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培養孩子情商第一步,給情緒貼標籤

培養孩子情商第一步,給情緒貼標籤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傷心”和“孤獨”這兩個情緒的表達來源於繪本《失而復得》。這本書對小鹿的啓發挺大的。可以說是將小鹿之前的一些經驗激活了,又或者說是,以這本書中心點,向外輻射了好多體驗。這些體驗中,包括了稱自己爲小男孩(以前認爲自己不是小男孩,也不是小女孩,是小鹿),還包括了對情緒的認知,“傷心”和“孤獨”。

孩子對情緒的理解力遠遠超出你的想像。事實上,18月齡的嬰兒已經可以感受撫養者的情緒,到4歲時,孩子已經能夠做出安慰和照顧他人的行爲,而且可以區分出他人的感受和自己不同。

出生後的第一個6年裏,發展情緒甚至比發展認知更重要。因爲它會幫助兒童建立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幫助兒童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兒童也需要藉此得出他內在世界對外在世界的反應。

控制情緒,認識情緒的第一步就是給情緒“貼標籤”。心理學研究表明,給情緒“貼標籤”對情緒確實有安撫的效果。這是因爲:當我們用語言來標示情緒時,我們就激活了負責理性思維的大腦皮質,從而使活躍的情緒中樞逐漸平靜下來,情緒自然也穩定下來。

當父母覺察到孩子不開心,爲他的情緒命名“不高興”,這樣就幫孩子將一種無形的、不舒服的感覺轉換成可以定義的、有界限的事物。從而讓孩子明白,這些情緒都是可以說出來的。

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幫助孩子把情緒表述出來,這樣孩子惡劣的情緒會因爲有準確表達和溝通,而舒緩下來。這種情感的準確表達,有助於促進人與人的相互瞭解,繼而改善關係。

小孩有情緒,無法表達出來,結果就變成無理哭鬧。範德堡大學有一個嬰幼兒社會和情感教育中心,建議家長蓄意地訓練兒童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要家長“給每個情緒一個名字”,比如說:“我今天很悲哀,因爲爸爸要出差了。”

給小鹿講了《害羞的麪條和興奮的雞蛋:兒童情感菜單》,這本書裏有個孤獨的生菜,晚上睡覺的時候,小人兒嘴裏面就開始唸叨着“孤獨的生菜”。這本書後面寫給父母的話中有這樣一句話:“情感問題成爲你和孩子交流的一部分。這就像你一有機會就教孩子字母、數字或者動物名稱一樣。”

這本書中的內容讓我看了都覺得又羞愧又感動。爲什麼呢?因爲這麼啓蒙的讀物裏,就已經教給了孩子如何控制情緒,而這些內容卻又是那麼地簡單又深奧。認識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情緒,是常識、又是基本禮儀。書中不僅教孩子怎麼調節情緒,還告訴了孩子們爲什麼有些情緒會干擾到別人。

我們的情緒是72色水彩,我經常對孩子表達的卻有三原色,日常生活中,我只會對小鹿說:“你害羞了,你生氣了,你不高興了,或者你真高興呀,別不高興了。”所以,在面對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羞愧。

培養孩子情商第一步,給情緒貼標籤

我們有必要豐富我們的情感詞彙,爲每種情緒命名,就如同告訴孩子:“這是眼睛!”“這是鼻子!”“這是嘴巴!”“這是書!”“這是地圖!”我們教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也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有關情緒的詞語。幫助孩子說出他內在正在發生的情緒,“你生氣了”、“你感到憤怒”、“你覺得委屈”、“你感到傷心”、“你看上去很高興”、“你看上去很愉悅”、“你看上去很興奮”、“你看上去很快樂”、“你看上去有些悲傷”、“你看上去有點沮喪”、“你看上去有些孤獨”、“你很好奇”、“你在表達愛”、“你在關心別人”、“你在表達快樂”……這叫概念或情景配對。隨着孩子年齡增大,可以選擇更加微妙的情緒。

“情商”的說法現在廣爲流傳,但是很多家長只顧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小孩諸如吃苦耐勞這類品質,卻忘了教給孩子情感的表達,這往往是最重要的一步。

人生很多問題,一旦能說得出口,就可能不再是問題,或者說可以由此變得容易解決。或許我們可以給每一個情緒一個名字,從而結束那些彆扭和委屈,冷戰和熱戰。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