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上送閨女上幼兒園的路上碰到一對母女,小女孩邊走邊撿路邊的紅楓葉,媽媽走一會便要停下來催她,反覆幾次後媽媽怒了,轉身拉起小姑娘的手大步朝學校走,嘴裏嘮叨着:叫你起牀的時候不起來,吃早飯也慢慢吞吞,現在同學們都已經在操場自由活動了你還在路上磨磨嘰嘰,害我今天上班又要遲到,跟你爸一個德行,整天啥也不管只知道添亂。

覺得那個小女孩好委屈呀,她做錯了什麼?只不過是貪玩多玩了一會樹葉,就承擔了這麼多罪名,連不在場的爸爸也未能倖免。

媽媽如果能控制住焦慮不發脾氣,跟孩子好好講話,和她約定下次起的更早一起在上學途中賞秋色,既說服並安撫了孩子,也不至於讓自己一大早生悶氣,豈不皆大歡喜?

可是說起來容易,自己有時也難免控制不住體內的怒氣,孩子只是做了與她年齡相稱的事,卻不幸成了我的出氣筒。我默許她玩手機結果摔碎屏幕的時候、我允許她畫畫結果顏料粘在地上桌上的時候、我答應讓她洗自己的衣服結果泡沫滿天飛的時候......

心情好時完全不計較,說沒關係沒關係媽媽依然愛你;心情低落時卻大聲說她笨說她不省心,吼完看着她慌亂不知所措的小眼神,又覺得自己特失敗特欠抽,爲什麼就不能做個溫暖如春風的媽媽。

職場媽媽不容易,每天面對工作壓力、婆媳矛盾以及家裏那位把孩子丟給親媽和老婆的孩兒爹,分分鐘覺得有氣無處出;全職媽媽看起來只是照顧一個小孩子,卻是更易動怒的羣體--沒收入造成對自身價值和未來發展的焦慮,24小時看孩子的瑣事帶來厭煩感和疲憊感,爸爸做甩手掌櫃時產生的無力感以及對夫妻情感的懷疑。

所有矛盾有意無意的習慣用孩子說事。多少次,你是把自己的氣藉故撒在了孩子身上?

當你在書房對着電腦苦想方案想不出時,娃纏着你要你陪他玩,結果被你罵:“沒看到我正忙嗎怎麼這麼不懂事”;晚上你故事講了無數遍困得眼睛睜不開時,娃精神百倍吵着還要聽還要聽,你忍不住衝他發了火;跟老公吵架後情緒低落時,娃打翻了牛奶瓶濺到剛拖的地板上,正好成了你打他一頓的導火索。有時甚至不需要理由,罵孩子的話張口就來。

“反正他這麼小看不懂我的私心,反正他還沒學會記仇,反正他又不會拿我怎麼樣,反正我是他的全世界他離不開我。”恃寵而驕在老公那裏過了有效期,還好,有孩子在。

這時候張牙舞爪的你,真是個無力控制自己情緒的、任性又卑鄙的媽媽。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除了跟孩子單獨相處時學着不要藉故發脾氣,當面對外界的無形壓力時,媽媽們更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當衆讓孩子難堪。

有一次幼兒園親子日,爸爸媽媽留在教室裏參與孩子們的日常。有個小男孩很羞澀,小朋友們都到教室中間蹦蹦跳跳做早操時他獨自在座位上坐着,互動的遊戲和唱歌跳舞他通通拒絕參加,媽媽把他拉起來推到正在跳舞的小孩子中,他照樣站在人羣裏一動不動,本來這沒什麼,有幾個小孩子也不會。但男孩媽媽可能覺得面子掛不住火冒三丈,氣沖沖起身朝教室門口走去,小男孩追過去抱大腿不讓走,結果媽媽一把把他推倒在地,不顧孩子的號啕大哭走了出去。大家驚呆了,教室裏瞬間安靜下來,一個老師趕緊把小男孩帶出教室安慰。

這脾氣,也忒火爆了吧,不過孩子只是暫時不那麼合羣,您至於嗎?我真想替她告訴孩子:媽媽初次來看你表演緊張是正常的,下次我們就能應對自如了對不對。

當然這也許只是個特例,但相似的例子卻普遍存在。當孩子的表現不如其他小朋友或者不如你意,迫於外界壓力下當衆給孩子難堪,回家更沒完沒了訓斥,未免太簡單粗暴。

你怕別人覺得你對孩子的教育很失敗進而斷定你這個人很失敗,你覺得孩子讓你在衆人面前難堪所以必須立即懲罰他給圍觀者一個交代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你氣急敗壞怒火中燒,一時沒控制住當衆罵了他,把外界給你的壓力轉嫁到了孩子身上。

跟喜歡亂髮脾氣的媽媽朝夕相處,孩子容易養成膽小敏感的性格,時時被不安全感包圍,常常會問“媽媽你喜歡我嗎”,好像做什麼事都是爲了討媽媽歡心。而當媽媽不發脾氣時,孩子情緒會明顯高很多,但也處處小心翼翼。

所以,媽媽在想生氣的時候儘量剋制,不要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別讓孩子承受我們的壓力,努力讓他們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快樂的心態,是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首先,媽媽應該留出專屬於自己的時間,找到合適的減壓和發泄渠道。可以聽音樂閱讀運動,或者做其他感興趣的事,而不是除了工作和孩子之外完全不知道想去和該去幹點啥。

其次,夫妻談心、適度傾訴。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不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有了孩子之後夫妻對彼此忽視帶來的情感矛盾,就在兩個成人之間解決吧,不要轉嫁給孩子。

最後,就事論事,跟孩子講道理,視問題爲成長機會,以解決問題爲目標,而不是隻爲發泄情緒。如果暫時講不通就轉移或暫停,待情緒穩定後再理智的解決問題。

偶爾的情緒失控不可避免,那麼事後懊惱時一定記得對孩子說對不起,以及我愛你。

媽媽學會愛自己,關注自身情緒併合理疏導,知道自己纔是最重要的,注意自我提升,就不會再過度關注孩子、從孩子身上找成就感。

現在問家長對孩子未來有什麼期望,回答大多是“我的唯一希望是他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年代貌似已經過去,但如果媽媽學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這個美好的希望就永遠只是一句謊言。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