考察一下,我要換去的那個家嗎?”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沒有所謂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巴圖動手能力差,難道是他一手造成的嗎?宋丹丹在這期節目裏,絲毫不顧情面地諷刺挖苦巴圖,沒有鼓勵,沒有欣賞。

黃小廚對宋丹丹說:“你要多鼓勵他”。

一語道破天機,總是打壓孩子的自信心,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變得懦弱。

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走路,就會說話。能把很多事情做的得心應手,都是後天培養的結果。

從小剪斷了孩子的翅膀,現在卻怪他不能飛翔。

壓制孩子的個性,扼殺他們進取的慾望,只會讓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越來越差。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說的好: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

俗話說:捧一捧,就靈。

捧,不是一味的說漂亮話,而是有的放矢,注意方法和技巧。

同樣是考試成績不理想,小魯爸爸的做法就值得我們學習。他拿着試卷分析,沒有指責小魯不好好學習,而是對他說:

你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基礎差,更不是不如別人,是你太粗心了,沒審清題意。不然,憑你的智力完全可以做出來的。

這種有意的錯誤歸因,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又增添了孩子的自信,讓他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找到方向,看到希望。

不要再說這3個字了,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第2張

“笨孩子”真的笨嗎?

現代科學證明,發育正常的孩子,天生智力並沒有多大差異。

人的大腦利用率通常不到20%,一般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不是聰明與愚笨的差異,而是被激活的智力潛能的不同造成的,條件不同的學生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都會聰明起來,“開竅”起來。

總說孩子笨,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種原因:偏見。

比如:他的父母這麼平庸,孩子也不會有什麼出息;成績不好的孩子往往都是笨的,成績好的孩子智力肯定出衆;這個村裏都沒出過大學生,他們家的孩子也不可能聰明......

大人對孩子有了偏見,對孩子的智力評價就會大打折扣,對孩子的現狀就會抱怨和指責,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就會對自己的智力失去了信心。

偏見決定了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而教育態度又決定了孩子的發展。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們向兩組不同的孩子先後出示同一張照片,心理學家向第一組孩子說,這是一個笨蛋;

心理學家對第二組孩子說,這是一個科學家。

他先後讓這兩組孩子根據他給的這張照片,用文字來描述這個人的眼睛。

第一組孩子是這樣描述的:他的眼神呆板無光......

第二組的孩子卻是這樣描述的:他深陷的雙眼充滿智慧......

這個試驗得出的結論告訴我們,僅僅是因事前得到了不同的提示,對一個人的評價結果有了天壤之別。

這就是偏見作祟,教育者一旦有了偏見,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笨。

德國思想家歌德說:偏見纏住了人的性格,就無法克服,因爲它們成了人本身的一部分,無論證據,常識還是理性都拿偏見毫無辦法。

可見,偏見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傷害,它使一些本當傑出的孩子淪爲平庸。

第二種原因:過早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很多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早對孩子進行文化知識教育。

因爲在幼兒期,孩子的性格、情緒、情感、能力、人格等方面都處在奠基時期,這時讓他們學習並不能完全理解的文化知識,會給他造成很大心理壓力

揠苗助長,小小年紀就揹負了父母過多的期望,造成學習壓力過重,往往適得其反。

第三種原因:忽視“多元智力理論”。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提出了關於智力的新理論--多元智力理論。

多元智力理論認爲:每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每一種智力都有多種表現方式。不存在“笨”孩子。

比如郎朗善於談鋼琴,潘曉婷擅長打檯球,李宗盛作詞作曲歌唱一流,馮鞏相聲說的好,居里夫人善於化學研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與長處,每個人在心理與智力水平上有各自的風格和強項,忽視了這一點,就會覺得孩子不聰明。

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聰明的,要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優勢潛能,並給予充分的欣賞和肯定。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不要再說這3個字了,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第3張

如何對待“笨”孩子?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長大後能有一番作爲。那麼,該如何對待“笨”孩子呢?

首先,不要給孩子貼上“笨孩子”的標籤。

“笨孩子”的標籤一旦貼上,就像黏在腳底的口香糖。

總說孩子笨,在心理上給孩子灌輸一種錯誤的認知,孩子真的以爲自己笨,從而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

其次,要敢於讓孩子對各種事物進行嘗試。

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並將它應用於生活化。

比如有的孩子功課不好,但是非常善於小製作,有的合着節拍學習舞蹈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有的對於朗誦把控的遊刃有餘.....

父母多觀察,依據孩子的特長、興趣等量力發揮,以優勢智能帶動弱勢智能。

最後,對孩子要多鼓勵。

比如有的孩子七八歲跳起繩來身輕如燕,而有的孩子十歲了協調力還不夠好,這時父母就要多一點耐心,鼓勵孩子多嘗試幾次。

就好比我們大人煮飯,第一次要麼硬了,要麼軟了,多煮幾次就會軟硬適中。

所謂:熟能生巧。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要儘量地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地尊重每一個人。

作爲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與孩子建立平等、友善、健康的關係,家庭生活纔會出現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信任的和睦親情。

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