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四季養生 > 怎麼計算入伏時間

怎麼計算入伏時間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伏天一般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這個階段也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其實三伏天也有專門的計算公式,下面來了解一下怎麼計算入伏時間。

怎麼計算入伏時間

關於入伏的計算方法比較的繁瑣,要想掌握入伏的日期,先要熟悉我國獨有的“干支紀法”。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爲10天,中伏爲10天或20天末伏爲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爲初伏,第4個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爲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爲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爲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爲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

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

參考公式:

21世紀新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 年、[ ]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怎麼計算入伏時間

2020入伏從哪天算起

初伏庚日:2020年7月16日

中伏庚日:2020年7月26日

中伏/ 天:20天

末伏庚日:2020年8月15日

出伏日期:2020年8月25日

怎麼計算入伏時間 第2張

關於1900~2050年入伏和中伏天數的統計

1、入伏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

2、中伏20天的可能性較大,會出現連續幾年都是中伏20天的情況;

3、 中伏10天的可能性較小,中伏10天的情況至少過2年出現一次,不會連續幾年出現;

4、入伏在7月16日之前的,中伏都是20天;

5、 入伏在7月20日之後的,中伏都是10天;

6、入伏在7月17日的,中伏多數是20天,極少數是10天;

7、入伏爲7月18日的,中伏半數是20天,半數是10天;

8、入伏在7月19日的,中伏多數是10天,極少數是20天。

9、1997年的出伏日應該在8月26日而不是8月16日,最晚出現在8月28日(1911年)。

怎麼計算入伏時間 第3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