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任性、不聽話。“標籤式”教育正在毀掉中國孩子的一生!要讓孩子認識自己,讓孩子知道自己從哪來,到哪去。讓孩子產生好的自我。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孩子開始構建自我認知。幫助孩子構建自我認知系統,是父母最重要的職責之——教會他正確認識自己,強大自己的內心世界。

什麼是自我認知系統?我們看看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1

媽媽帶着苗苗在小區騎自行車玩,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說:“哇!你家孩子車騎得真好啊!”

媽媽謙虛地說:“哪裏!好多小朋友都比他騎得好呢。”孩子聽了,低着頭停下了自行車。

回家後孩子就一直不說話,也不願意吃飯。媽媽生氣地罵了一頓,覺得小傢伙又耍小性子。

面對別人的誇獎,我們習慣性地謙虛,這也是中國父母最常見的禮儀方式。可對孩子來說,很多時候這樣的謙虛是毒藥,甚至會摧毀孩子脆弱的自信心。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謙虛客氣時,媽媽沒注意到孩子內心活動,更別提保護孩子的自信。

大人和孩子的認知存在差距,大人眼裏的客套話,孩子容易當真,認爲父母在否定自己,自己真的不夠好,甚至會認爲父母不夠愛自己。誰能想到,父母隨口的一句話,竟讓孩子從此開始否定自己……

這種過激反應,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與自我認同感的表現。

在她還沒有建立起獨立的自我評價體系時,父母的評價將佔據主導地位。孩子會根據父母的反饋去認知自己甚至調整自己的行爲。而父母的一句謙虛,讓她認爲父母在否定自己,從而變得缺乏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感。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第2張

而孩子安全感與自我認同感的建立,取決於親子間的依戀關係;孩子自我認知的發展與完善,與父母的教養方式密不可分。

2

我朋友家有個7歲男孩叫小杰,在一次全校唱歌比賽中,他一開口就走音了,引得全場爆笑。可是這個小傢伙竟然一點都沒受影響,繼續坦然又穩定地把整首歌唱完。最後,所有人都給他送去了掌聲。

從外在性格看,小杰是個自信的孩子,從內在本質來說,小杰擁有強大的內心世界。

這就是一個自我認知非常清晰的孩子,他對自己有足夠的認同感,他明白自己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別人的評價。別人的嘲笑並不意味着自己很糟糕。所以他不會輕易地被他人影響,他堅信,把自己正在做的事堅持做完就好了。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第3張

現在我們來解釋什麼叫教會孩子構建「自我係統」,就是——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清醒客觀的認知,在一個健康的狀態下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能量,去建立他的自尊自信,培養他的自立自律,從而讓他獲得一個自由的人格。

3

一個人能否做到正確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對一生有着幾乎決定性的影響。而幼時父母對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與重視,更決定了孩子能夠成爲怎麼樣的人。

英國BBC在1964年採訪了來自不同階層的14位7歲小孩,每隔7年對他們再進行一次採訪,直至56歲。追蹤的結果是:他們成長後仍處於父母曾經所在階層。但有兩個小孩例外。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第4張

一個孩子出身中產階級,但缺少家人的關愛,內心敏感脆弱,經受不起打擊,因爲一次升學考試失敗,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就讀普通大學一年後選擇退學,之後四處漂泊,靠救濟金生活;

而另一個孩子出身底層,但是父母給予他足夠的愛與肯定,積極樂觀的他想法很多,並且勇敢地去實踐,失敗也不沮喪,越挫越勇,最終憑藉自身努力躋身中產階級。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第5張

不同的家庭教育,養成了不同的自我意識,造就了截然相反命運。

良好、正確的自我認知,會讓孩子越活越好,成爲擁有優秀、自信人格的人,而自我意識發展欠缺的孩子,長大後則有可能面臨種種困擾……

1. 沒有獨立的自我評價,永遠活在老師、父母和周圍人的眼光裏;

2. 過度封閉自我,拒絕別人的積極建議,排斥別人的善意,我行我素;

3. 過分自尊,太看重面子,無法承受一點挫折和打擊;

4. 過分自責、自卑,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5. 以自我爲中心,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第6張

與其不加思索地給孩子貼標籤,不如從教育困擾的根本入手——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認知自己、建立強大的內心世界,自信、堅定。

擺脫“治標不治本”的教育困境,做善解人意的父母,重塑孩子的自我認知,爲孩子的成功未來打下最關鍵的一步!

4

良好的自我意識、清晰獨立的自我認識,對孩子未來有着重要影響。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成爲了家庭教育最關鍵的一步。瞭解孩子的內在需求,幫助孩子建立正確而完善的「自我係統」,是每一位合格父母的入學必修課。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