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考試成癮”,背後“真兇”是父母

孩子“考試成癮”,背後“真兇”是父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考試成癮”,背後“真兇”是父母

立立媽媽的講述:孩子迷戀考試是好事嗎

立立今年13歲,上初中一年級。提到這孩子,很多人都會豎大拇指,說:立立聰明、懂事、學習成績好,將來肯定有出息。

也經常有家長向我請教:你是怎麼培養立立的?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其實,立立小時候也很貪玩,不愛學習,拿起書本就喊頭疼。小學一、二年級時,每次考試都只是60多分。我和他爸非常着急,打過他,也罵過他,可並沒有什麼效果。

二年級下學期時,立立看中了玩具城的一款變形金剛,吵着要買,我靈機一動,說:“如果你期末考試語文、數學都得90分以上,我們就給你買。”

立立果然開始努力學習,其間他多次央求我們:“你們將變形金剛給我買了吧,我保證考高分。”但我們的態度很堅決:“考不到90分就不買玩具。”

那次考試,立立語文得92分,數學得91分,刷新了紀錄,我們非常高興,不僅給他買了變形金剛,還帶他到肯德基大吃一頓。

我們從獎勵教育中嚐到了甜頭,從這以後,不管立立提什麼要求,我們都會提條件:你考試得××分,我們就滿足你。

立立也很爭氣,幾乎每次都能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也說話算數,絕對兌現諾言。立立的學習成績提上來了,每次考試都在90分以上。

可是,有一次卻發生了例外,三年級的一次單元測驗,他語文只考了73分。我非常生氣,將他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並懲罰他雙休日兩天不準邁出大門一步。

星期天下午,趁我們不注意,立立溜到門口,沒想到被他爸發現了,立立說他和同學早就約好了去打乒乓球,如果不去,同學肯定會說他不講信用,他爸對他吼道:“你必須爲你考砸了付出代價!”

立立讀四年級的時候,我和他爸的感情出現一些問題,兩人經常吵得天翻地覆。

有一次,在親友聚會上,因爲一點點小事,他爸又和我大吵起來,而且還大聲嚷着:“過不慣就離,離了都省心!”在一旁玩耍的立立立刻跑過來,抱住他爸爸的腰,說:“爸爸,你們可千萬別離婚啊!我不想變成沒爹沒媽的孩子。”

在場的親友也紛紛勸他爸:“你看這孩子多懂事,看在孩子的分上,有什麼事不能忍一忍的?”“立立這麼聰明、乖巧,以後一定有出息,你們可不能耽誤了孩子啊!”

他爸找臺階下:“立立,你要當着這麼多人的面答應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名牌大學。”立立重重地點點頭。

爲了讓立立安心學習,我對他的起居飲食照顧得無微不至,能代勞的都代勞了,比如整理牀鋪、倒洗澡水等,儘量節省他的時間。

立立也很聽話,主動放棄下圍棋、打乒乓球等興趣愛好,將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從五年級開始,立立基本上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

但是他好像並不滿足,要拿到全校第一、全市第一。我們也鼓勵他要再接再厲。有一次,他考試成績排全班第一,全校第五,他很難過,氣得直捶自己的腦袋,說自己太笨、太粗心了,而且將自己關在書房一整天,不吃也不喝。

升入初中後,立立的學習勁頭兒更足了,每天晚上都學習到凌晨兩點,6點又起牀背英語單詞。我們提醒他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能因爲學習搞垮了身體,他不聽,仍然挑燈夜戰。

我們只好偷偷將電閘關了,立立竟然大吵大鬧,說是要到馬路上去學習,如果不學習,他就睡不着覺。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立立竟然迷戀上了考試,只要幾天不考試,他就會煩躁不安,整

天唸叨:“怎麼還不考試呢?”一聽說要考試,他就像打了興奮劑似的,立刻亢奮起來,甚至整夜看書做題,不肯合一會兒眼。

他還特別留心收集各類競賽的信息,只要聽說哪兒有學科競賽,他都會去參加。當然,大多數考試和競賽中他都能取得好成績,爲我們這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夫妻在同事和朋友面前掙足了面子。

據我所知,大多數孩子都不喜歡考試,可立立爲什麼對考試如此感興趣呢?這種情況到底好不好呢?

