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百科知識 > 別讓孩子的探究習慣逐漸消失

別讓孩子的探究習慣逐漸消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星期六的中午,媽媽見小米端着一杯熱水走向陽臺,“你要做什麼?”“給花澆水。”“不能澆熱水,要澆涼水。”“喝涼水會拉肚子的。”“花不會拉肚子,不許澆熱水。如果花死了,媽媽就不給你買了。”聽到媽媽這麼說,小米聽話地把熱水端了回去。

花活了,孩子的探究火苗卻熄滅了。其實,如果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探究習慣,既可以讓花活下來,也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究慾望。

別讓孩子的探究習慣逐漸消失

探究是小孩子最有價值的學習方式

孩子的學習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模仿他人、成人強化訓練、自主探究等等,這些方式都可以讓孩子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但是自主探究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是最有價值的。因爲模仿和訓練都是成人的單向灌輸,孩子處於被動接受和服從的地位,他學習的內在動機沒有激發出來,自願學習的習慣沒有培養出來,但是因爲這兩種方法簡單易行、見效快,所以成人對它們容易形成依賴。

自主探究以好奇心爲驅動,孩子在探究中會自覺地產生很多問題,並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因而孩子愛動腦、愛動手,這對他以後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很重要。但是因爲孩子在動手嘗試中會出錯,學習結果見效慢,家長認爲問題很容易,沒必要探索,就直接給孩子提供答案,忽略爲孩子提供探究的環境和材料,長久下去,孩子就會養成思維惰性,凡事依賴大人給出現成答案,主動探究的習慣也就越來越弱了。

探究習慣需要家長的精心養護

接納探究中的嘗試錯誤

孩子對事物的認識比較表面和膚淺,常常抓不住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繫,所以他們在嘗試中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小米在探索行爲中出現的錯誤就很常見和典型,她以爲植物與人的生理和生命現象是一樣的,但是媽媽沒有接納小米的嘗試錯誤,她不但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答案,並警告錯誤行爲將導致的嚴重後果,結果孩子嚇得不敢探究了,其實正確答案並沒有經過她的觀察、操作和思考,只是書本知識經過媽媽的口授直接搬進她的記憶裏,孩子的思維並沒有得到發展。

想想看,你是不是經常責怪孩子把環境弄亂了、把衣服弄髒了、把玩具弄壞了、把物品弄破了?這些都是拒絕孩子嘗試錯誤的教育行爲。

爲孩子提供探究的環境

探究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而孩子的“研究經費”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通常成本很低,關鍵是家長沒有意識到怎樣爲孩子提供探究的環境。

小米的媽媽可以與孩子一起做個小實驗:一盆花澆涼水,一盆花澆熱水。每天用相機把兩盆花的長勢拍下來,或讓小米畫下來,經過比較,小米就會發現兩盆花的不同結果。這個科學現象很簡單,卻是孩子自己的觀察、發現和總結,她從中獲得的探索素養比生活常識本身更有價值。

再比如,一個孩子把花盆裏剛種的幾顆蒜頭連根拔了起來,他想看一看蒜頭長大沒有,希望它們長得快一點。這時候,媽媽不要用“拔苗助長”的故事警告孩子,而是爲他提供相應的實驗環境,讓他比較是“拔苗助長”還是“拔苗助死”,相信孩子從中獲得的收益要比干巴巴地聽故事好得多。

爲孩子提供探究的材料

孩子的探究對象無所不在,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孩子都喜歡把玩,包括花草樹木、蟲蟲鳥鳥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有的家長認爲現在既然有現成的高科技玩具,就應該讓孩子玩,這樣孩子的起點更高。高科技的電動玩具確實比較安全,富有童趣,但是它除了比較昂貴外,孩子的操作和參與空間比較少,所以很多高科技玩具不能長時間吸引孩子,很快就被孩子玩膩了而被家長束之高閣。

可見,家長不要爲孩子提供太多的現成玩具,可以爲孩子提供一些需要動手動腦的玩具或材料,例如七巧板、積木、拆裝和拼插玩具、橡皮泥等,還有水、沙、泥、土、石子、樹枝、樹葉等自然物,以及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這些玩具和材料沒有固定的玩法,孩子需要探索研究才能玩出花樣來,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由探索精神。

做孩子探究活動的配角

探究活動是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孩子具有不斷追問的思維連貫性和克服困難、動手嘗試的意志,有的孩子常常堅持不下去而中途放棄。孩子這時候不但需要家長的鼓勵,還需要家長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讓孩子把探究活動進行到底。

例如,孩子想用積木搭一座高樓,搭到一定高度以後,沒有足夠的合適木塊充當“棟樑”了,拆了重新搭建,孩子又不樂意,於是有的孩子就放棄了,留下一座沒有完工的“爛尾樓”。這時候家長就可以過來鼓勵孩子:“工程沒有完工就不幹了,多浪費呀,我們想想辦法吧。”接着家長啓發孩子在家裏找一找有沒有木塊的替代品,怎樣保持高樓的平衡,還可以做什麼“裝飾”或者“裝修”,支持孩子完成一個小建築師的作品。

媽媽要避免女性思維偏好

大多數孩子由媽媽教養的時間比較多。長期以來,人們認爲男性擅長理性思維,女性擅長形象思維。孩子的探索行爲主要發生在動植物、風、光、水、沙土等自然現象領域,而媽媽們大多對社會現象感興趣,不太喜歡探究自然現象。當孩子對一些自然科學現象感興趣並求助媽媽的時候,有的媽媽卻對此不以爲然,有的媽媽甚至看見小蟲子就會嚇得失聲尖叫,這樣當然不能給孩子提供及時的鼓勵、支持和幫助,以至孩子坐失發展的機會,所以,媽媽要克服自己的不足,與孩子一起欣賞與研究瓶瓶罐罐和飛禽走獸,和他一起愛科學、“玩”科學、學科學,發展孩子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探究行爲要文明

探究雖然是孩子最有價值的學習方式,但是它也不能特立獨行地不顧他人的利益或破壞公共環境。

有一個小男孩,思維特別活躍,但他經常把自己的探索發現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把口香糖粘在女孩子的頭髮上,老師批評他,他說:“我是想研究口香糖粘不粘頭髮。”卻不承認這給同伴帶來不便。他的不文明探究行爲平時得到了媽媽的無原則保護,一次他把沙包扔到別的小朋友身上,人家哭了,媽媽解釋說:“他在研究拋物線,不是故意砸你,別哭了。”還有一次,廣場上擺放了一些新穎的展板,他很好奇,拿起手中的筆在上面畫,媽媽在旁邊視而不見。

其實,不僅是孩子的探究行爲,即使是成人的科學研究行爲,也都要遵守一定的倫理和道德規範,以不侵犯他人和公共環境的利益爲前提,這才符合科學探索是爲人類謀福祉的崇高願望,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文明探索的好習慣。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