“考試成癮”是心理病症

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孩子的考試壓力非常大,他們對考試產生厭倦情緒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迷戀上考試,把考試當成生活中最大的快樂來源,這就是非正常的心理狀態。案例中立立的“考試成癮”是需要心理干預的。

立立的媽媽對此感到困惑,實際上她混淆了“學習上癮”與“考試成癮”。學習上癮者享受的是掌握知識的快樂,是好奇心得到滿足的快樂,他們掌握主動權,自主決定什麼時候學、學什麼、怎樣學,並樂在其中。

而考試成癮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識帶來的快樂,而是家人、老師等他人的獎勵和認可,他們是被動而學,頂着壓力而學。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考試成癮”的孩子都被冠以“聰明、懂事、愛學習”的帽子而備受推崇,這種誤導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害的。

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快樂中樞,如果快樂中樞頻繁受到單一來源的刺激,人就會迷上這種刺激方法,不管這種刺激多麼危險,仍然會樂此不疲。這時我們趨利避害的心理機能就會受到嚴重傷害。

心理學家做過試驗:用較輕的電擊刺激小白鼠的快樂中樞,然後讓小白鼠學習控制這種電擊的方法,但小白鼠根本不想控制,而是一遍又一遍地電擊自己,一直到死都不會停止。

家長可能會感到困惑:鼓勵孩子愛學習難道有錯嗎?這當然沒錯,但問題是家長的引導方法有時不太恰當,這就會導致孩子捨本求末。

比如,立立的父母完全以他考試的成績來獎罰孩子,考得好就滿足他的要求,並給予額外獎勵;考得不好,就對其進行懲罰。

久而久之,立立便將考試當作滿足自己要求、實現自己意願的途徑,而且是唯一的途徑。剛開始考試沒考好,父母會對他進行懲罰,後來這種懲罰則轉化成他的自我行爲:閉門思過、絕食。

父母對立立的成績過分關注,而對其自理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是漠視的,考試因此成爲立立唯一能控制而且唯一能控制得好的一件事。

另外,立立“考試成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動力——爲了家庭的幸福。

有時,孩子會成爲父母婚姻的忠實守護者,他們會使出渾身解數來維護父母的關係。這其實是孩子的悲哀,他用瘦弱的肩膀承擔起本不該他承擔的責任。

立立的爸爸卻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讓立立當着衆多親友的面做出承諾,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不好好學習,我就和你媽媽離婚。

因此,立立的學習目的又賦予了另一層意義,即保衛家庭。

從短期來看,考試成癮的孩子會有很大的收穫,如取得比較優秀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學校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非正常的心理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干預,會讓孩子變得偏執,甚至發展成人格障礙等異常心理。

正確引導孩子看待學習和考試

既要鼓勵孩子爭強好勝,好好學習,又不能讓孩子揹負太大的壓力以至於出現心理問題,這可能是很多家長的困惑。

如何把握好這個度,如何用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呢?

第一,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考試要有正確的態度。

誰都知道考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爲什麼家長對孩子的考試分數看得很重呢?

一方面,這是應試教育體制的衍生物;另一方面,是因爲家長會有攀比的心態:誰的孩子成績好,誰臉上就有光。

很多家長愛拿孩子炫耀:我家小龍這次考試又得了100分,我家琴琴年年都是三好學生。這看似在比孩子,其實是大人之間的攀比——怎麼樣?我比你強吧?

家長的這種攀比心理也會傳遞給孩子,孩子會在同學中進行攀比:分數高者爲王,分數低者爲寇。

於是,人人都朝分數看齊,鉚足了勁兒要考高分。此外,孩子也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爲了爸媽高興,我必須拿高分。

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來自父母,父母對學習和考試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對學習和考試的認識。

我們需要學習,我們也愛學習,但我們絕不盲從考試,絕不追捧分數——如果家長將這種理念貫穿到平時的言行中,孩子就不會一味地迷戀考試和分數。

第二,不要過度獎勵“好成績”。

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但鼓勵也要找準時機,找對方法。

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家長可以和他一起分享快樂,但不必給予他很高的物質獎勵。

對孩子而言,考試成績好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獎勵,因爲這是對他學習成果的檢驗,會帶給他內在的喜悅,這種喜悅是最好的學習動力。

但如果頻繁給予孩子物質獎勵,這種內在的喜悅就會被外在的獎勵所取代,孩子的學習動機會因此變得不再單純。

第三,讓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學習是他們的唯一任務,家長不允許孩子分心,要求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在這種教育環境中,孩子最後把成績當作唯一的精神支柱就不難理解了。孩子的成長需要空間,而且家長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家長可以讓孩子適度參加家務,既培養他的自理能力,也讓他從勞動中獲取快樂。

同時,也要鼓勵孩子發展更多的興趣愛好,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但要注意,如果家長將培養愛好當作必須完成或必須做好的任務來強迫孩子,那愛好也會成爲一種壓力。

立立父母的家庭作業:

●給立立減壓,告訴他分數高低是次要的,學到知識、學會學習纔是最重要的;

●當立立偶爾考砸時,父母要給予關愛和理解,而不是責罵和懲罰;

●讓立立適度參與家務,並鼓勵他發展更多的興趣愛好。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